菏泽:“后来居上”谱写卫健新篇章
中国网新山东4月14日讯 2022年以来,菏泽市卫生健康委员会抢抓省委、省政府实施“突破菏泽 鲁西崛起”的战略机遇和省卫生健康委帮扶政策措施,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聚焦主题主线、主业主责,强化使命担当,聚力推动全市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奋力谱写菏泽后来居上的“卫健华章”。
践行初心使命,全周期服务群众健康
“卫生健康工作者践行初心使命,归根结底是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努力全方位全周期维护人民群众健康。”菏泽市卫生健康委党组书记、主任,中医药管理局局长,二级巡视员张善甲说。
为提升群众就医体验,有效减轻广大群众跨市到外地看病就医的压力和经济负担,菏泽市卫生健康委自2021年5月30日搭建起外请国家、省知名专家的信息平台,实现全市外请知名专家信息共享,截至2022年12月底平台已发布坐诊信息83期,公示专家数量2137人次,累计阅读量408万人次,预约挂号22349人次。
为完善妇幼保健机构基础设施建设,截至2022年12月中旬,全市共建成托育机构703个,其中专业机构228个、开办托班的幼儿园475个,新增建成托位9320个,新增备案机构48个,批准市级示范机构12家,省卫生健康委批准省级示范机构2个,整理上报3家国家普惠托育入库项目。
行胜于言。就拿“群众就医体验大提升”“万名医护下基层”等活动来说,活动启动一年来,共开展巡诊义诊902次、上门巡诊数1528次、参加医护人员1.7万人、受益群众14.5万人,取得良好效果,受到广泛关注。
今天的菏泽,医疗设施建设水平不断提升。通过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政府专项债券及企业融资等方式,菏泽市加强市属医疗机构项目建设,总投资近60亿元,总计建筑面积约50余万平方米,规划床位6800余张。全市发展各类医养结合服务机构157家、总床位16500余张、入住老年人14700余人,创建全省医养结合先行县区6个、省级医养结合示范单位7家。深入开展百家卫生院大提升、群众就医体验大提升、万名医护下基层和体验式调研、医疗服务专项整治等系列主题实践活动。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好政策,温暖了广大群众的心。
医疗诊治水平不断提升。全市已认证通过国家级胸痛中心7家,高级卒中中心和防治中心2家;省胸痛中心2家,省高级卒中中心和防治中心4家。充分发挥科研服务临床、学科引领专科作用,市立医院1个学科被评为省级重点学科,1个专科被评为省级重点临床专科,建设市级医学重点学科58个,2个专科被评为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单位。
基层医疗焕新颜,打通群众就医“最后一公里”
菏泽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取得新突破,基层医疗卫生保障水平大幅提高。全市新建改扩建卫生院(中心)125家,新建改扩建村卫生室1173所。全市146个乡镇卫生院、30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833个一体化村卫生室,基本达到标准化建设要求,110家乡镇卫生院(中心)和1800处村卫生室在基础设施、设备设施、人员配备和运行管理等方面实现功能提升。
基层卫生人才队伍不断优化。按照缺编即补原则,多措并举缓解基层人员匮乏的局面。发挥省派“业务院长”引领作用,建设特色科室116个,培养骨干428人,双向转诊9473人次。
基层卫生服务内容不断丰富。全市基层机构中医药综合服务区覆盖率98.86%,82.9%的卫生院和60%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二级以下手术,建成康复、口腔等特色科室120个。
基层卫生健康信息化水平不断增强。市全民健康信息平台与省及各县区平台全部联通,广泛开展“互联网+医疗健康”便民服务。全市34家二级以上公立医院和185家乡镇卫生院全部支持电子健康卡扫码就医,全市二级以上公立医院、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现远程医疗全覆盖。
中医药事业再发力,群众在家门口“看上好中医”
中医药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创建市级重点专科10个、精品国医堂54个、特色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108个。全市所有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75%的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
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不断加强。加强人才引进,全市中医类医院每年组织高层次人才招聘会,对引进的博士、硕士,市财政分别给予5万元、3万元的购房补贴和每月2000元、1500元的生活补贴。中医类医院先后引进硕博研究生273人,其中中医类别硕博研究生174人。
实施“中医药名医工程”。拿出专项资金重点支持市级名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经过验收36家,通过16家。全市建有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医大师王琦治未病研究院1个;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医大师石学敏院士工作站1个,传承基地2个;国医大师金世元和李佃贵传承工作室2个;全国基层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3个;山东省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2个;山东省名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10个;学术流派工作室2个。共培养传承人82人。
预防为主,守牢群众健康底线
菏泽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市卫生健康委在疫情防控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为党委、政府科学研判、处置疫情赢得了时间,为确保人民群众健康增添了“安全锁”。
加快标准化建设,筑牢疾控中心“主阵地”。2021年以来,新增编制80人,聘任首席专家22人。全市疾控机构总扩建面积11万余平方米,其中市疾控中心改扩建4.35万平方米。全市疾控机构共建成负压生物安全二级实验室15个,日最大核酸检测能力达到11.4万管。
推进疫苗接种,筑起疫情“防护墙”。全市1至7岁儿童免疫规划疫苗各应种剂次接种率均超过90%,其中,含麻疹成分疫苗、甲肝疫苗、乙肝疫苗全程接种率均超过95%。全市新冠疫苗累计接种2076.28万剂次,覆盖780.50万人,加强免疫接种率达到95%以上,位于全省前列。
强化流调队伍建设,打造疾控“主力军”。菏泽市遴选并组建1支市级疾控流调处置专家组、5支市级专业疾控流调处置队,市、县两级组建66支共1144人的整建制“三公(工)”三级流调队并建立合署办公机制,确保快速、高效、有序、精准开展流行病学调查与现场应急处置。
新时代孕育新希望,新征程谱写新华章。下一步,菏泽市卫生健康系统将继续坚守“生命至上、健康至上”的为民情怀,在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补齐基层医疗卫生短板、推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深化体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健全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提升全周期健康服务水平等方面持续发力,以更高的站位推动工作、更严的标准促进发展、更大的力度抓好落实、更硬的作风履职尽责,坚持不懈推进健康菏泽建设,为“健康强省”建设贡献菏泽力量。(通讯员 张正春 许海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