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伦旗白音花镇:公益性岗位让监测户变身“工薪族”
近年来,库伦旗白音花镇结合实际,通过开发公益性岗位,帮助防止返贫监测对象以及脱贫家庭中的半劳力、弱劳力和无法外出就业的脱贫人口在“家门口”就地就业,实现促进困难群体就业增收、改善乡村治理双赢,真正做到“小岗位大作为”。
家住察哈尔嘎查的红光今年41岁,一家三口人仅有8亩地,十年前他被确诊为糖尿病后,无法从事重体力劳动,需要每天注射胰岛素,日常支出、医药支出加上缺乏收入渠道,家中经济状况非常拮据。2019年,红光通过选聘成为了村里的护林员,负责本村林区森林资源和林区火源管理,每年可领取1万元工资。红光告诉记者:“护林员的工作不难,就是勤快。像现在是火灾高发季节,我们上山的次数会更多些,得对得起这份工作和大家对我的信任。”
后来红光用这笔钱和申请的贫困户无息贷款发展了养殖业,如今家中有27头羊,日子也过得越来越好。红光的妻子蔡英花说:“这个公益性岗位的工资给我们家解决了大问题,还债、买羊、日常开销等等,给我们的帮助很大。国家有这样的好政策,我们自己也有干劲,一定能过上好日子。”
大图力古尔是白音花镇下库里图嘎查村民,今年已经65岁,年轻时曾是一名木匠,但随着社会发展,他的技艺渐渐被淘汰,妻子也患有腰椎疾病,无法劳动,两人的生活陷入了困难。了解这一情况后,下库里图嘎查村“两委”通过活用公益性岗位,将他选为了村里的保洁员。大图力古尔感激地说:“我现在年龄大了,工作越来越难找,也没办法打工,家里的地也种不动,村部村民们照顾我,让我干上了保洁员,能在家门口就业,还能照顾家里人。真是党的好政策,太感激了。”
据了解,白音花镇结合实际,在辖区内20个行政村设置护路员、保洁员、自来水管护员、村部管护员、护林员等乡村公益性岗位156个,岗位补贴标准为每年6000至10000元不等,有效促进脱贫群众稳就业、保增收。
白音花镇副镇长蒋欣彤说:“公益性岗位的工资是按照‘基本工资+绩效补贴’发放,其中绩效补贴依据考核的等次决定,目前,我们正在进一步完善公益性岗位的考核机制,规范选聘、出勤、考核等次等制度实施,确保让岗位发挥最大效益。”
图文丨曲思齐
编辑丨格 格
终审丨刘向美 张玉洁
原标题:《库伦旗白音花镇:公益性岗位让监测户变身“工薪族”》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