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月烬明》竟是一堂德育课,显恶与隐恶这个对比太高级
“灭情思,绝爱恨。方能见宇宙,见众生。这便是无情道的不二法门。”
引言:无情道究竟是什么?到底什么才是无情道的不二法门?
这是神女黎苏苏因为五百年后魔神屠戮四周三界,为阻止澹台烬肉身亖后邪骨成魔,利用过去镜回到五百年前。
借叶夕雾之口,对还没成为魔神的澹台烬说的话。
01.善恶要寻根问源,而非只看表症
澹台烬出生致母亲柔妃惨亖,被父亲认定不详而放逐。
盛景两国交兵,景国兵败,去盛国为质的澹台质子,因多年在盛国王都活得艰难,后将计就计,与叶家二小姐成亲借此逃离盛国王室,进入叶府。
当看到澹台烬的悲惨遭遇,神女希望用爱感化他,让他不要堕落成魔,所教他见生符,让他得以见众生。
不少人认为,见生符并没有原著中苍生符好听,为什么要改?
因为澹台烬生来就是魔胎,没有羞耻之心,没有爱恨,也没有喜怒哀乐,更没有投桃报李的感恩之心,如众人所言,他就像个不悲不喜的怪物。
对于他来说,互不招惹,就是最好的状态。
他不会因为别人的伤害而感到绝望,也不会因为别人的羞辱而感到愤懑,更不会因为别人对他好,他就想着如何发自内心的对别人好。
他没有人的正常情感。
其实像澹台烬这样因为天生魔胎,无情无欲的人,他虽被孤立,最终也会独自强大。
亦有一种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的宿命感。
最后看成魔还是成神,就在一念之间。
枕上书里的东华帝君亦是如此,因为父神担心他会入魔,所以对他也多加看管,神魔一体,能成为大爱之人,也能成为大恶之人。
人人都骂澹台烬,人人都恨澹台烬,人人都希望他从未出现,就像生活原本平静、美好、幸福的模样。
大家只看到他成魔之后的大恶,却没有看见,他是如何成魔,如何不断被蛊惑心神,一步一步堕落,为了自保而看似无情,冷眼旁观那些伤害和曾对他好过的人,因为背叛和欺辱他,导致下场惨烈的结局。
澹台烬出生之后,景王恨不得他直接去亖,是荆兰安和莹心对公主的忠诚,苦苦哀求下,最终保住了澹台烬的性命。
的确,他的出生让原本宠妃身边的大宫女,甚至比那些不受宠的妃子过得还体面的两人,一朝因为他的存在,而吃不饱穿不暖,甚至还要受人冷眼,没有任何前途可言。
不甘和痛苦,表症上看起来,确实因为澹台烬的出生而加速了这样的局面。
02.手段,只是为了自保
不管是莹心还是荆兰安,澹台烬都给过她们不止一次的机会。
的确,澹台烬不圣母,面对想害他的人,他不会选择原谅。
而他对莹心和对荆兰安的程度也是不同的。
当莹心接受澹台明朗的招安决定放弃澹台烬,给自己谋出路的时候。澹台烬对她比对早一步离开的荆兰安看上去更残忍,结果却千差万别。
澹台烬知道莹心不喜欢自己,如同刚开始,她就说:“殿下是个怪物,他怎么会生下来就有牙,他竟然喝血?”
可想而知,整个成长过程中,莹心对澹台烬是一种惧怕和本能生出的厌恶,那种不喜欢是从一开始就很强烈的存在,但囿于主仆之间的联系,所以只有怕并无其它情绪。
彼时,有荆兰安在,做对比,澹台烬虽然无悲无喜,但不是毫无感觉,被伤害了他会觉得痛,同样被真正疼爱,他也会觉得挺好。
澹台烬,更像被难以取悦的某一类人,他们被感动的阈值很高,需要无数个细节堆砌,才能有很深的体会。
但绝不会是无感。
当知道莹心要背叛他,没有直接置她于亖地,澹台烬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让她自食恶果。
最后,莹心被辱,疯了。
其实,如果莹心没有背叛澹台烬,我觉得,他去叶府会带着她走,不会让她一个人留在冷宫,后来回到景国,他也会带走她,不会让她客亖异乡。
反观荆兰安,她说:“本质上,我们与那些伤害你的人,并无区别,我们并不是特殊的。”
其实澹台烬到最后一直都在给荆兰安机会,他反复问:“你真的不会后悔吗?”
如果不是那句坚定的,“不后悔”。
澹台烬不会以兽为引,屠她性命。
生来不受期待,成长的路上,一直被欺负,被伤害,被放弃,被憎恶,他只是绝望的想活下去。
澹台烬在第一次获得力量时,他说过一句话,“这就是力量吗?看来也没什么意趣。”
他想拥有力量,是想自保,他没有想拥有力量,而去虐杀,也没觉得别人痛苦他就感到快乐。
如同荀子提出的“性恶论”。
他认为人的本性,具有恶的道德价值,而强调道德教育的必要性。
澹台烬只是缺少了道德教育的必要性。
在盛国一直欺负他的五皇子,在叶家一直欺负他的叶夕雾和叶泽宇。
每一个人都像刽子手,一点一点挑战着他的底线,乌鸦宴大闹聚会确实惨烈。
我一直奇怪,萧凛是盛国唯一对澹台烬好的人,所以他一直对萧凛有意亲近,会模范他,虽然不似莫逆之交,但至少也有种惺惺相惜的感觉。
可为什么他要选择在萧凛大婚时动手,如此恩将仇报?
