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7年高考恢复,刘少奇之子参加遇阻,写信给邓小平:小平叔叔,我想考大学

  高考是人生中的一件大事,甚至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一个人未来的社会地位和职业发展前景。

  但是,在1977年之前由于某些原因导致高考制度被迫中断十年之久。十年里无数怀揣梦想的青年受到影响,不得不另选他路。

  而在1977年,他们终于等来了好消息。

  1977年,国内形势发生变化后,邓小平恢复了工作。为了尽快让国家重新回到发展轨道上,邓小平主动请缨,负责科技和教育相关工作,他调整了当时现行的高校招生制度,力主恢复了停滞十年的高考。

  国内的无数学子们,在得知消息喜不自胜,纷纷踊跃选择报名。然而几人欢喜几人忧,在有数十万符合条件的考生之外,也仍有众多学子因为种种原因而不能参加高考。

  其中便有一个人,因为这种种原因被拒之门外,情急之下他直接给主持工作的邓小平写信反映问题,这个人就是刘少奇的儿子刘源。

  在写给邓小平的信中,他直言自己听闻高考恢复后想要考取大学深造,然而却遭到了工厂的阻挠。

  工厂给出的理由是“年龄超龄”,可是刘源在对照高考报考条件简章后发现并未超龄。

  思来想去工厂阻挠的原因,想来也就是父母的原因了,他自然不服气。于是,他才选择给自己的邓叔叔写信求助。

  至于他为什么不找别人,偏偏要找邓小平,事情还要从他的人生经历说起。

  

  刘源,1951年生于北京。

  此时新中国刚刚成立,国内百废待兴;同时国际环境也并不乐观,身为父亲母亲的刘少奇、王光美也是十分忙碌忙于 国是 。

  不过,他们对于儿子的培养却并非放松。刘源自幼便在军中、兵营里长大,这也培养锻炼了他的性格。

  对于“军人”这个职业,刘源也早是在内心扎根发芽。一件他儿时的趣事便能证明。

  

  1955年新中国举行了第一次大授衔,当时的刘源不过4岁,但看到一众解放军叔叔伯伯都穿着军礼服,肩膀上戴上了肩章,心中也是羡慕,自己有样学样的给自己的肩膀上也画上了肩章。

  杨尚昆见到后,觉得很有意思就带着他去怀仁堂。恰巧朱德、彭德怀、陈毅和邓小平在门口,见到大家都在杨尚昆直接开玩笑说:“大家看看咱们未来的将军”。

  陈毅看到他的“肩章”后,开玩笑说:“简章还有字呐,芝麻酱”。大家于是哈哈大笑,邓小平还把他带进了会议室里,于是“芝麻酱”就成了他的“雅号”。

  而除了在兵营里锻炼,父亲为了锻炼他,还让他早早的就住校和同学们住在一起,吃在一起。

  在衣食住行上都严格要求他,这些也都培养了他节俭的习惯。

  要知道当时学校里得知刘源乃是刘少奇的孩子后,纷纷建议让他不住校,选择走读。毕竟吃住上家里条件自然要好的多,可是都被刘少奇拒绝了。

  

  但1966年国内形势发生了变化,他的父母遇到了大麻烦,刘源的生活也被打断。他也被安排到了山西省山阴县,每天下到地里和老乡们辛苦劳作,经常累的直不起腰杆。彼时的他才不过15岁。

  不过他的努力和乐于助人感动了大家,老乡们虽然知道的他的身份,但大部分人都没有避嫌,经常彼此之间互相帮助,而且还偷偷塞给他鸡蛋和苹果,给他改善一下营养。而在农村刘源闲暇时也并没有放弃学习,他自学了数理化、针灸等知识。

  1975年秋天,随着国内形势逐渐改变,在周总理的帮助下他终于离开了辛苦劳作7年的农村。

  回到北京后,他被安排到北京起重机厂工作,成为一名基层工人。

  两年后的1977年,听说高考恢复后,他果断决定参加。于是也就出现了篇首的一幕。

  他之所以写信找到邓小平,一方面是因为邓小平主管教育工作,另一方面是邓小平是他认识的叔叔里最可能帮助他的人,因为邓小平的经历和他父亲多少有些类似的地方。

  

  在邓小平了解情况后,立刻联系了时任北京市委书记处理此事,很快解决了这件事。于是他如愿以偿的参加了高考,并凭借出色的成绩达到了北京大学的分数线。然而由于他父亲的名誉当时尚未恢复,所以北大并未录取。北京师范学院经过反复讨论,决定通过体检这种方式,换一种方法录取了他。

  1978年,他终于成为了北京师范学院历史系的一名学生,圆了大学梦。

  同年,他父亲的名誉恢复了,北大派人找他,希望他再转到北大读书,但他表示很感激北京师范学院,放弃了转校。毕业后,他放弃了当老师以及给领导当秘书的工作,决定深入基层办实事,继承父亲的遗志。

  1982年春节,他来到河南新乡,从基层最普通的工作起步,期间更是保持了一副热心肠,主动帮司机擦车,给同事让座,完全看不出是领导之子。

  直到几个月后,大家知道他是刘少奇的儿子后,看他的眼光都发生了变化。但他对此早有心理准备,继续一门心思的干好工作,经常和老乡们一起在地里劳作,当时有嘴长的人说这是“作秀”,老乡们听了都很生气,反问这些嚼舌头的人,有本事你们也天天下地干活。

  他则在农村里一边劳作,一边和老乡聊天,发现了很多问题。于是决定从整顿乡镇企业入手,健全规章制度,带着产品去推销,这一举措让不少乡镇企业扭亏为盈,老乡们的生活也越来越好。

  

  政绩的提升,也让他不断被拔擢。1983年,他当选了新乡县副县长;1985年,他又担任郑州市副市长,期间为了郑州的发展他是郑州和北京两头跑,终于解决了郑州的天然气问题。智

  1988年,36岁的他担任河南省副省长,期间大力发展经济,政绩卓越。

  1992年后,他调任行政队列,改任武警、解放军总后勤部等职务。

  刘源用他的实际行动践行了他父亲的理念,真正做到了为人民群众办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