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颗太空种子能“长”出什么?武大外校开发了系列“课程”

  极目新闻记者 柯称

  视频剪辑 柯称

  通讯员 张芳 卢珍

  00:35

  怎样既仰望星空又脚踏实地?没有什么比种一颗“太空种子”更合适了!4月11日下午,武汉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举行“太空种子种植项目” 启动仪式,学生们将湖北省科协提供的太空种子,小心翼翼地种入校园农场,期待着它们和梦想一起发芽、生长。

  “太空种子实践基地”授牌

  “太空种子是中国航天技术突飞猛进的见证。”武大外校校长陈三军在启动仪式上寄语学生,珍惜来之不易的机会,在活动中培养自己学科学、爱科学的志趣;在探究中,感受科学的魅力与乐趣;在种植中,体会劳动的辛苦与收获的喜悦,圆满完成“太空种子种植”任务。

  李芳芳老师讲解太空种子种植的步骤

  该校“太空种子”项目组组长李芳芳老师用活泼亲切的语言、探索启发的方式,为学生讲解了航天育种的相关知识和太空种子种植的具体操作步骤,鼓励学生去思考、去领悟太空种子的奥妙。

  

  种植太空种苗

  接下来,到了最激动人心的时刻。学生们按照指导手册的提示,小心翼翼地播种种子,认真地翻土、浇水,让汗水和阳光一起滋润泥土。一名学生说:“通过栽种和挖土,我解锁了很多劳动工具的使用方法,也提高了思考能力、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

  向校外指导专家颁发聘书

  种植太空种子,不仅是一节“劳动课”,该项目组融合了生物、化学、地理、心理、信息技术、语文、心理健康教育等学科,是真正意义上的跨学科综合性项目,亦是学生筑梦科学、探索奥妙的起点。为充分发挥“太空种子”的育人价值,武大外校特聘了一批武昌区、武汉大学的相关专家为校外指导专家。

  胡骏教授讲座

  种子播种后,指导专家的第一课便开讲了——武汉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神农青年英才胡骏老师,带来了《奇妙的植物世界与生物技术》科普讲座。胡骏从农作物的自然选择讲到人工驯化,从理解粮食安全讲到生物技术,一个个真实的案例引导学生明白求真问道的重要性,树立“大粮食观”意识,鼓励在座的学生“立鸿鹄志、担国家责、求真学问、做平凡人”。

  学生写下期望

  “太空种子待萌芽,绿色耕耘伴成长。”活动结束后,学生纷纷在展板上写下自己对太空种子生长、结果的祝福,对项目进程的期待。

  (通讯员供图)

  (来源:极目新闻)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极目新闻”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