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数学学不好、没兴趣?掌握这三步,勇考年级前茅!

  数学好不好学,我相信每个学生心中都有一杆秤。数学不像语文、英语那样,即使课堂上没跟上,课下多读一些书,早上多读几遍课文就可以弥补上的,它是一环扣一环的过程,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很强。

  

  看到这里,你肯定想问小编:现在基础不好的学生,想要实现数学逆袭是不是比登天还难?那倒未必,小编见过了很多学生刚开始数学一窍不通,后来突飞猛进,就像邻居小磊,上小学数学就没及格几次,现在上了初二,这次期中考试数学居然考了148分,年级第一!

  

  这些数学后来居上的孩子,他们是怎么做到的呢?其实是他们拥有了数学思维,能够更轻松的学习数学,面对考试。那么当孩子数学学不好、没兴趣的时候,家长们应该如何培养孩子的数学思维呢?掌握这三步,勇考年级前茅!

  1、帮助孩子建立数字大小的概念

  学会了数数之后,我们就要在孩子脑中建立数字大小的概念了。在菲菲上幼儿园的时候,我每次买水果回来都会“趁机”考一考菲菲。我会把水果放在桌上,然后问菲菲:“今天妈妈买了几个苹果,几个桔子啊?”菲菲很快就数了出来:“8个苹果、6个桔子!”我就接着说:“菲菲数得真快,那苹果和桔子哪个个数多啊?”菲菲又回答:“苹果多!”接着我就让菲菲给家里人的人分水果,分之前就让她数好家里有几个人,水果的个数够不够,如果不够还需要再买几个。

  

  通过这样的趣味问答,不仅可以得到机会鼓励孩子,提升孩子对数字的兴趣,也可以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理解了数字大小的概念,是不是很简单?

  2、分类对比游戏

  很多家长都不知道的是,分类游戏,对锻炼孩子的数学逻辑思维有非常大的帮助,我们可以利用孩子的积木玩具、车类玩具等,和孩子一起玩分类游戏,让孩子根据自己观察到的属性对物品进行分类,比如根据形状、大小、颜色、轻重、材质等等。分类以后,再对已经分类的玩具进行对比,再次细分,但不建议超过三个维度。

  

  3、巧妙利用孩子的兴趣爱好

  “兴趣是一个人最好的老师”,如果单纯让孩子面对枯燥乏味的学术知识,那么孩子们是很难长时间地静下心钻研的。

  但是如果将数学思维融入到孩子的兴趣爱好中,那么孩子对数学的态度就会发生360度的大转变,他们会对数学更感兴趣,更愿意在数学上花时间。

  

  大家都知道3~7岁是孩子的重要成长阶段,因此在这一时期中我们可以对他们进行思维、专注力的训练,让他们在以后的生活里更加的聪慧。

  但是大家也是知道的,对孩子的思维训练并非是一朝一夕就可以达到的,这还需要我们对其积累。因此就如何培养儿童的思维能力而言,我强烈推荐《疯狂大脑思维训练营·幼小衔接全脑开发400题》,这是一本专门针对幼小衔接而设计,着重培养儿童综合能力的游戏书,共10册。能提高儿童的七项能力:记忆力,数学力,语言表达力,逻辑力,视觉空间力,创造力,专注力。

  《疯狂大脑训练营》10本书的10个主题对应着10个孩子喜爱的、贴近生活的主题场景,让孩子在模拟游戏中与世界互动,得到发展。

  另外,这些思维训练游戏中融入的知识,涉及许多常识,如生活、机械、世界著名建筑、动植物等,尤其有趣,可与儿童科普书相媲美。

  书中的题目设计以思维训练+能力训练为主,不是直接灌输知识点,而是以思维训练为主,能力训练,一整套做下来,锻炼的是专注力、观察力、逻辑力、空间感、数学力、想象力等12种能力,锻炼左右脑。

  

  难度递增,题目丰富多样。该书在编排时,每道题的难度都是通过星级来区分的,因此对于4岁以下的孩子来说,可以选择星级低的开始,慢慢地、慢慢来,不要着急,快乐才是最大的意义和动力。

  建议年龄3-7岁,但10岁左右大一点的孩子也可以玩,大量考察基础知识、计算、文学等内容,与小学知识联系紧密,题目丰富多样,很考验孩子的能力。以“培养儿童多方面的逻辑思维”为核心理念,注重对儿童综合思维能力的训练,覆盖面广,丰富而有趣。孩子们一天要花30分钟左右的时间练习,孩子们轻轻松松。

  参考著名儿童心理学家、认知发展理论创始人、当代认知建构主义鼻祖皮亚杰的理论体系,并经中科院儿童发展心理学专家白雪审定,符合3-7岁儿童脑发育特征的命题。

  

  在小学数学学习中,类似的应用题就很多,而掌握了灵活运用举一反三的方法,娃又学得轻松多了。

  原售价200元,现售价99元,共10本,每本折9.9元,用几杯奶茶就可以给娃买一套含金量高,又好玩,又能学到知识的专业幼教书籍,家长可别错过!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