你好 我的城|“密盒”里的文旅“密码”

  

  华灯初上,舞台就位。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早已围得里三层外三层。房玄龄、杜如晦两位唐朝名仕,作为使者被皇帝派遣乘坐时光机穿越到大唐不夜城,他们会随机挑选观众上台回答问题,征召贤士。

  

  “爆梗”、嬉笑之外,无数“知识点”被重新提起,从历史典故到诗词歌赋,“房谋杜断”谈古论今、引经据典,天文地理、科普知识,幽默笑话信手拈来,这个“密盒”里把无所不包的历史文化融于风趣幽默的脱口秀互动之中,更深厚的文化土壤亦被不断地培植。《盛唐密盒》的演出从晚上七点整点开始,每晚四场,每场约为半个小时,沉浸式的演出过程中,突破了传统的“观看模式”,将观众带入到“体验模式”当中,近距离感受中华文化。即便是在两场演出间隔的半个小时休息时间里,也让观众驻足流连,挤不进人海里,也要抢占高处等待观看。

  

  

  

  《盛唐密盒》有多火爆?除了爆梗出圈,席卷网络,刷屏朋友圈,喜提热搜之外。更是有外地游客专门整理并背了题库专程到西安来互动。那么,从唐朝“赶来”的互联网新晋梗王“房玄龄”与“杜如晦”,是怎么做到让任何一个包袱都不会掉到地上的?大唐不夜城的频频出圈,又给我们带来怎样的启示?

  

  在人人皆可传播的时代,网络事物的爆红看起来似乎毫无征兆且极具偶然性,但背后其实都有迹可循。那些年我们追过的爆火IP,从不倒翁小姐姐到长安十二时辰,再到“丝路长歌”“盛唐密盒”“华灯太白”“旋转的胡旋”“乐舞长安”,再到如今的“房玄龄”与“杜如晦”,每个IP都有鲜明的特色,正是通过这种差异化的IP打造,给游客形成了独特的记忆点。作为十三朝古都,西安拥有3100多年的建城史、1100多年的建都史。如何赓续千年文脉、激活传统文化?这道必答题里,西安不断给出“以文化人、以文化物、以文化城”的生动实践。

  

  

  从今年春节开始,西安的文旅热度便一直高涨、刷屏网络,更被网友戏称“一半游客去了三亚,另一半去了西安”。在大唐不夜城之外,一座座新型公共文化空间陆续投用,打造出高质量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浐灞《西安千古情》、华清宫《长恨歌》、兵马俑《复活军团》等历史与文化的完美融合,也让文物活起来。今年春天的赏花季让青龙寺遗址、汉长安城未央宫遗址等历史遗迹绽放出新的魅力,全面激发出文化旅游新消费、新动能、新活力。

  

  

  今年,我市将着力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八个方面重点工作之一积极推进,大力发展西安风格的城市文化,力争全年旅游总收入增长超过18%、2400亿元以上,始终保持西安文旅处于全国第一方阵,让厚重与时尚、传统与现代、开放与包容在西安交相映,打造彰显中华文明的世界人文之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