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物理启蒙,父母这样做,孩子拥有科学思维更聪明

  “别人家的孩子”一度刷屏!浙江省宁波镇海中学的徐嘉骜总分720分,物理等3门满分的成绩获得浙江高考状元。然而大多数家长和孩子在涉及“物理”时,往往陷入一个误区,那就是只把它当作上初中以后的事,当作一门程式化、规则化的正式课程去对待。2017年教育部规定,从秋季起,小学科学课程起始年级调整为一年级;并且规定小学一、二年级要按照每周不少于1课时安排课程,三至六年级的课时数保持不变。

  

  对物理学习缺乏自信

  在学生圈里,似乎形成了一种认知,那就是物理难学。甚至不少家长和老师也把这种心理传递给孩子,似乎物理只是那些聪明孩子的专属。

  但这其实是一种错误的心理认知,导致很多学生还没有开始学物理,就已经产生了恐惧和厌学的情绪。

  事实上,新课标下的物理,很多知识都是在我们生活中常见的,而且经常体验的,非常有趣,也很容易学。

  比如,声音是怎么传播的?水有哪些形态的变化?力是如何作用的?这些,我们不是每一天都在生活中体验吗?只要肯学,其中的原理并没有那么难。

  

  没有掌握物理学习的方法

  很多学生物理成绩差,并不是脑力的问题,而是没有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学物理不能像学英语那样,背背单词、语法、范文,通过强行记忆就能获得比较好的成绩。物理学习讲究认知、理解和运用的过程。

  先得通过身边的一些例子对物理现象产生兴趣。然后,通过理解去记忆公式、定理和实验。最终,要将所学的知识用来解释身边的物理现象和应对考试。

  这里面,观察和实践探究的能力非常重要,没有分析意识才是初高中学生学物理的最大问题。

  

  通过日常生活点滴,引导孩子探索科学的奥秘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到处都充满了物质运动,如声音、光、电、热、磁力等。这些都是可以在平日引导孩子去观察,从而让孩子发现其中规律的。例如电闪雷鸣了,家长可以告诉孩子,这是由于两片乌云碰撞到一起,带不同电荷的两片乌云产生了闪电,发出的碰撞声就是打雷的声音。

  

  从小培养物理兴趣,物理优势很明显

  兴趣和能力,不是到学物理、到选科的时候一下子就能培养起来,需要在孩子小时候就要注意观察、培养、保护。心理学认为,一个人在6岁之前的发展就会影响并决定他后面人生的发展。

  记得我学物理的时候,感觉就像听天书,全凭机械背诵很多题目应付考试,学起来寡然无味,要不是因为理科升学容易一些,当时肯定不会选择理科。

  再看看儿子就不一样了,儿子从幼儿园开始就喜欢物理,到小学发扬光大,到初中学物理的时候,简直太轻松了。小学的时候,老师让孩子们说出自己的优势,还没等儿子回答,他的同学就抢着说,“物理学得好”,小学是科学课,还没有物理课,同学们已经先知先觉,给他贴上标签了。

  

  理解课本

  开始对CD选项存疑时,我让孩子从课本中找答案,孩子认为课本上没有多少有用的内容。诚然,现在数学和物理课本中的内容较少,做题时需要对课本内容进行相当大的扩展。但是当我翻阅课本,我发现,这道题就是根据课本中的一段话出的。

  做题出错,说明孩子没有充分阅读和理解课本。这是在学习数学时形成的一个误区,就是重视题型,而缺乏对对课本的重视。

  这种错误虽然反复被老师和教育文章指出,希望孩子们能够避免,但是很遗憾,很多孩子还是会犯。所以一定反复提醒孩子,多看课本,理解课本,在学习课本的基础上再做练习。

  

  这个问题也是李永乐老师一直在深究的问题。作为“网红物理老师”,在科普了无数网友物理知识后,他整整花了三年时间,打磨出一套适合5~12岁孩子看的物理启蒙科普书——《李永乐老师给孩子讲物理》,是一套适合学龄儿童的物理启蒙读物。

  深入浅出,读着轻松,内容却涵盖初中物理“声、光、力、磁、电”五大板块,又渗透高考题型中的相对论、量子力学。在李永乐老师的编排下,通过从日常现象通达万物之理,这十册读物,实际上是给孩子讲的10堂科学思维课。

  

  《李永乐老师给孩子讲物理》适用于3-10岁的孩子,可以对孩子的物理进行启蒙,同时穿插了数学、化学、科学、技术、工程等多门知识,既能增长孩子的相关知识,还能培养孩子的科学思维。

  李永乐在人大附中教书的几年中,就培养了300多个清华北大的学生,被戏称为“永乐大典”,可见他在教育方面有着自己独到的优秀经验。

  

  物理知识虽千差万别,李老师通过一些有趣的例子,搭配专业漫画家轻松明快的图画,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埋下热爱科学的种子。

  具体我们可以来看几个例子:初中物理教材和试题中的熟面孔,它们在启蒙书中都以一种更友好的方式进行登场: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筷子的弯折实验、海市蜃楼的成因——光的折射。

  

  磁铁的磁感线方向。

  

  声调的高低。

  

  甚至初高中物理都会涉及的自由落体。

  

  几乎是高考必考的光电效应和光的波粒二象性。

  

  值得一提的是,在这套书中,既有对孩子的正向引导,也有发散性思考,每册书的最后还有“小读者来信”,可以让孩子通过别人的问题拥有更多的思考空间。

  

  如果你让自己的孩子快人一步,在将来的学习中如鱼得水,考入名校并拥有更多的无限可能,不妨给孩子看看这套书!

  有兴趣的家长可以点击下方链接购买: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