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媒体:台积电的时代即将结束!
然而,就在中、美两国技术对峙愈演愈烈的紧要关头,台积电董事长刘德音在一次 CNN采访中,当众表示,大陆市场只占台积电产业的百分之十,任何人都无法强行掌控台积电。
这句话一出口,顿时引起了两岸三地的轰动。不得不说,台积电在华为被切断供应后,在中国大陆的生意,确实是一落千丈,而且他们的客户,大部分都是美公司。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美芯的主要产品,还是以内地为主要消费对象。况且,没有人能否认台湾省是中国领土完整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与美国和平共处了这么长时间的刘德音,显然还没有意识到这一点。这让很多人想起了富士康,郭台铭曾经说过,没有富士康,没有苹果,没有苹果,都是华夏的功劳。
可是,最后发生了什么?富士康在美设工厂的时候,“血本无归”,在印度设工厂的时候,又遇到了麻烦,为了按时交货,他们不得不连夜从内地招募了二十万工人,才勉强撑了下来。经过了这么多波折,富士康终于意识到了自己的重要性,可是为时已晚,它的市场地位已经被比亚迪和立讯精密占据,成为了国产代工厂。
现在的台积电就像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一样,刘德音紧随美国政府的步伐,对他们毕恭毕敬,不但斥资一百二十亿美元赴美建设5 nm制程工厂,更是在不久前,与美国政府签订了一项新的芯片法案。
根据《美芯片法》,接受美国政府补助的台积电等企业,在今后10年内,都无法在中国市场上扩张生产,并建立新的先进制程。
然而就在这个时候,美国却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对于这一点,有国外媒体评论道:“台积电的时代,已经走到了尽头。”
根据国外媒体8月30号的报道,韩国政府在多轮磋商后,与美政府正式签署了一项协定,允许三星、海力士以及其他韩公司,其在中国的晶圆厂,不再受到美国政府新规定的限制。
美国之所以给韩国留了一条活路,很大程度上是想让他们成为“四面楚歌”的一员。但是,它将三星和台积电的制衡彻底打乱。
三星公司和台积电公司,在芯片制造领域,一直是竞争对手,虽然台积电占据了上风,但三星公司并没有停止对3纳米技术的追求,相反,三星公司在3纳米技术上,已经走在了台积电的前面。从这一点来看,三星与台积电的核心技术,其实是旗鼓相当的。
但现在美国宣布了对韩企业的豁免权,台积电在国内的芯片市场上,已经没有了和三星竞争的资本。作为世界上最大的芯片消费国,三星想要超越台积电,也不是不可能。
很明显,美国从来没有将台积电当成过“自己人”来对待。其实自从台积电确定了在美设工厂的计划后,美国方面对它的态度便有了很大的变化,可谓是将“遮羞布”给扯掉了。
比如逼迫台积电提供晶片资料;利用资金的力量,将 EUV设备的优先购买权从台积电那里转移到英特尔那里;与日本合作,发展2纳米工艺,但不包括台积电;甚至有人提出,要从台积电的总部,挖走一批技术人员,来填补美芯片行业的空缺。
从很多人的角度来看,美国并不是单纯地想要发展自己的芯片工业,而是想要将台积电的核心技术转移到自己的身上,从而控制整个世界的高端制造业。
在这种情况下,台积电最好的办法,就是在国内的芯片市场上多下功夫,降低对美科技的依赖性。因为台积电的芯片需求量已经足够大了,全世界也只有中国才能保证台积电的合法利益不会受到任何伤害。
可没想到,刘德音竟然如此明目张胆地表示,他根本就不把内地的芯片市场放在眼里,毫不遮掩他对中国人的强烈仇视,简直就是“自掘坟墓”。
而就在八月二十六日,中芯国际(Core International)宣布,将在天津以28纳米到100毫米为核心的12英寸芯片工厂,计划每月产量达到十万片。
虽然这远远比不上5纳米、3纳米,但就像中国工程学院士吴汉明说的那样,14纳米、28纳米的工艺,在目前的情况下,已经可以达到90.9%的要求,而不是在5纳米的基础上,不断地提升自己的性能。
而事实上也确实是这样,在很多重要的领域,比如航空航天、5 G通讯、物联网等等,都离不开成熟的芯片工艺。这也许正是中芯国际多次扩充成熟支撑芯片产量的重要原因。因为我们必须要在低端市场站稳脚跟,然后再向高端市场进军。
随着国内芯片的发展,台积电已经很难再有“后悔”的机会了,或许有一天他们终于意识到了这一点,但一切都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再也没有他们的容身之地!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