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北京院士专家十堰行”活动启动

  

  十堰广电快讯(全媒体记者 黄龙波 张磊)人间最美四月天,不负春光与时行。4月10日上午,2023年“北京院士专家十堰行”活动启动,市委书记黄剑雄为院士专家颁发“科学顾问”“特聘专家”聘书。由26名北京院士专家组成的服务团队带着对水源地人民的深情厚谊,不远千里莅临十堰,续写京堰人才智力对口协作新篇章。北京市人才工作局副局长贺泳江,省委组织部部务委员王发读,省人社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张国庆,市领导张澍、胡志莉、郑会军等出席活动。

  北京院士专家简介

  一、院士

  欧阳明高,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校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国际交通电动化期刊eTransportation 创刊主编。先后从事混合动力与电控系统、燃料电池与氢能系统、动力电池与储能系统、电动汽车智慧能源与V2X系统等新能源动力系统相关研究与教学工作。主持发明了发动机新型电控系统、研发了多能源一体化混合动力、突破了商用车氢能燃料电池动力系统核心技术、建立了动力电池热失控科学与技术体系。授权发明专利200余项,成果转化经济效益超过百亿元,培育出以国内氢能第一股亿华通为代表的一批学生创新创业高科技企业。发表SCI论文300余篇,他引超过25000次,多次被列入全球高被引科学家榜,曾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项、省部级一等奖3项以及国际氢能与燃料电池联盟IPHE技术成就奖、国际电子与电气工程师学会IEEE交通技术奖,何梁何利科学技术奖和党中央国务院授予的先进个人称号等。

  王松灵,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学部委员,全国政协委员优秀履职奖获奖者,教授、主任医师。首都医科大学副校长,中华口腔医学会副会长,北京医学会副会长,口腔健康北京实验室主任。 Current Medicine 主编,Oral Diseases及JOR副主编, 《医学教育管理》主编、 《今日口腔》主编。发表论文249篇,其中以主要作者发表英文论文167篇。 第一完成人获2003及2010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两项;获威廉盖茨(William J. Gies)奖、吴阶平医药创新奖、何梁何利科学技术奖。研究方向为唾液腺与牙再生。发现人细胞膜硝酸盐转运通道,该通道与硝酸盐对维持机体稳态有重要作用,提出稳态医学的概念,研发基于硝酸盐的耐瑞特新药;揭示牙发育新机制,研发牙髓干细胞新药,成功实现生物性牙齿再生。

  聂祚仁,北京工业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1963年1月出生,湖南长沙人,工学博士。兼任教育部科技委材料科学学部副主任、教育部材料专业教指委副主任、第五届全国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材料研究学会副理事长,国际LCA(生命周期评价)中心联盟中方委员和Int. J. LCA中国区责任编委。国家标准化委员会国家碳达峰碳中和标准化总体专家组副组长、科技部《碳中和技术发展路线图》编写专家组组长。长期从事有色金属冶金材料及加工领域教学与科研工作,致力于材料全生命周期环境友好发展。在难熔金属、铝合金等方面取得系列原创性和工程应用成果。先后5次获得国家科技一、二等奖,第一完成人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和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各1项,被授予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首批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获国家杰青并特优验收和创新研究群体支持。

  周卫,中国工程院院士,土壤肥料学家。中共党员,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国植物营养与肥料学会理事长,农业农村部植物营养与肥料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农业科学院耕地科技创新总首席科学家。针对中国中低产田面积大,养分元素缺乏,化肥利用率低等重大问题,在破解低产土壤障碍、攻克中量元素缺乏瓶颈以及创新推荐施肥方法等方面作了系统的开拓性研究。曾任973计划首席科学家,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论文112篇,其中SCI论文68篇,JCR一区50篇,出版著作3部。以第一完成人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中共二十大代表。

  二、专家

  郑力,清华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机械工程学会理事、生产工程分会理事,副总干事长,工业工程分会理事;“国际人计交互”杂志和“机床”杂志编委。发表论文百余篇,其中多篇作为第一二作者发表在包括美国机械工程学会会刊在内的国际一流杂志。曾获得国家发明奖、教委科技进步奖、霍英东基金、教育部高校优秀青年教师奖励、国家七五攻关重大成果奖励(集体)等,获得国家发明专利一项。

