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的乘法口诀”教学新设计

  “7的乘法口诀”教学设计

  北京市数学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 钱守旺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 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72页。

  教材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乘法、会归纳乘法口诀,并熟练地掌握了2 ——6的乘法口诀,会用乘法口诀计算乘法的基础上学习的。7的乘法口诀是通过让学生操作实物(七巧板),有了连加的要求后,用列表呈现7的连加结果,进而将7的乘法口诀填写完整。

  教学目标

  1.利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和类推能力,使学生自主经历口诀的编制过程,了解7的乘法口诀的来源,理解7的乘法口诀的意义。

  2.掌握7的乘法口诀的特征,熟记口诀,并逐步提高灵活运用口诀的能力。

  3.通过多角度的练习,体会数学就在身边,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自主编制7的乘法口诀。

  教学难点:记住7的乘法口诀。

  教学过程

  一、观察思考,填写表格

  教师课件出示教科书第72页由七巧板拼成的美丽图案。

  教师指出:这是同学们用七巧板拼成的图案,你们看都拼成了什么?

  [学情预设: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说出每幅图表示的各是什么(学生描述的可能不同,只要合理即可)。]

  教师:拼一个图案要用几块拼板?是几个7?拼2个,3个,……7个又该需要几块拼板呢?

  教师:为了记录方便,请小朋友们边数边填写下面的表格。

  [学情预设:学生很容易发现,拼一个图案需要7块拼板,然后利用每次加7的方法,可以很快在表格中填出14、21、28、35、42、49。]

  [设计意图:因为乘法口诀很多课都是同构的,所以教学方法上应注重学习方法的迁移.]

  二、列出算式,编制口诀

  1.借助模型,直观理解。

  同学们,为了更直观地看到结果,你能借助这个图进行说明吗?通过观察,你发现什么了?

  (1个7是7;2个7是14; 3个7是21。)

  [设计意图:教师要充分发挥点子图的直观作用,结合点子图帮助学生理解相邻乘法口诀之间的关系。]

  2.接下来请你自己试着圈一圈,写一写。

  3.展示学生想法。

  4.根据点子图.能列出乘法算式吗?

  [学情预设:学生列出乘法算式。]

  5.如果没有点子图,你有什么好方法又对又快地进行计算?

  6.前面同学们都说过连加也可以,你为什么选择用口诀呢?

  7.根据以前学习的经验,请同学们先自己编一编7的乘法口诀。可以同桌两人一组说一说。汇报,交流:这些口诀你是怎么编出来的?

  [设计意图:利用学生已经具有的编制乘法口诀的经验,引导学生自主编制7的乘法口诀,给学生提供更大的自主学习空间。]

  三、理解口诀,记忆口诀

  1.读口诀,找关系。

  教师:刚才经过我们共同的努力,大家编出了7的乘法口诀。下面请大家拍手齐读口诀。

  读后让学生自己记忆口诀。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想一想,这些口诀之间有什么关系?”

  “相邻两句口诀相差1个7。”(找3组。)

  “不相邻的口诀前面的数相差几,积就相差几个7。”

  举例说明。 (找3组。)

  “你们真了不起,不仅会观察,还很善于思考。”

  [学情预设:从上往下观察,口诀中的第一个数依次多1,第二个数都是7,积依次多7。]

  2.找方法.记口诀。

  教师提问:有什么好方法记住这些口诀?你认为哪句口诀难记?为什么?

  教师出示下面的阅读资料。

  教师:看,这些故事和生活中的俗语也能帮助我们联想到乘法口诀。

  [设计意图:乘法口诀的初期得数小,容易记忆,而到学习7的乘法口诀时,得数比较大,学生记忆就有困难。引导学生发现口诀之间的内在联系,引导学生联想熟悉的故事和生活中的俗语记忆口诀,都是非常有效的帮助记忆口诀的方法。]

  三、运用口诀,解决问题

  1、完成教科书第72页的“做一做”。

  使学生体会“两个乘法算式用一句口诀”这一关键性知识。

  2、同学们,7是个很神奇的数字,生活总很多事务与7有关,你们看

  (1)

  6只七星瓢虫身上共有多少个点?

  (2)枫桥夜泊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这首诗里一共有( )个字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四、巩固练习,学以致用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十七中的第1、2、3题。

  设计思路

  1. 乘法口诀的初期得数小,容易记忆,而到学习7的乘法口诀时,得数比较大,学生记忆就有困难。因此教师结合教科书提供的七巧板拼图素材,引导学生填表、列式、编制口诀,引导学生经历编制口诀的过程。

  2.由于6以内乘法口诀已经掌握,编写口诀的基本方法也有了,所听以教学时要放手让学生自己主动编写口诀,教师主要是引导学生能正确解释每一句口诀,提供多样的形式帮助学生记忆口诀。

  2.适当整合生活中和文学作品中的相关资源,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联系。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