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书丨高中古诗文怎么学?和复旦附中同上一堂语文课

  原标题:赠书丨高中古诗文怎么学?和复旦附中同上一堂语文课

  2019年,高中三科统编教材陆续在全国各地使用。《语文》教材中,共选入古代诗文67篇(首),占全部选文数(136篇/首)的49.3%,比例将近一半。这一变化很快反映在高考中。从近3年全国范围的高考试卷来看,古诗文的分值占比都在逐年增加。

  

  为什么要学习古诗文?

  “为什么一定要学习古诗文?”

  这个问题,全优秀教师,原复旦附中语文特级教师黄荣华有话说。

  -------------------------------------

  

  

  对考试有用吗?

  非常有用。当你从高一就认真学习这些后,不仅高考能得高分,而且还为你高三复习其他学科让出一些时间来。

  

  背诵那么多古人的东西干什么?

  这些“东西”是最诗意、最优雅的表达。背多了,你自己的表达也可能会满贮诗意,也可能有一种优雅流溢其间。你不是很喜欢“诗意地栖居于大地之上”这样的诗句吗?假如换掉“栖居于”和“之”四个字,将这句诗译成“诗意地居住在大地的上面”,你觉得还有诗意吗?

  

  我们可不可以少学一点,少背一点?

  可以,但你将同少学、少背的人一样少了文化。

  往大了说,学习中华古诗文,是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往小了说,紧紧抓住语文高考中的大额分值,为获得一个更好的成绩打下基础。

  2015年,由现任复旦附中校长吴坚、时任复旦附中语文特级教师黄荣华带领该校教师团队,在复旦附中十余年古诗文课堂教学探索的基础上完成了“中华古诗文阅读”系列图书的编写,这套复旦附中的校本教材于2015—2016年出版后,广受好评。

  可以说,阅读这套书,就是与复旦附中的学生同在一个课堂,一起聆听复旦附中的金牌课程:中华古诗文阅读。

  今年,黄荣华老师带领的复旦附中语文教师团队依据中学语文教育发展的要求,参照读者意见与建议,对该系列图书做了较大幅度的修订,并更名为《复旦附中“双新”语文课:中华古诗文阅读》,日前,第一卷已出版上市,适合高中所有年级阅读。

  

  加强课内外联读

  《复旦附中“双新”语文课:中华古诗文阅读》每册图书分为上下编,上编为课内古诗文阅读,下编为课外古诗文阅读,课内外部分大约各占图书的二分之一。

  以第一卷为例,共涵盖课内18篇、课外6类。

  上编是高中《语文》必修上册18篇古诗文的学习指导,分4个单元展开,分别为:诗史、词史、古文精神、诗声词韵。

  下编是课外古诗文阅读的学习指导,分6个单元展开,分别为:《诗经》选读、《楚辞》选读、《论语》选读、《荀子》选读、汉乐府选读、唐诗选读。

  

  

  以下是高中《语文》必修(高一语文教材)的古诗文目录,可以看到,《中华古诗文阅读》上编将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的18篇古诗文全部收录了,并且以文化逻辑为脉络做了新的梳理,展示了文思文脉。

  

  

  下编的课外古诗文选篇体裁丰富,包括了《诗经》选读、《楚辞》选读、《论语》选读、《荀子》选读、汉乐府选读、唐诗选读,多以篇(段)为单元组。

  2002年开始,复旦附中人文实验班将《论语》《孟子》《古文观止》《诗经》等引入课堂,引导学生在高中三年的学习过程中,分阶段阅读《论语》大部分篇目、《古文观止》四十余篇、历代诗歌一百五十余首。

  中华古诗文浩如烟海,为什么复旦附中要选择这些篇目作为学生的课外阅读呢?