  黄晋,清华大学车辆学院汽车工程研究所副所长、党支部书记,中国电子工业标准化技术协会数据管理应用推进分会理事,中国汽车工程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国家车规级芯片标准委员会专家成员,中国标准研究院数字汽车安全标准工作组秘书长;任国际期刊特刊主编、公路学报特刊主编、GE-ITS国际期刊青年编委、公路学报青年编委。发表SCI/EI论文70余篇,其中第一/通信作者SCI论文35余篇,申报国家发明专利70余项,获批软著16项。

  魏丹,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植物营养与资源环境所首席专家、二级研究员,国家土壤创新团队带头人,联合国黑土联盟常务理事,秘书长,农业农村部耕地质量建设专家组专家。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省部级科技一等奖3项、省长特别奖1项、发表学术论文110余篇,出版学术著作10部,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5项。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农业部杰出人才及其创新团队带头人,农业部大豆产业体系岗位专家,万人计划、百千万人才和北京学者入选者。

  李兴红,北京市农林科学院三级研究员,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兼任中国植物保护学会常务理事、北京植物病理学会副理事长。主要研究领域为园艺作物病害发生机制及防控技术,先后主持、参加国家和市科技项目30余项,发表论文100余篇,主编5部书籍,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0余项,获省部级科学技术奖7项。

  王守现,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所长,国家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北京综合试验站站长,中国菌物学会香菇分会理事、中国农村专业技术协会食用菌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食用菌协会常务副会长。主要从事食用菌栽培、育种与野生菌资源开发利用工作,主持国家和省部级等科研项目20余项,发表论文120余篇,主参编著作7部,获省部级奖励5项;国家发明专利40余项,实用新型专利5项;北京市食用菌鉴定新品种9个。入选北京市科技新星,北京市百千万人才工程,获评首批“神农青年人才”。

  段丹丹,北京市农林科学院信息技术研究中心部门主任,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为智慧农业和茶产业数字化。全面负责50多项横向项目,30多项纵向项目,主持广东省粤东西北新型研发机构建设等多个大型项目,发表高水平论文近20篇,申报专利30余项,获得软件著作权17项。获得包含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神农中华奖等在内的省部级以上奖励5项。

  周恢,北京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中心转化人才部部长,长期面向智能制造行业开展需求挖掘、技术对接、行业服务平台建设、科技成果转化人才培养等工作。担任北京智能制造创新联盟秘书长,北京智能机器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副秘书长,中国创新方法研究会高新会常务委员,北方工业大学特聘教授、硕士生校外导师,工信部智能机器人方向专家,科技部创新方法/智能制造方向专家。出版著作近10部,发表论文20余篇。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科技部创新方法项目及北京项目30余项,参与多项国家标准编制。

  安永刚,北京农学院园林学院教授,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中方特聘专家,森林康养产业联合会分会常务理事,中国林业产业联合会森林康养分会全国森林康养专家智库专家,国家级旅游规划资质单位首席规划专家,民政部墓园规划与设计规范标准专家。主持过多项国家级项目和省部级项目,完成文旅规划、森林康养产业规划等横向项目100多项,出版专著3部。

  耿嘉玮,北京市鼓楼中医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兼职),东城知名中医,中国中医药信息学会正骨推拿分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北京中西医结合学医养结合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从事中医临床工作36年,师从国医大师、著名中医妇科专家柴松岩教授,潜心研究卵巢功能早衰引起的闭经及围绝经期女性相关疾病,形成独特治疗方法。先后主持市级科研课题多项,获个人专利1项,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主编著作5部。

  臧大维,北京天坛医院康复医学科及天坛小汤山康复中心主任、党支部书记,二级主任医师,教授。专业方向神经康复、神经退行性疾病及脑血管病。担任国家神经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PI,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医疗器械技术专家,科技部领军人才及重大项目评审专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评审专家等。承担国际、国内课题30余项,发表论文200余篇,获得16项国际先进或国内领先科技成果、3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PCT国际发明专利2项,国内发明及实用新型专利32项,软件著作权登记4项,版权登记7项。

  王克芳,北京安贞医院妇产科副主任,主任医师。担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同行评议专家,浙江省、北京市等6省市区自然科学基金同行评议专家,北京市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专家,北京朝阳区计划生育专家组成员。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北京市课题、首都医科大学基础临床合作课题,发表多篇学术论文。参编3部专著,副主译著作1部。

  薛新颖,北京世纪坛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实验室主任。长期从事肺部肿瘤和肺部真菌疾病临床诊疗工作,主持国家级及省部级课题14项,发表 SCI 文章60余篇,专著2部,担任 Military Med Res 、 Signal Transduct Tar 和 Eur Radiol 等多部学术期刊编委及审稿人。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4项,获批注册 I / II 类医疗器械许可证各1项,诊断试剂盒2套,等温扩增芯片1套。以第一申请人获教育部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等荣誉。

