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铁路发展将有哪些“大动作”?如何优化基础教育资源供给?权威回应来了!

  今天,杭州市政府新闻办召开杭州市争当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城市范例新闻发布会,会上市发改委、市规划资源局、市教育局、市卫健委等部门相关负责人就有关内容回答记者提问。

  

  市发改委党组成员、副主任孙刚锋答记者问

  问

  《交通专项计划》提出要构建都市可达的铁路网,请问在杭州争当共同富裕城市范例这一背景下,杭州铁路发展又将有哪些“大动作”?

  答

  我们将加快构建规划布局合理、网络层次清晰、衔接一体高效的轨道交通系统。对外实现与长三角、京津冀、粤港澳等主要城市多点多通道快捷连接,进一步增强区域辐射带动能力;对内围绕杭州都市区和“一核九星”城市新型空间格局,提升铁路支撑都市区和市域发展能力,打造更高质量的市域1小时交通圈。

  具体项目方面,确保2022年亚运会前建成湖杭铁路及西站枢纽,杭州西站枢纽规模为11台20线,建成后将成为杭州仅次于东站的大型铁路枢纽,有效解决城西地区市民铁路出行不便问题,支撑城西科创大走廊建设。加快推进杭温铁路二期,项目建成后杭州至温州将基本实现1小时通达,相比目前高铁出行用时缩短近一半。加快建设杭衢铁路(建衢段)、金建铁路等项目,织密市域西部地区铁路网络,实现建德、桐庐、淳安等地与衢州、金华的快速通达。

  我们还在积极推进铁路杭州萧山机场站枢纽及接线工程的前期工作。项目建成后,全省人民可以通过高铁直达萧山机场实现铁路与航空的便捷换乘。随项目一并建设的钱塘站,将解决当前江东人民铁路出行不便问题,支撑带动钱塘区融核提升,建设“大杭州”的魅力新城区。同时,沪乍杭铁路也在积极推前期,项目建成后将有效缓解沪杭高铁通道能力紧张问题。

  此外,我们还将积极向上争取,尽早实施杭临绩铁路等项目,在市域层面解决临安区不通高铁问题,实现市域未通高铁区、县(市)“清零”,在区域层面构建杭州至珠三角、中西部主要城市的快速通道。

  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陈冲答记者问

  问

  《专项计划》提出了“优核”“强星”,从规划层面有何具体举措?

  答

  1.关于“优核”。

  首先“优什么”:核心城区重点就是疏解人口密度,优化供地结构,提升经济密度、人居环境和公共服务水平,补齐公园绿地、体育、文化、健康医疗、养老等功能短板,提升核心城区中央活动区功能。

  其次“怎么优”:一是优化规划布局,核心城区要按照中央活动区的功能定位,重点集聚创新研发、金融服务、高端商务、文化创意等经济形态。二是打造未来社区,以相对集中方式建设邻里中心,作为未来社区场景落地的重要依托,提供办事和养老、幼托、健身、阅读、早餐等“一站式”服务,构筑15分钟社区生活圈,打造全龄友好健康社区。三是加快老旧小区改造,坚持拆改结合,创新规划、用地政策措施,开展“民呼我为补短板”专项行动,采取实施性城市设计手段,助力补齐社区服务功能短板。四是健全保障机制,我们将以人口管控、品质提升、产业转型、环境优化为导向,实行开发强度与人口规模相挂钩,完善核心城区空间布局和资源配置。

  2.关于“强星”。

  首先“强什么”:九大星城重点要结合本地特色,因地制宜,优先保障产业用地,加快人口集聚,强化生态保护,增强综合承载能力。

  其次“怎么强”:一是推动公共服务均衡布局,结合不同星城人口结构及人口导入,出台差异化公共服务设施标准;推动省市优质教育、医疗、养老、体育、文化等公共服务资源向九大星城均衡布局。二是创新集约用地开发模式,加快九大星城“芯”的建设,加大公共中心、交通枢纽的集聚能力以及周边地区开发强度,大力推广功能混合布置、空间复合利用、土地综合开发等节地模式;三是加大资源要素保障力度,完善增量与存量、质量挂钩机制,新增建设用地重点向发展质量高、发展动能强、发展潜力大的地区优先配置。

  市卫生健康委党委委员、副主任应旭旻答记者问

  问

  请问“十四五”期间,我市卫生健康领域将采取哪些举措来推进共同富裕示范区城市创建。

  答

  “十四五”是我市争创共同富裕示范区城市范例的关键时期,市域医疗资源布局将围绕“大杭州、高质量、共富裕”发展思路,锚定杭州特大型城市定位,前导规划卫生资源配置,注重加强紧缺专科医院和中医医院建设,进一步均衡医疗资源区域布局,确保三级医院在“九大星城”实现全覆盖,形成“众星拱月”的卫生健康机构发展态势。

  一是在谋划重大项目上,我们锚定共同富裕,整合省市优质医疗资源,在“九大星城”谋划重大项目,深化城乡融合发展。在云城、良渚、亚运村、空港、钱塘区等区块谋划推进国际医院或三甲规模的医疗机构建设;加快推进国家癌症中心早筛早诊早治南方基地、市一医院新院区、市西溪医院二期、市九院二期、市第十医院等“十四五”重点工程,以及市老年病医院二期扩建、市七医院浙西二期建设和市肿瘤医院、市职业病防治院迁建工程。“十四五”期间市级优质医疗资源扩容规划项目的总投资规模约100亿元。

