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编与公务员差距大,“鸡肋”岗位被劝退,编内人员:我好想逃
导语
有很多考生,在毕业之后多数都是在报考公务员,但是最后却成为了事业编。就是因为有很多人从国考转战到省考,几经周折却最终失败,只能去报考事业编。
本以为同样是体制内,同样是“铁饭碗”,应该差不了多少,但是进来之后才知道为什么事业编成为了鸡肋的“万年老二”。
事业编与公务员差距大,“鸡肋”岗位被劝退,编内人员:我好想逃
最近几年,有很多即便是事业单位的人也感觉自己活得越来越不如私企中的员工,他们可以升职加薪,自己却连那些利好政策都享受不到,他们纷纷吐槽自己“好难啊”。
为什么自己明明是考进事业编,明明端的是铁饭碗,最终却发展成“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情况?那么可能就是掉进了这些坑里。于是他们忍不住唱到“我好想逃~却逃不掉~”
一般情况下,事业编和公务员的差距不大,例如医院和学校已经形成自己的体系,中央到市级单位管理也规范,因此坑最多的就是县乡级单位了。
首先就是借岗混岗,虽然这是法律规定不可作为的,但是刚毕业的大学生,在基层摸爬滚打的那几年,无不被借调,这些人终究在劫难逃。
然后是同工不同酬,虽然在工作内容上,有很多事业编看起来和公务员差不多,但是薪资待遇和晋升几率却差了不少,那些车补、职位与职级的福利和政策都轮不到事业编身上。
最后就是事业编有失业风险。在公务员系统中,只要毕业生好好干活,不犯原则上的错误,几乎很难被辞退。而事业编不一样,在公布政策后,很多编制都清退了,这些员工就和普通企业中的一样,随随便便就可以被开除。
异地事业编的痛,你想象不到
现在学生们对于编制的态度可以说用“疯狂”来形容,即便是一个小小的社区工作岗,招聘仅仅要几人或者几十人,但是报考的人数却达到了几百到几千人。
这些考生也不管是什么工作,也不管工作地点,只要是体制内的工作,就要去报考。有很多同学上岸后,以为今后的生活就是“吃香喝辣”,殊不知之后还要面临很多问题。
有一名考上了异地事业编的毕业生说,每天开车100多公里,在路上就要花100多,但是一月工资到手才3000,单位也不供吃,最后只能剩下800左右。
异地事业编对于很多刚毕业的大学生来说可能还好一点,因为他们在上岸之后也能在单位附近租房,就算工资低家里也能帮衬一点。但是如果是已经成家的毕业生,就很难了,因为他们还要面临着养家的情况,每月仅剩几百元着实拿不出手。
这就导致了一种现象,外面的人想要进入体制内,而里面的人想要出去。但是出去也没有那么简单,因为有服务期的存在,如果考生在期间内离职,可能就要面临几万到几十万的惩罚。
所以说,如果同学们想要考编,一定要考虑清楚,不要轻易考外地,特别是已经成家的毕业生;尽量报考自己能符合要求最高的岗位,因为门槛低了,竞争也就上来了;不要报考乡镇,不说待遇和条件差,而且水也很深。
上岸基层事业单位的毕业生,也能靠自己的努力跳出坑
如果是专业技术岗,那么考生跳出坑就比较容易,因为如果你评上中级岗位,就会在很大程度上提高薪资待遇,在中级岗位后就可以参与评估副高和高级岗位,这个时候基本就不用担心薪资了。
但是升级也不是那么容易,因为名额少,竞争激烈,很多单位都论资排辈。不过有些毕业生可以选择考证来晋升到中级,很多证书都与职称相对应。但这仅仅对于技术岗,其他例如行政单位的考生,也需要从其他方面提升自己。
如果考生对于自己当前的工作很难受,但是也不能轻易离开,就只能通过提升自己来改变命运。毕业生要充分利用自己的业余时间,通过考公务员或者考上级事业单位来脱离苦海。
不过同学们也都知道,已经工作的毕业生再学习有多么困难,如果工作再糟心一些,简直是“南上加南”。
说在最后:
体制内的工作对于其他毕业生来说多数是被羡慕的,特别是在经济不发达的城市当中。所以考生在报考时避免踩坑,上岸后也要努力改变现状,才能有所发展。
话题:你对考编有什么想法?
(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