  汪栋,北京友谊医院肝胆胰外科主任助理,副主任医师,主要从事肝胆胰疾病的微创治疗。以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身份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作为副主编、编者及译者参与6部著作的编撰及翻译工作,并主持和参与多项科研及教学课题,获得发明专利2项。担任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肝胆胰外科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ERAS青年委员会委员等学术职务,《中华消化外科杂志》等审稿专家、通讯编委。

  宗祥龙,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胃肠外科二病区副主任医师,北京南郊肿瘤医院(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南院区)院长。主要从事消化道肿瘤包括胃癌(包括食管胃结合部腺癌),结肠癌、直肠癌、胃肠道间质瘤等消化系统肿瘤的临床诊治及研究工作,并参与相关医疗行政管理。国际胃癌学会会员,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心理学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会委员,科普时报社和北京医师协会科普专家。

  屈彦超,北京儿童医院泌尿外科副主任医师,主要从事小儿泌尿外科常见病的诊疗,包括尿道下裂、肾积水、输尿管反流、泌尿系统外伤、泌尿系统肿瘤等。2019年中美小儿泌尿外科将才学习班成员。发表核心期刊及SCI论文十余篇。参与编写《实用小儿泌尿外科学》、《儿外科临床路径释义》等著作。福棠儿童研究中心泌尿外科专业委员会秘书。

  李魁晓,北京城市排水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科技研发中心党总支委员、副主任,教授级高工。在国内率先构建了“准IV类”高品质再生水集成工艺技术体系、研究提出了再生水精准构建水生态环境理论并开发建立了完整的应用技术体系、研究构建了再生水安全检测评价方法体系与协同消毒技术体系,完成多项原创性先进技术和产品的开发。先后荣获了北京市科技二等奖、环保部科技一等奖和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郭永东,北京福田戴姆勒欧曼事业部研发中心专用车总工程师。参与了完成H4A平台、M4中重卡项目、搅拌车及泵车的全新平台开发、起重机底盘项目、出口巴西欧五中卡及重卡产品的开发。完成福田康明斯国六LNG气体机匹配欧曼重卡全系列产品开发。负责欧曼行星系列专用车开发,完成搅拌车、随车吊、环卫车、散装饲料车、危化品等产品整车开发。拥有专利3项。

  张春林,北京海纳川汽车部件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轻量化技术部副部长,长期从事轻量化新技术研究及应用推广工作。《多材料连接建模分析、疲劳设计与性能评价方法》等多个国家十三五重点研发计划和省部级重点项目课题负责人。荣获2016年度中国汽车工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第二十九届北京市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二等奖等荣誉。

  邵长宏,北汽福田工程研究总院新能源研究院中心副总工,能源领域行业电动汽车充换电设施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换电设施标准化委员会委员,牵头重卡换电行业互换性系列标准的制定,参与《GB/T 33014道路车辆 电气/电子部件对窄带辐射电磁能的抗扰性试验方法》等系列标准修订,拥有发明专利2项,主持联式高压变频器项目获得北京市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姜海涛,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制造工程与订单交付中心副总监,从事汽车制造工艺开发18年,申请专利6项,发表论文7篇。积极推动公司工艺技术创新,采用领先的工艺装备、工艺方法、检测及信息化技术,大幅提升工艺技术水平和过程质量保证能力,并通过技术升级与管理优化,实现制造成本三年降低近亿元。在此期间培养了多名工艺技术专家人才,并带领团队获得集团多项科技创新成果奖。

  张骞慧,北京汽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三电中心整车电控集成专业副总师,主持北汽四代BMS产品开发,完成四代五款产品开发,广泛应用于北京、极狐多个品牌车型,累计量产超30万套。带领北汽电池状态自适应估算、云端电池管理等新技术研究,持续推动电池管理新技术研究。完成满足ASIL-C等级功能安全的BMS产品开发,助推北汽成为业内首个获得三电产品ASIL-C等级产品认证的企业。参与《GB/T 38661-2020电动汽车用电池管理系统技术条件》等国标行标起草。

  刘海龙,北京京能清洁能源电力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天津集控中心副主任兼建湖光伏电站站长。主要从事风电、光伏发电运行、维护相关工作,在光伏电站、风电场运行维护方面经验丰富。在渔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运营管理成绩突出,建湖光伏电站在区域发电项目可利用小时数对标成绩连续3年名列前茅。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