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端少跑腿”让马家庄乡综治插上智慧之翼

  欲筑室者,先治其基。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事关党的执政地位巩固,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人民安居乐业。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

  近年来,特别是全省开展各级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提升年活动以来,山西省太原市娄烦县马家庄乡坚持党建引领,以综治中心为平台,围绕“抓党建、抓治理、抓服务”的工作思路,依托网格化管理、信息化手段,构建新型服务模式,全方位助推乡村建设,重点、难点矛盾纠纷的存量持续减少,经济社会发展环境持续向好。

  党建引领铸就综治红

  马家庄乡强化党建引领,坚持县委提出的“抓党建就是抓全局、抓党建就是抓发展、抓党建就是抓落实”的工作理念,把党的工作深入到综治工作的方方面面,凝聚起一股磅礴的红色力量。

  马家庄乡综治中心整合信访、司法力量,联合派出所,建立“大政法”格局,深入学习“枫桥经验”精神,利用网格化管理模式,及时排查发现矛盾纠纷,高效协调化解矛盾纠纷,乡村两级党员和干部做到了人人都是“矛排员”、人人都是“调解员”,形成“大问题不出乡、小问题不出村”的格局。

  以苇院坪村为典型,在乡村治理方面积极推行法治德治自治“三治”并重的格局,以“法”为基、“德”为辅、“自”为要,村民守法崇德、村内治安良好,邻里纠纷一般化解在网格内,真正实现了“大问题不出村、小问题不出网格”的格局,连续14年保持零上访态势,先后获得了“山西省民主法治示范村”“平安山西建设示范村”“太原市民主法治示范村”、太原市“零上访”单位创建工作示范村、“太原市精神文明建设模范村”等数十项荣誉。

  网格为基促多元合一

  在全乡15个行政村和2个社区,建立了18个全科网格和154个微网格,对辖区198平方公里范围内的人和物进行了全覆盖网格化管理,建成了“35名网格员+296名辅助网格员+550名骨干党员”的网格队伍体系。

  依托网格化管理,坚持法治德治相结合,以优良党风带民风的举措,形成“大家的事大家商量着办”的民主制度,让村党支部的“哨所”、村两委的“哨眼”和骨干党员的“哨兵”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为基层治理能力提升工作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在脱贫攻坚期间和有效衔接乡村振兴过程中,网格化管理体系更是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从“两不愁三保障”及时摸排上报,到目前每月一次的防返贫动态监测,网格员都发挥了关键性作用。

  马家庄村孙艳丽是一名兼职网格员,主要负责对全村496户1105人进行每月一次的防返贫动态监测,对辖区内所有“林田路井”自然资源进行巡查走访,并指导村内12个微网格开展日常工作,特别是要对监测户、低保户、残疾人每月至少2次的入户走访,她靠自己的一张嘴、两条腿跑遍了全村的家家户户和角角落落,一年到头村民群众亲切地称呼她为“小保姆”和“大喇叭”。

  以民为本激活新引擎

  马家庄乡创新探索信息化支撑平台,将便民服务中心与综治中心一体打造,设立综合调度指挥室,并建立一套“云端少跑腿”平台,在乡政府和各村建立起一套实时指挥系统。

  在平时,“云端少跑腿”政务系统可用于服务群众,利用视频连线的方式咨询各种政策和要求,减少群众因办事办证往返次数,让群众享受信息化带来的便利;在“战”时,“云端少跑腿”政务系统可作为全乡总的指挥系统,推动“派单管理、清单落实、照单执行”,为疫情防控、低保办理、防返贫动态监测、矛盾纠纷排查、护林防火等重点工作开展提供了关键保障。

  潘家庄村村民孙先生想和同村村民对调土地,对土地确权方面的政策存在疑问,到潘家庄村委会咨询未能全面了解。经村委会工作人员现场通过“云端少跑腿”政务系统和乡政府农业站负责同志进行连线咨询,孙先生清晰明白土地确权方面的政策,及时商谈推进土地对调事宜。孙先生表示,这种现场解决问题的办法,极大减少了时间成本。截至目前,“云端少跑腿”政务系统已经处理3425条业务,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也得到了群众的肯定与好评。

  如今,马家庄乡着力加强数字化建设,以信息化赋能基层治理,信息网络延伸到乡村每一个角落,让群众享受到更多“指尖上的便利”,推动乡村基层综治规范化建设走深走实。(中共娄烦县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