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想报考广东地区的MBA,如何择校呢?

  

  随着近年来MBA的报考人数越来越多,MBA的录取分数也被卷地越来越高,夸张一点说,好像是要效仿CC的节奏了.....

  说起MBA,有的同学觉得提前面试最难,有的同学觉得笔试才是一大难关,但是在老师看来,MBA最难实际上是择校。而这也是现阶段24年MBA考生的首要任务: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MBA项目。

  因此,接下来给大家分享一波择校干货

  想要找到合适自己的MBA项目,主要可以通过对外部因素+内部因素两方面的分析进行选择。

  外部因素主要是就MBA项目本身而言的,分为以下几点:

  院校项目价值

  招录政策考量

  报考难度

  一个项目的价值有两方面的作用:一个外放,一个吸收。

  外放就是说对外,因为你毕业于这个院校,你这个MBA学历的社会认可度会得到怎样的加成。

  而吸收则表现在,因为这个学校的招牌,能够为项目本身吸收来什么样的资源。这个资源可以包括很多方面,主要有以下几点:

  社会企业资源:实习机会、平台机会、校友企业导师

  课程资源:海外合作项目、外聘大咖授课

  校友资源:你的同学、你的学长学姐

  必须要注意的一点是,这两方面的价值不仅仅取决于MBA项目所在的学校,同时也需要考量MBA项目本身运作的情况。

  所以看到很多给国内MBA项目排名是单纯以第一梯队九校联盟,第二梯队985院校,第三梯队211院校,这样来划分的,其实并不准确。

  在我看来,学校本身的排名是一方面,但MBA项目是否有充分将学校资源利用起来,同时利用自己所在行业和地域的优势,将项目本身的价值放大,也是考量MBA项目好不好的重要一点。

  因此,在我看来,国内MBA项目应当这样划分:

  第一梯队:清华、北大、人大、上海交大、复旦、中山

  第二梯队:对外经贸、央财、北航、北理工、北师大、同济、南大、华南理工、武大、天大、南开、山东大学、哈工大、大连理工、吉大、西安交大、西工大、中国科大等985院校及重点211院校。

  第三梯队:三档院校包含其他211及非211院校,但一般习惯把中国农业大学、中央民族大学这样比较特殊的985院校也归纳到三档里。

  可以看到,有一些985院校同样会在第三梯队中,而有些九校联盟的MBA项目处于第二梯队。

  招生政策考量

  没有说项目特色,而是将招生政策作为考量一个MBA项目的原因在于,招生政策更能反应一个MBA项目对自身情况的把握程度。招生政策可以从招生人数和录取形式两方面来看。

  首先招生人数。

  一般来说,越是好的MBA项目,是越有底气招收更多学生的。

  处于第一梯队的6所院校,光是北大光华的非全日制就招收400人,这个数字在第二梯队中,基本就是所有MBA项目招生人数的总和,甚至还要更多,比如对外经贸总共招收240人,北航今年只有非全日制招生,是350人。

  同时,大家还要明确一点的是,单个MBA项目,无论学校的体量多大,也不能说靠单一项目撑起一片天。

  所以招生人数多,同时也意味着该校开设了较多的MBA项目,全日制、非全日制、不同特色的学院以及于国内外顶尖商学院合作的项目。

  其次录取形式。

  进行提前面试的学校一定会比没有提前面试的学校好吗?这个不一定,但采取提前面试的学校至少说明了,该校的生源是具有可挑选性。

  也就是说,报这个学校MBA项目的学生足够多足够多样化,需要学校采取提前面试这个不算轻松的录取形式对他们进行提前筛选。

  除了是否有提前面试,提前面试的形式也能说明一定问题。比如北大最近几年就进行了提前面试的改革,将材料筛选分成了两步,先筛一遍学历和工作背景这层“硬实力”,再筛选包括短文和个人视频的“软实力”。

  同时,MBA项目在提前面试阶段采取什么样的形式。

  个人面试+组面?

