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习生练肌注竟致晕厥!看看还有哪些药物不适合肌注!
导语
区区一枚肌注针,带来的后果竟会如此严重?医护人员一定要注意!
案例
实习生小赵和阿黄在某医院实习,二人由一名带教老师带教。
这天夜里,病区病人都在安静入眠,带教老师也到值班室睡觉去了,这实习生二人值夜班时闲来无事。最近,这护生二人刚学会了肌肉注射,正在兴头上。小赵对阿黄说,我们两个对练肌肉注射吧?互相打,大家都练练,一拍即合!
那么,肌注什么药物?治疗台抽屉里放着好多的注射剂。这药,不行,那药,也不行。不对症。维生素C针剂,怎么样?补充点维生素,有好处,没坏处。好的。
先给谁打?先给我打吧,等一会儿,我再给你打。小赵自告奋勇,坐在治疗室里的长条椅上,暴露出臀部的注射部位。阿黄一板一眼的按照无菌操作技术,抽药、排气,定位、消毒,瞄准注射部位,一针下去,回抽无回血,注药。
疼——疼死啦!阿黄针剂没推完,只见小赵脸色煞白,满头虚汗,眼前一黑,躺倒在长条椅上晕厥过去!
点评
两个没有临床经验的实习护生,夜半三更,竟然做出如此荒唐之举,为了练习临床护理操作,实习生也是拼了!
维生素C注射液药品使用说明书上,【用法用量】虽有肌内注射之说,但在临床应用时,因维生素C肌注时注射部位疼痛剧烈,早已淘汰了这种用法,皆以加入葡萄糖注射液或氯化钠注射液中静脉滴注为主。
维生素C注射液肌注,虽没有原则性错误,但因此药肌注时疼痛剧烈,临床上实际早已淘汰了肌注这种用法,这是药品使用说明书上应该改进的地方。
还有哪些注射液
不宜肌内注射?
部分注射剂只能静脉注射,不能肌内注射,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情况。
1、局部刺激性大的注射剂不宜肌注
A、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四环素类抗生素酸性较强,肌内注射具有较强的局部刺激,浓度过髙可引起局部剧痛、炎症和坏死,故不可肌内注射,宜用稀浓度缓慢静脉滴注。
B 、氯化钾(包括其他各种钾盐)
高浓度注射液肌注造成剧烈疼痛,患者不能接受,需稀释后进行静脉滴注。
C、酸碱类针剂
如,维生素C注射液、酚磺乙胺、氨甲苯酸(包括其他各种酸类药物),碳酸氢钠(包括其他各种碱类药物)如果肌内注射可引起局部强烈刺激性疼痛,甚至局部组织坏死。
2、局部吸收差易成硬结的药物不宜再肌注
地西泮等药物,肌内注射吸收慢而不规则,不完全,且易行成硬结。如果采用肌内注射给药不能达到有效药物浓度, 起不到应有的治疗效果,还易出现医患纠纷,因此不宜肌内注射。
3、药物用量体积较大的针剂
部分药物,如膦甲酸钠等,由于溶解度低等原因,需要大量溶剂才能溶解,造成正常治疗剂量的药物溶液体积过大,造成注射部位疼痛,且病人难以接受,易造成医患纠纷,因此,这样的药物也不适宜肌内注射。
4、钙剂
葡萄糖酸钙注射液等(包括其他各种钙盐)在静脉注射时如漏出血管外,可致注射部位皮肤发红、皮疹和疼痛,并可随后出现脱皮和组织坏死。若发现药液漏出血管外,应立即停止注射并给予局部处理,防止组织坏死,因此禁止肌注。
5、某些抗肿瘤药物
某些抗肿瘤药物要严防药物外渗,以防局部组织坏死。
6、血管活性药物
去甲肾上腺素等血管活性药物,肌内注射可引起局部强烈刺激性疼痛,甚至局部组织坏死。
需要指出的注意事项是,护理人员在执行肌注医嘱的时候,一定要仔细阅读药品使用说明书,参照药品使用说明书和医嘱,对有疑问的医嘱,确认无误后,再执行。认真听取患者主诉,以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来 源 / 护士网
最近微信改版
经常有读者朋友错过推送
星标“华医网”
及时接收每篇新鲜出炉的推文
备战各类医学考试,就用华医题库!圈题、押题、考点透析、错题集、考前模拟等多种实用功能,视频讲解、刷题练习多种模式!点击阅读原文进入掌上华医app → 右上角“频道”→ “华医题库” → 选择自己要备考的科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