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渡口区着力思政载体创新 让“思政教育”活起来、靓起来、实起来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讯(韦燕 实习生 陈卓)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完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对创新推进新时代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明确要求。
重庆市大渡口区双山实验小学法治情景剧《意外》。陈实 摄4月18日,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首届·重庆市第二届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展示研讨会上,“大中小学法治教育一体化活动展示”环节充分发挥大中小学学段特点和学科优势,利用“学生在校意外受伤,双方家长争执不休”这一案例,探索不同学段学生喜闻乐见的实践活动载体,将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形成大中小学思政育人一体化协同育人格局。
重庆市大渡口区双山实验小学法治情景剧《意外》。陈实 摄由重庆市大渡口区双山实验小学带来的法治情景剧《意外》,通过“沉浸式”情感体验,以“情景剧+普法”的形式生动演绎了学生受到校园伤害时的正确维权手段和方式,赢得现场家长、师生的阵阵掌声。
重庆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法治辩论。陈实 摄
重庆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法治辩论。陈实 摄校园生活中,我们可以从多个维度遏制校园伤害的发生。遏制校园伤害,到底用哪一种方式最好?来自重庆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辩论手们各抒己见、据理力争。在“遏制校园伤害,主要依靠法律手段还是学校教育”的辩论中碰撞出思政教育的“火花”。
重庆市第三十七中学模拟法庭。陈实 摄作为重庆市教学成果特等奖“莎姐进校园”项目主办单位,重庆市第三十七中学校依托校园法治中心,组建“莎姐”法治社团,开展模拟法庭、庭审观摩等丰富多彩的法治实践活动,形成了良好的法治实践氛围。
重庆市第三十七中学模拟法庭。陈实 摄值得一提的是,在法治情景剧、法治辩论、模拟法庭的精彩演绎下,成渝两地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和教研机构领导、教研员、教师代表,法律人士代表,人大政协代表、家长代表和学生代表也积极参与“法治教育”的大讨论,现场掀起了一场多方联动的普法“热潮”。
对此,重庆工商大学法学与社会学学院院长黄文表示,保护未成年人既需要学校的教育,也需要法律的介入;重庆市人大代表、重庆市台湾同胞联谊会青委会主任苏家银认为,面对校园欺凌、校园侵害,大中小学要加强法治教育,特别是小学“要从娃娃抓起”;大渡口区实验小学党委书记李竹从引导“青春自护”、倡导“社会护航”、深化“临界教育”三个方面为“未成年人保护”建言献策。
此外,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重庆市大渡口区人民检察院五部主任、“莎姐”办公室主任、四级高级检察官梅玫,重庆市大渡口区人民法院审委会委员、行政审判庭庭长、大渡口区政法英模吴海涛也对本次活动频频点赞。法治兴则国家兴,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法律的作用越来越重要,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应学好法治知识、明辨是非,扣好人生的第一颗法治“扣子”。
在现场,来自各校的大中小学生们也表示,深受触动与震撼。“这是一堂生动的思政大课,作为新时代的学生,我们应自觉成为法律的捍卫者、拥护者!”
本次活动展示是对“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接续的过程,要针对青少年成长的不同阶段,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要求的一次探索实践,也是充分调动区域社会力量和资源,建设“大课堂”、搭建“大平台”、培育“大师资”一体化工作建设的深度落实,更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教育人坚持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循序渐进,一体化培养有自信、守法律、讲奉献、重实干、求进取的时代新人同心圆“大思政”工作格局的深入推进。
“围绕法治主题,情景剧、主题辩论、模拟法庭、现场采访、以案说法,不同学段,不同载体,不同角度的演绎、引导与领悟,这种一体化融合所凝聚的‘大智慧’,形成的‘大合力’,必将有效作用于思政教育,给予学生正确的思想启迪和方向指引。”活动相关负责人说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