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万没想到!这里是国家级的……

  湖北省唯一!

  国家级试验田!

  万万没想到

  在襄阳种的是

  近日,襄阳日报全媒体记者探访了

  位于襄州区伙牌镇姜沟村的

  国家农作物品种展示评价基地

  4月中旬,位于襄州区伙牌镇姜沟村的一处麦田里,记者放眼望去,长长的麦穗挺着浓密的锋芒,绿油油的麦浪正随风起舞。

  眼下

  冬小麦正处在关键的抽穗期

  再过一个多月

  作为全国冬小麦主产区的开镰前哨

  襄州区将率先进入夏粮收割期

    记者所在的这块麦田

  正是

  “国家农作物品种展示评价基地”

  这里将与其他麦田同步收割

  但收成却不会进入市场流通

    这里的小麦有何与众不同?

  记者走进基地一探究竟

  国家级试验田在襄阳种什么?

  记者环顾基地,麦田呈现网格化布局,每个网格中的麦苗高度也有所不同,高世代选种圃、低世代选择圃、亲本材料圃、科研区、病害鉴定区……每块麦田前均竖着一块标牌,上面分别记录着此块麦田的信息。

    “整个基地面积有200亩,

  主要通过科研和试验,

  选育高产、广适、多抗的小麦新品种。”

  湖北扶轮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农艺师孟俊峰向记者介绍

  2022年8月

  此处经由农业农村部审定

  正式获评

  国家农作物品种展示评价基地

  也是湖北省唯一的

  国家级小麦品种试验田

    “每个新品种进入市场,都要经过‘评价’阶段,也就是通过区域试验审定。”孟俊峰表示,基地会承接国家和湖北省的小麦区域试验,同时公司也会研发自己的新品种,专家组对新品种的产量、抗性和品质等指标进行评价,包括抗性中的抗倒伏、抗病性、抗逆性等,这些评价数据均合格,且在农业农村部官网公示后,一个新品种才能成为商品,进行生产和销售。

    记者在田埂看到

  有科研人员正穿梭于麦田中

  “小麦属于雌雄同株,为了做杂交育种,需要先把麦穗剪开,将雄蕊去掉,也就是去雄阶段。”公司区域试验站站长王华生解释,按照杂交选育优良性互补的原理,去雄以后会找一个父本进行人工授粉,实现母本与父本杂交。

  “区域试验站科研人员现有5位,日常分别负责跟踪不同的麦田情况,与国家、省市专家合作研究品种。”孟俊峰表示。

  经过数年区域试验

  基地已培育出

  “扶麦368”“楚襄1号”等

  多个优质品种

  接连刷新了湖北小麦单产最高纪录

  实现湖北省小麦单产量

  突破650公斤大关

    为什么选在襄阳?

  “襄阳市是湖北省优势小麦产区,

  小麦种植面积有450万亩,

  占到全省三分之一,

  但贡献了百分之五十的小麦产量。”

  孟俊峰表示

  襄阳有小麦优势区域的条件

  是在这里设立国家级

  评价基地的重要因素之一

  同时

  农业受地理区位、气候环境等

  因素影响十分明显

  襄州区所处的位置是

  南北气候过渡地带

  为选育出兼具高产和抗性强的品种

  提供得天独厚条件

  “北方品种丰产性好、抗病性差,南方品种丰产性差、抗病性好,要培育优质品种就需要结合二者的优点。”孟俊峰说。

  襄州区位于黄淮海和长江中下游的交界处,独特的地理优势可以同时收集南北方小麦品种的优点,并且可能出现的梅雨、干旱、大风等不利天气,能够不断试验增强品种的广适性,这样培育出的优质品种向南向北均可推广。

  “这也是‘扶麦368’能够以湖北选育身份进入河南市场的一个重要原因,它逐步改变了湖北用种、河南供种的历史局面。”孟俊峰说。

    今天16时14分

  我们迎来春季的最后一个节气

  谷 雨

  春生万物,雨生百谷

  谷雨时节

  正是小麦抽穗扬花的关键时期

  再过一个多月

  作为全国冬小麦主产区的开镰前哨

  襄阳将率先进入夏粮收割期

    期待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