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企业谈优势、说短板,围绕河南重点产业链培育建言献策不拘一格培养人才 以拳头

      复合型人才匮乏成产业链最大“绊脚石”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要实现目标,关键要有与之匹配的技能人才。

      “专业技术人员严重不足,特别是在智能制造和新一代信息技术方面人才不足,且人才引进困难,无力推动企业智能化发展,很难满足企业提升产品竞争力的需求。”安阳鑫盛机床股份有限公司副主任李雪晓说。

      智能制造属于传统制造与信息技术的交叉领域,在我国的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近年来,智能制造产业又发展迅速,各类人才供需矛盾日益凸显。存在现有人才队伍年龄偏大、青年人才稀缺、人才技能结构单一、人才供需脱节等多种现象。

      有与会者坦言,为留住核心技术人才,“请吃饭、说好话,用尽了各种手段。因为人一走,整条生产线都得停,企业承受不起。”

      据人社部预测,到2025年,我国智能制造领域人才缺口将达到450万人,面临人才缺乏、断层等问题。很多智能制造企业尚未建立起科学的人才引进培育体系、合理的用人体系以及人才整合体系。

      “写得了论文、开得了机床”,既有复合知识结构,又有创新意识和工匠精神的青年复合型人才,是当前行业急需的。    建言献策一

      创新人才培育机制,不拘一格培养应用、研发精英

      与会企业一致认为,当前,人才紧缺和培养体系不完善已成为制约智能制造发展的瓶颈之一,亟须产、学、研、用各界通力合作,加快构建智能制造技能人才培养体系,提升各类人才培养质量。

      “人才是关键,尤其是高端人才。可考虑在培养机制上创新,校企融合办产业学院,针对市场需求,大专、职校、高中毕业生均可报名学习。在高端人才培养和高端产品的研发、人才引进上下功夫,用政策杠杆撬动产业崛起。”数控机床领域专家、国务院津贴获得者、河南科技大学原机电工程学院院长邓效忠教授表示。

      “高校要因材施教,只要学生对智能制造领域有浓厚的兴趣,就结合市场、企业需要按精英人才方向,不拘一格定制培养人才。”河南工业大学机器人研究所所长宁祎教授提出。

      据大河报·豫视频记者了解,当前,部分企业人才培养多采取自建培训学院、校企联合培养等方式。    建言献策二

      聚焦某一细分领域,以拳头产品带动产业链

      当前,我省普通机床行业存在量大、面广、核心竞争力弱的现状。如何在行业竞争中突围,邓效忠教授提出,针对特种机床的某些细分领域还有发展空间,应集中资源聚焦河南某一特殊领域拳头产业,以关键零部件带动一大片。

      他指出,我省有轴承优势、汽车零部件制造优势,可组建产业研究院,面向特殊制造领域开发无人操作生产线,各家企业协同,形成我省在某一特殊领域的拳头产业。    建言献策三

      谋划机器人产业研究院,抱团出海

      河南省制造业本身仍存在“大而不强、大而不优、大而不新”的问题,产业结构亟待优化,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有待提高,产业链上中下游衔接需要强化。如何让产业链更加完善和稳固,聚焦重点迈向高端领域是我省如何突破制造业发展瓶颈的重要路径之一。

      “按照聚资源、拓市场、搭平台的圈链思维,通过市场资源吸附行业头部企业,促进头部企业赋能下游应用工艺革新和技术升级,形成产业共生,构建供应链本地化、高端化新生态。”郑州越达科技装备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何建胜说,要发挥机器人产业链联盟影响力、带动力,带动企业共赢发展。

      “联络省内制造业企业,豫产豫用,既保证质量品质,又降低加工成本,为河南创造财富。”河南库睿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胡方坤说。

      安阳鑫盛机床股份有限公司副主任李雪晓以河南本地机床产业为例,机床企业之间竞争日益激烈,行业内部价格战愈演愈烈,这就造成了整个机床行业盈利水平不足,企业普遍利润率在10%左右,机床企业造血能力差,致使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进而严重制约着机床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国际竞争力的提高。

      因此,需选准方向,整合思路,突出河南特色,集中力量,形成集聚效应,抱团出海,把河南省机器人行业及其产业链推向更高层次。

      “我们要通过由龙头(骨干)企业牵头,高校、科研院所和上下游企业等参与,积极探索以产业链、供应链和创新链深度融合为纽带的多样化组建模式。”王济昌表示,河南省机器人产业研究院构想的初衷,是发挥机器人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创新中心等研发机构的作用,打造集研发、中试、产业化、工程化于一体的“体系化、任务型、开放式”创新联合体。

      建言献策四

      加速推进海峡两岸机器人产业园落地河南

      近日,在两岸企业家峰会智能装备组和河南省台办的大力支持下,河南省机器人行业协会、中国机械工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黄河设计院等相关组织和单位,密集深入多家机器人及相关企业进行调研,引起了行业关注。

      调研组正在与河南有关地方政府接触,计划共同规划建设“海峡两岸机器人产业园”,项目拟占地面积约300亩,计划引进海峡两岸机器人产业链进驻。

      在当天的工作会上,多家企业询问进度。中国机械工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市场部总监梁法纲表示,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是国家的重要战略目标,产业园拟引入重点研发机构、共享实验室、机器人检测和验证中心、机器人技术国际交流中心(与国内重点研发机构形成互动机制、与国际研发机构建立互动机制)、人才孵化中心、机器人国际集采贸易中心、企业共享车间、共享焊接车间等多个功能区。园区为省内重点项目做支撑,助省内机器人产业链补短板,推动河南制造业迈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