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陈昌浩回国,67岁去世,儿子后来却成为人人敬仰的大人物
文|程哥历史观
历史上中国经历了无数次重大转折点,每当民族处于危险境地时,都会爆发强有力的起义运动,抑或是涌现出一些颇有谋略的英雄人物。可不论历朝历代起义运动成功与否,都摆脱不了封建阶级的局限性,唯有近代的革命成功打破了人们的思想禁锢,为中国人民指明了更加美好且伴随风险的革命道路,谁也不知道实现革命究竟会经历怎样的坎坷。
由于国情极其复杂,各路军阀割据一方,给革命造成了极大的阻碍。在探讨革命走向时,党领导人不可避免地会发生一些分歧,陈昌浩便是其中之一。那么为何陈昌浩后来经历了哪些事情,为何他的名字和事迹鲜有后人知晓呢?
01
陈昌浩来自于武汉汉阳县的普通人家,年少时才华横溢、勤奋刻苦,在动荡的岁月里依旧能保持积极上进的心态,在学校里取得了优异的成绩。靠着个人的努力,陈昌浩考入了武昌大学,并意外接触到了革命思想,他被我党的强大精神信念所深深震撼,当即便决定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竭尽自己所能为党付出一份力量。作为罕见的知识分子,陈昌浩起初从事着宣传方面的工作,担任过共青团湖北省委宣传部领导人一段时间,动员广大湖北青年学子参加革命组织。
然而在反革命政变爆发后,陈昌浩因此事动摇了反动势力的根基,一家人遭到了反动政府的疯狂追捕,万般无奈下只能潜伏在地下继续工作,与敌人展开了惊心动魄的较量。很快陈昌浩的努力得到了党的认可,他被挑选为骨干并派往莫斯科中山大学进修,标志着他已经被党视作领导干部培养,日后必将会前途无量、名垂青史,可在未来的某天,他却因为自己的不当举措断送了大好前程。
02
归国之后,陈昌浩被分配到江苏省领导革命工作,后来他与时任中央政治局委员的张国焘相互协作,成功摆脱了反动政府的追捕,两人也因此结下了深厚情谊,张国焘将其视作自己的得力助手。
1931年9月起,陈昌浩被党任命为中共鄂豫皖中央分局常委,并担任红四军政委。此时的红四军实力强大,被誉为红军三大主力军之一,再加上由徐向前元帅亲自指挥,单凭这一点就能看出陈昌浩能力有多么出众。
不过在后续的南下征战期间,几人之间关于红四军作战计划产生了严重分歧,徐向前元帅认为应当配合党的指示,不应该继续南下与川军缠斗。可张国焘固执己见,不仅违抗党的指示,还意图另立中央,对此陈昌浩非但没有阻止,还认同了张国焘的做法。
由于张国焘、陈昌浩的错误指挥,导致红四军兵力锐减至四万余人,最终不得不放弃南下的计划。经历此事后,陈昌浩才明白自己犯了多么严重的错误,为了挽回红四军仅存的有生力量,逼迫张国焘放弃错误的思想,跟随大部队北上会师。
03
鉴于陈昌浩为革命做出的贡献,以及对党的忠心,他仍被委以重任带领部队抗击日军。可在指挥湖北人民抗击侵略者时,他患上了严重的胃溃疡,由于国内医疗资源匮乏,他不得不放弃军事指挥来到苏联休养身体。
还没等陈昌浩在苏联站稳脚跟,德军便突然发动了袭击,导致陈昌浩被疏散到了某个偏远小镇上,为了自身安全他决定隐姓埋名,成为了小镇上的底层劳工。直到二战结束后,党领导人才收到陈昌浩的信件,并立即与苏联高层谈判将陈昌浩等滞留于苏联的党员干部送回祖国。
由于陈昌浩在外漂泊十多年,他在军队中的权力和声望大打折扣,也因此错失了授衔仪式。在党的安排下,他进入中央编译局工作,特殊时期因压力过大选择了轻生,享年67岁。
陈昌在外漂泊的那些年,他的前妻张琴秋独自将儿子陈祖涛拉扯长大,甚至还成为了新中国纺织工业部副部长。儿子陈祖涛长大后则投身于汽车制造领域,是“红旗”轿车的设计者,也是二汽的核心领导人,为我国汽车制造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结语
陈昌浩的经历颇为坎坷,身为红四军领导人他本有机会成为一代名将,接受国家授予的荣誉。奈何在动荡时期他身不由己,好在他的妻儿都取得了显著成功,证明了一家人的强大才干和对祖国的忠心。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