  黄荣华老师曾说:“中国文化的最伟大处是她无处不在的诗性,并且这种诗性特征的内核在先秦就已凝结。《易》的“变化”、《礼》的“恒在”、《诗》的“无邪”、《楚辞》的“绚烂”、孔子的“中庸”、孟子的“性善”、荀子的“君子”、老子的“有无”、庄子的“齐物”、墨子的“兼爱”……不仅引领着中国人从远古走向现代、走向未来,而且将成为世界现代文化建设的重要力量。”

  从黄荣华老师的话中,我们可以体会到复旦附中语文教师团队的用心所在,也可以从中了解到,这本书的选篇 既有深度,又有广度。

  

  加强语言的基本功训练

  下编增加了“原典选读”这一板块,设计有“原文”“注释”“今译”三个环节。

  这三个环节帮助学生在语境中解读词汇、理解语义,把握古今汉语词义的异同,既能沟通古今词义的发展关系,又要避免用现代意义理解古义,做到对作品的准确理解。加强了学生古诗文语言的基本功训练,大大提升了该书的使用价值。

  

  

  四个阶梯设计

  为了方便学生学习,课内古诗文阅读以单篇为单元组,课外古诗文阅读则以多篇(段)为单元组。两者都遵循适切性学习原则,每个单元都设有四个学习阶梯,筑阶而上,步步提升。

  知识朋友圈

  呈现与本篇(段)相关的文学、文化常识及言语知识等。

  诗心(文心)点点通

  展示诗思文脉、诗艺文心,贯通与之相关的文史脉络,知其然亦知其所以然。

  

  思想会客厅

  以经典内在文化核心为基点,沟通古今中外,形成与之相关的文化史、思想史认知,构筑文化逻辑。

  

  练习步步高

  每单元组设置若干习题,题型依次为知识识记、诗心(文心)体悟、思想碰撞(有接受,有商榷,有新见)。

  

  ----------------------------------

  以《归园田居》为例,我们来看看复旦附中的学生是如何学习一篇古诗文的。

  一开始,在阅读正文之前,在“知识朋友圈”板块对作者陶渊明的生平做简单介绍,塑造了一个淡泊名利、志向高洁的诗人形象。这为学生理解《归园田居》这首诗所表达出的深刻含义做了铺垫。

  除此之外还分享了一个语言文字方面的小知识:“田”字的字源和字义变化。

  

  紧接着,在“诗心点点通”板块,详细解析了每一句诗所表达的含义。比如,在赏析“倦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这句的时候,点出了山林之于鸟儿、河湖之于鱼儿的意义。 这个解析点出了作者回归田园的人生追求, 帮助学生把握诗歌的意向,体会诗歌的意境,在无形中训练了学生鉴赏古诗文的基本方法。

  

  而在“思想会客厅”这个板块,将诗人的生平和作品结合起来, 带领学生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书中精选了一些古今文化名人对陶渊明的评价, 更是从社会发展、人生哲学等高度,对诗人和作品做出评价, 扩展了学生的文化视野。

  

  学习,不仅要有知识输入,还要有输出,才能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在“练习步步高”板块,首先加强了学生对基础知识点的识 记。 我们可以看到,练习题很有引导性,这里的记识不是简单的背诵,而是在理解的基础上识 记 内容。

  

  在对内容有了记识和理解之后,继而考察学生对作品的赏析和思考,既提升学生的鉴赏能力,也丰富了其文化沉淀。

  

  纵观整个学习过程,从点到面,从基础的知识信息到整个文化史的高度,脉络清晰,筑阶而上。学生不仅有知识上的汲取,还唤醒了他们的语言意识、思维意识、审美意识,对他们成长过程中的文化积累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当下,中华传统文化的价值与优长被越来越多的包括中国人自己在内的人们所认识、赏识以至推介、推崇。《复旦附中“双新”语文课:中华古诗文阅读》通过古诗词的学习,让学生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体会中华文化的核心思想理念和人文精神。

  黄荣华老师认为,这是“以中华传统文化存在方式学习中华传统文化”。

  赠书

  说说对本书的心动理由。

  关注我们,在评论区留言,我们将抽取3位书友,每人赠送《复旦附中“双新”语文课:中华古诗文阅读》一本。

  我们会在一个月左右开奖,在留言区回复中奖书友,请留意查看!

  (开奖后,如果按时间提交地址后,一个月内没收到赠书,可以在任意一篇推文下留言询问赠书寄送进度)

  END

  主编丨木月

  美术编辑丨小柒

  图文来源丨上海贝贝特

  *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祝好运哦!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