  有没有英文面试?

  压力面试的程度?

  组面的回答形式?

  等等这些,都能体现这个项目对于申请者比较在意的是什么方面,这一点不仅是针对申请者需要在择校后进行考虑,其实在择校前完全可以作为你选择项目的一个重要因素。

  报考难度

  越难考的学校相对越好。毕竟学校难考有两点原因:自身好、竞争大。好的东西大家趋之若鹜是常理,而竞争大则会进一步对这一点进行增强。

  这个好可能不仅仅在于是不是名校,比如央财和对外经贸的MBA项目,虽然这两所院校在名气和资历上不如北大清华,但如果你想要在金融领域发展,这两所学校的性价比就是非常高的,而且这两所院校的申请难度在北京实际上并不算低,对外经贸的项目申请难度甚至直追排在第一梯队的人大。

  同时难考的学校,在筛选上也会更严格,这相当于帮你筛了一批好同学进去,而这些同学以后很大概率会成为你的人脉资源甚至合作伙伴。

  内部因素,直接一点说,就是你个人对于这个MBA的期望在哪里,以及你个人一些其他因素对MBA报考的影响,是选择MBA项目中重中之重的一个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考量:

  毕业发展期望

  这个期望,主要包括,毕业后的职业发展行业、城市以及圈层要求这三个方面。

  第一,行业。

  如果你已经有了比较明确的发展行业,或者你想要在目前工作所在的行业继续挖掘自身价值,那么在择校上,你可以选择综合实力很强的MBA项目,比如名校MBA项目,另外就是有针对性地选择在某个行业有很多积累的MBA项目。

  前者主要是第一梯队的6所院校。后者则可以分得比较细,比如金融行业的对外经贸、央财,军工业的北理工、北航等等。

  第二,城市。

  项目所在的城市不仅关系到你上学期间是否需要跨省市学习,还关系到你能投入的精力和时间金钱的消耗。最关键的在于,地处不同城市的MBA项目,其在本地的影响力和认可度。

  比如北大汇丰是深耕深圳地区多年的MBA项目,那么北大汇丰的MBA理论上就要比北大光华仅仅是在深圳单独开班的MBA项目要好。如果你想要在深圳地区发展,那么汇丰就要比光华的申请价值要高。

  第三,圈层要求。

  很多人报考MBA,不仅仅在于自我水平的提升,还在于人脉圈子的提升,或者说是希望借助MBA这个渠道,让自己的价值能够被某些行业某些领域看到。或者有的申请者就是需要一个名校的学历,等等原因。

  这之中包括企业的接班人、海外优秀人才回流、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学历提升等。

  在本身实力也基本背景足够的前提下,你需要的可能更多的不是MBA项目能够提供给你课程和学习资源上的助力,那么哪一个MBA项目,能够给你所想要开拓的领域以帮助,就变得重要了起来。

  学费

  实际上学费也是一个大家忽略了的,择校考量的重要方面。

  一方面,MBA项目默认能够支付更高学费的学生,其工作背景要更优秀。另一方面,以超出自身承受能力范围的学费去报考一个MBA项目,一般并不推荐这么做。

  因为一方面压力很大的情况下,人很难很好地完成学习,其次,因为付出了足够多的成本,你对这件事的期望也会过高,很容易就觉得这件事做的不值得。

  另外,在选择项目,尤其是全日制项目还是非全日制项目时,学费也是一个重要的考量标准。这两者,学习内容和项目资源是同等的,获得的证书社会的认可度也一样,但是学费差别还是很大的。

  自身条件

  这里就需要你明确自身背景条件。主要在于学历背景+工作背景两方面。

  这个评估很重要,但也不太容易进行,因此往往会推荐同学同时报考三所学校:

  保底院校、目标院校、冲刺院校。

  因为如果选择的学校过高,很可能考不上或者被迫接受调剂;如果选择的学校过低,明明可以选择更好的资源,终只能心不甘、情不愿地到一般的院校就读。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