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母亲培养出一个博士儿子,一个硕士女儿,晚年却过得太唏嘘
我们村有个银娥嫂,虽然从辈分算是我的嫂子,但年龄却和我父母相差无几。
从小到大,银娥嫂就是村里最可怜的女人,原因无他,就是她有一个疯癫的毛病,在娘家养到30岁还没嫁人。在精神病院治疗几年,回家又过了两年没有发作,在好心人的牵线下才嫁给我们村的秋哥。
银娥嫂个子挺高大,做事也很麻利,可惜就是因为那个疯病,嫁给我们村的秋哥,也是穷得叮当响的人家,好歹凑合着过日子。
银娥嫂过门之后就连续生下一儿一女,只是女儿出生后,她的疯病又间断发作了,每次发病都是大闹天宫,弄得家里乌烟瘴气。
这秋哥可没钱送她去医院,只好请了一些道士在家里做法。说来也奇怪,倒腾了几天之后,银娥嫂的疯病就再也没有那么爆发过了。
只是精神上总是有点不正常,反正就是说不上的那个感觉。
不管是发疯的那段时间还是后来,一儿一女就是她的心头肉,即使在病中也舍不得打骂一句。
因为家里穷,银娥嫂在村里的地位真的很卑微,男女老少都叫她银娥嫂,她也无所谓地答应着。
但那年代,穷人家里就连吃饭都成问题,秋哥也是一个老实农民,两个孩子经常饿得呱呱叫,看到别人家的小伙伴吃零食,总是盯得死死的不肯移开。
但谁要是想主动给他们一点,他们反而像受惊的小鸟一样跑得远远的。据说是银娥嫂一直在教育两个孩子,就是饿死也不能随便要别人的东西。
就这样,两个孩子慢慢长大,也到了要上学的年龄,秋哥却在这时候突然死了。
银娥嫂对丈夫没多少感情,死了也就死了,可孩子要上学却拿不出学费啊,急得就像热锅上的蚂蚁。那段时间里,经常听到她大半夜都在自家的破屋里哀嚎。
后来,我父亲看不过眼了,便和母亲一商量,从我们兄妹的学费里拿了20块钱送给她。
至今还清楚地记得,两个孩子报名回来,银娥嫂就带着他们两个到了我家,硬生生地跪在我父亲面前磕头,弄得父母都很不好意思。
尽管学费解决了,但孩子们读书还是多少要点开支的,就这样,银娥嫂开始自己上山砍柴,然后挑到镇上去卖,换点钱给孩子们添置学习用品。
两个孩子很争气,尽管是学校最穷的孩子,但学习成绩却并不含糊,兄妹俩几乎一直保持着班上的第一名。
眼见得孩子又要上初中,银娥嫂的家庭情况稍微有点好转,主要是这些年再也没有犯过疯病了,干起活来没有天光黑夜,苍天不负苦心人,至少孩子们上学不成问题了。
那些年里,每年的大年初一一大早,银娥嫂就会带着两个孩子来给我父亲拜年,有时候会带点腊肉,有时候只是一点花生。
我父亲看她们真的可怜,但新年又不好把别人的东西退回去,只好换个法子给两个孩子一个大点的红包。
虽然钱不多,但两个孩子还是非常高兴的,附带着在路上遇到我,都会远远地叫一声叔。
孩子们顺利上完初中,不出意料地先后考上了县一中读高中。学校也知道孩子们家里的实际情况,减免了他们的学费,还在伙食费上给予了一定的帮助。
大儿子高考那年,银娥嫂来我家的机会更多了,因为她实在不懂啥,有什么不明白的只好来问我父亲。
高考出来之后,儿子一下子就考上了湖南大学,女儿第二年也考上了湖南师大。
这两个好事在我们镇比任何消息都传得快,几乎所有人都知道了,一个疯女人把儿女都养成了大学生的事,简直就成了所有父母励志的榜样。
两兄妹大学之后都继续深造,到现在,哥哥已经是博士,妹妹也读完硕士参加了工作。
按照这个条件,银娥嫂的晚年生活应该是很幸福,完全是那种穷人翻身的模范。可后来发生的事情,却使得她过得非常凄凉。
儿女事业有成之后,一开始对老母亲那时非常的爱护,知道母亲为了自己兄妹吃了不少的苦,于是便决定把银娥嫂接到长沙去住。
一开始,银娥嫂很抗拒去城市,好多次去请叫我父母——这么多年来,有事找这个远房伯伯已经成了她的下意识了。
在我父母的开导下,银娥嫂最终还是去了长沙,过上了外人眼里幸福美满的日子。
日子博士毕业后在长沙一家科研机构上班,女儿却在市郊做老师,母亲跟着儿子这是我们地方的传统,理所当然地住在了儿子家。
儿子和媳妇对这个婆婆也算尊敬,但两人都有自己的事业,不可能长期陪在她身边。银娥嫂虽然不再发疯了,可智力相对还是有点障碍的,也不可能自己一个人外出散心,只能一个人窝在家里,顶多是儿子出门前给她打开电视机做个伴。
就这样过了半年,银娥嫂就越来越不正常了,最后老毛病又犯了。
儿女赶紧把她送到精神病院,可这一回真没有前几回那么幸运了。医生对两兄妹说,你母亲这辈子都不可能再清醒过来,只能留在医院了。
就这样,原本在老家尽管过得不那么美满、却至少无忧无虑的银娥嫂,从此就只能在精神病院里痴痴呆呆了。
乡亲们都说,孩子们是好心办坏事了,知道母亲没有文化且身上还有个老毛病,并不适合去城市养老,留在乡下还有个散心的去处。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