  二是在缩减城乡医疗服务差距上。除上述重点工作项目外,将在建德推进市十医院(浙西医学中心)建设,在桐庐、淳安等西部山区,加强委县战略合作,通过市级三甲医院“一对一”全面托管县(市)医院、市级十大高峰学科“点对点”帮扶县(市)医院学科建设等形式,让县(市)医院“强起来”,达到三甲规模水平。

  三是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上。探索建立城市医疗集团,打造城市医联体建设升级版。进一步深化县域医共体内涵建设。让城区优质医疗资源的“盆景”变为市域“风景”,努力为老百姓提供全方位、全生命周期的医疗健康服务。

  四是在民生实事工程上,推进“幼有所育、老有所养”。杭州市卫健委聚焦民生需求,连续推进“幼有所育、老有所养”。重点增加普惠性托育服务供给,全市目前每千人拥有托位数2.48个,在属地卫健备案的托育机构183家,数量居全国城市第一。同时,积极创建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打造“健康老龄 幸福颐养”之都。计划到2022年底,在全市再创建50个“杭州市老年友好型社区”,争取再创建9个以上“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到2025年,在全市再创建250个以上“杭州市老年友好型社区”,争取再创建32个以上“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到2035年,全市城乡实现老年友好型社区全覆盖。

  市教育局副局长毛伟民答记者问

  问

  近年来,我市常住人口急剧增加,城区户籍儿童少年和随迁人员子女人数也相应快速增长,请问在优化基础教育资源供给方面有哪些具体举措?

  答

  随着杭州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市区人口逐年增长态势明显。我们高度重视基础教育资源保障工作,切实加大教育经费投入,完善教育资源布局规划,加快教育配套设施建设,提高学校办学水平,从硬件、软件各方面入手,努力满足老百姓对“好上学”“上好学”的需求,为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加快实现“共同富裕”目标任务夯实民生基础。

  一方面,根据杭州部分行政区划调整和“一核九星”城市发展空间,完善实施新一轮基础教育专项规划,督促各地严格落实“四同步”原则,加快配套中小学、幼儿园建设步伐。重点加强结构性供需矛盾突出区域的教育配套建设力度,着力缓解局部入学入园紧张。

  一是适当提高“百户比”指标,采用差异化“百户比”指标规划配置学校建设,满足不同区域对基础教育资源的需求。原标准为:幼儿园11生/百户、小学22生/百户、初中11生/百户。新一轮规划根据各地实际设置差异化指标。比如滨江区和钱塘区新建、改建住宅按照初中、幼儿园不少于15生/百户,小学不少于30生/百户的标准测算生源数;其余八区新建、改建住宅按照初中、幼儿园不少于12生/百户,小学不少于24生/百户的标准测算生源数,其中,萧山、余杭、临平、富阳、临安五区在有条件建设区域宜按照初中、幼儿园不少于15生/百户,小学不少于30生/百户的标准测算生源数。

  二是执行较高的用地标准。城市新区幼儿园建设用地不低于省定规划指标、义务教育学校建设用地不低于省定Ⅱ类标准;城市老城区幼儿园建设用地不低于省定基本指标、义务教育学校用地不低于省定Ⅲ类标准。

  三是确保学校建设质量。目前我市中小学建设控制指标为6000—6500元/平方米,各地通过优化设计理念,融入创新元素,强化质量管理,着力将配套学校建成精品工程,近年来已有多所新建校获评为“钱江杯”“西湖杯”优质工程。

  另一方面,对标人民群众对新时代“美好教育”的更高要求,进一步强化优质学校、优秀教师的辐射效应,推进优质教育公共资源的优化配置,确保名校资源覆盖到每个郊区新城。

  一是全面推进跨区域跨层级名校集团化办学。加强市域统筹力度,建立区域教育对口协作机制,深化新时代城乡义务教育共同体建设,发挥好市属高中名校的龙头领跑作用,加快核心区优质基础教育资源向“九大星城”延伸拓展。

  二是积极引导优秀教师赴“九大星城”任职任教。对赴“九大星城”任职任教且达到一定年限的中小学教师,在职称评定、评优评先、工资待遇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全面推进义务教育教师“县管校聘”改革,加强县域内教师资源统筹管理,引导骨干教师和校长向农村学校、薄弱学校流动。

  三是深化名师乡村工作室建设。目前全市已累计建成123个由特级教师、高校教师等领衔的名师乡村工作室,今年数量还将有所增加。招收学员覆盖所有乡镇,并形成了“1+10+N”的乡村教师培育机制。我们将进一步完善名师乡村工作室建设机制,鼓励名师以工作室为平台,充分整合线上线下优质资源,做好乡村教师的传帮带,与乡村学校合作开展教学科研工作,为乡村教师专业发展提供更有力的支持。

  资料/市发改委、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市卫健委、市教育局

  来源:杭州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