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散文摘抄)
南明史下-第一节 山东等地的反清斗争
总结一下,南明初北方山东等地的反清斗争主要有:
山东谢迁起义。1646年(顺治三年)冬,谢迁在高苑领导起义,攻克高苑县城,处死清朝知县武振华,将该“县百姓照册点名”[插图]。接着,又攻克新城县。次年(1647)四月二十六日攻破长山县,活捉清知县周懋臣,随将库载银两席卷而去[插图]。六月十三日谢迁率领义军突然进抵淄川城下。城中义士丁可泽等充当内应,于第二天凌晨破城,擒获降清乡绅孙之獬。谢迁部义军据守淄川县城达两月之久,后来被清军挖地道用火药轰塌城墙,才失守。原明东平侯刘泽清与李化鲸密商:从京中起手,李化鲸等人于曹州起义。1648年(顺治五年)五月,降清后居住北京的原明东平侯刘泽清(曹州人)认为清国不会用人、国运不久,认为这是反清复明的大好时机,召集亲信李化鲸,到北京密商,约定八月十五日刘泽清“从京中起手,尔等亦于是日举事”。李化鲸举事后,声势浩大,连续攻克曹州、定陶、城东明等府县,周围百姓也纷纷响应,但是清廷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调集三省官兵会剿。曹州被围二月,最终被清郑亲王济尔哈朗统率由京师南下湖广的军队行至曹州后用红衣大炮攻城,城陷落,这之间时间,李化鲸反清略有反复,几次“出城讲说”,最终自己也被清军扣留后遭到处斩,值得鼓舞的是,即使李化鲸被清军扣留,城里的义军依然坚守城垣。榆园军的反清斗争。1649年(顺治六年),清廷任命张存仁为直隶、山东、河南三省总督,统一事权,加紧围剿榆园军。张存仁到任后,命部将张胆领兵砍伐焚烧榆园林木,又决引黄河之水淹灌地道。义军失去了凭借,终于被清朝官军击败。读书摘抄笔记
1,种树人的一番话,使我非常感动。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在不确定中,深化了对环境的感受与情感的感知,就能学会把很少的养分转化为巨大的能量,努力生长。
2,闲时,从书架抽下几本新新旧旧的书来,或许是某位哲人文字的大脑,或许是某位幻想者迷人的呓语,或许是人类某种思维兴衰全过程的记录——这全凭一时兴趣,心血来潮。有的书早已读过,或再三读过;有的书买来就立在架上,此时也并非想读,不过翻翻、看看、摸摸而已。
3,那时我深深觉得我们绝不能断言“我是独自活下来的”,“我绝不会麻烦别人”,“我不需要人们的帮忙”。不论对任何人,我们都该抱持谦和诚恳的态度。完全陌生的人也可能突然变成关系密切的人,更何况亲人师友,关系更加深刻、复杂,不是我们所能预知的。人虽微小,但一个人的生活态度也可能影响许多人的命运。-《与你无关》
4,恨是“消耗”,自爱是“补给”。-《爱与恨》
5,爱情需要表达,一起生活久了,爱情的表达就变成了一些鸡毛蒜皮的生活习惯。
比如为爱人沏一杯热茶,给爱人掖好被角,跟爱人开一个小玩笑,往爱人嘴里塞一块西红柿。当然,茶可能烫了,被角可能没有掖的必要,玩笑可能稍显粗俗,或者西红柿的味道不好。
但是,千万不要拒绝,因为你拒绝的,不是一个动作,而是爱情。
那些握过手,唱过歌,流过泪,爱过的人。所谓曾经,就是幸福。
-《西红柿里得幸福》
6,首先学会读书,然后就胡乱读一些书,然后就知道什么好什么浪费时间,然后就读书,然后知行合一,然后你就悟了,然后就透彻了,然后就知道自己是过客了。-《吴晓波教你怎样读透一本书-吴晓波》
7,所以,当“休闲”对别人来说意味着玩时,对我,却意味着可以随心所欲地看书。一个完美的下午,对我来说,就是拿一本“闲书”(定义:与写论文、备课、辅导学生无关的书),在随便一个什么地方、以随便一个什么姿势、用随便一个什么速度阅读。
其实有时候看着看着就开始打瞌睡,有时候走神开始发呆或者观察旁人,有时候看了后面忘前面,但这不影响我从中得到的乐趣。真阅读之“真”在哪呢?就在于它让一件事成为一件事,而不是另一件事。-《伪阅读》
8,“余额宝”等货币基金是现金管理工具,而非投资增值工具!-《半小时漫画理财》
9,基础理财方式:
货币基金国债P2P网债(放弃,但是要吸取经验教训)银行理财基金定投10,这些尘土一样卑微的人们,他们的身影出没在我的视线里,他们的精神沉淀在我的心灵里。他们常常让我感觉到这个平凡的世界其实是那么可爱,这个散淡的世界其实是那么默契,而看起来如草芥一样的生命籽种,其实是那么坚韧和美丽。-《生命常常是如此之美》乔叶
11,第一,生存是文明的第一需要;第二,文明不断增长和扩张,但宇宙中的物质总量保持不变。-《三体》刘慈欣
12,给岁月以文明,而不是给文明以岁月。给岁月以文明,给时光以生命。-《三体》刘慈欣
13,程心又忍不住把星星的事告诉了瓦季姆,后者倒是热烈地祝贺了她,说她让全世界的女孩都嫉妒,包括所有活着的女孩和所有死去的公主,因为可以肯定,她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得到一颗星星的姑娘。试问,对于一个女人,还有什么比爱她的人送她一颗星星更幸福呢? -《三体》
14,弱小和无知不是生存的障碍,傲慢才是。-《三体》
15, 罗辑默默地点点头,他看程心的目光已经没有了慈爱,像最后审判日的火炬,至少在她看来是这样,那目光分明在说:孩子,看看你干了什么? -《三体》
16,所以,从一个人的学历高低,并不能推导出一个人眼界的高低。一个没有高学历的人,最可能是专业技能的缺乏。而与眼界最相关却是社会和人性,而要理解这些,广泛的阅读,深入的思考是关键。
图书馆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