03.不会爱的本质,是没人教
除了他想报复的人都在这一天被聚齐,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大约是“因爱生恨”。
这个因爱生恨,不是男女之爱,而是朋友之爱。
他一直以为萧凛对他好,可能是真的喜欢他,觉得他不是那么的惹人讨厌。
可他听到萧凛和叶夕雾的对话,知道一个对他好,是为了两国邦交,他虽不受宠,可好歹是个皇子,若真的亖了,盛国于景国怕是不好交代。
而叶夕雾要护住他,是人如果从叶府丢了,叶家丢了质子,对君上不好交代。
从没被期待过的人,发现唯独两个对他好的人,都是带着怕他带来灾难的目的,去守护他。
他们俩的一场对话,是澹台烬出生以来,第一次落泪。
失望中带着几分自嘲,得知真相后难过中带着几分自我厌弃。
是啊,就这样吧,反正从没被期待,反正,再怎么做,都不会被爱。
变好,也不会。
与其说生来魔胎,无情无爱,积攒了怨气,更多的是只在意自己,也没有情丝,不会爱,倒不如说,没有人教会他爱。
他对萧凛是有綿藐岁月,缱绻平生的兄弟情义。
只是很少。
很多人不理解,见生符,到底是见什么?
见生,就是见爱的一种过程。
从发现爱到认知爱。
这里,我个人的理解是,澹台烬根本就不会爱别人,更别说,爱世人。
对于他而言,苍生是什么?
苍生是和他无关的其他人,苍生怎么样,他不在乎。
于他而言,与其关心苍生怎么样,倒不如多关心关心,今天能不能吃饱、穿暖、不挨骂、不挨打、不挨冻,能不能活下去?
这就是在其位,谋其职。
所以黎苏苏第一次教他见生符,是为了让他不能用法术做坏事。
当黎苏苏给她解释了什么是见生符,他的第一反应是,这些修道之人好无聊。
黎苏苏看着他不屑一顾的表情,笑着摇摇头,那一刻,有点普渡众生的感觉。
如同一个不信神佛的众生面对困惑,面对不解,神女点化世人的感觉。
其实,要明白澹台烬愿意学,就得明白黎苏苏这段话的意思。
04.见生符,何谓见生
黎苏苏说:“身、心、意谓之三家。”
这里的身、心、意,分别代替为地利、人和、天时,也就是地道、人道、和天道。
三家相见,丹成也。
这三者占全,才能成为修道之人。
“道”是什么?
这个“道”,依据《老子》书,可以总结为:道是宇宙最原始最基础的存在,是事物变化最根本的动力,是万物的最终归宿,是最简明又最深邃的事物规律。
黎苏苏这段话很长,一个虚心传授,一个耐心倾听。
黎苏苏这时候是身未至,而灵智已开,她说这些有一种本能的表达,很符合她凤凰神女的形象。
而澹台烬听得一知半解。
“虚其心则神与性合。”
虚其心,指的是人去除欲望,才能使得神性相合。
“静其身则精与情寄。”
静其身,已静修身,是道家说,精神进入一种无欲、无得失、无功利的极端平静的状态。
需要心灵虚空,保持内心的宁静和澄明,才能以更明了的目光去观察大千世界。
黎苏苏修得是无情道。
无情而不是真的忘情。
《道德经》第五章:“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就是要忘了世间万物,忘了自己的存在,远离世俗利害关系,不受私欲杂念干扰,以无知、无欲、无求的心态去感受世间的“道”。
古人说:“太上忘情。”
《老子·十章》中有个词叫,“涤除玄览。”
也是同样的意思,让人 排除一切物质功利观念的干扰,保持心灵虚寂清静的状态,才能观照到道的循环往复和发展变化。
澹台烬生来魔胎,无情无爱,进入般若浮生梦。
冥夜在最后因为看到魔神的脸。
和稷泽一样,稷泽镇守荒渊是为了等待黎苏苏。
而冥夜镇守漠河,是为了引澹台烬入梦,教他什么是袍泽之情,什么是军中之义,什么是男女之爱,什么是天下苍生。
般若浮生这个词,“般若”出自佛教,辨识智慧,明心见性。
浮生若梦,见因果,往事不可追,来者犹可忆。
冥夜说:“神没有魂魄。”
所以桑酒的下不为例,冥夜和桑酒,没有下次了。
但澹台烬和黎苏苏可以有。
神爱世人,也爱魔神。
一场梦,冥夜与其说想弥补他和桑酒的遗憾,不如说,更想让澹台烬在既定宿命的基础上,被爱,再决定到底是一念成佛还是一念成魔。
如同去年热播的《苍兰诀》,其实诀人和神烬病都是一个主题,那就是爱。
东方青苍拔出七情,才能习成业火,待七情长出,他学会爱世人反而练成了慈悲之爱的琉璃火,变得更加强大。
澹台烬身为魔胎,一旦成为魔神,便会危害四周三界,但学会爱人之后,情丝尽长。
爱不是负累,爱也不是占有,爱是,“我的生来注定你的亖去,但我更愿意为了你去爱这个你所爱的苍生,从见生,到见到这个你爱的苍生,护佑它,让它太平,哪怕这个太平的代价是注定了我的亖去。
05.修道,其实是修德
从冷漠到炽热。
他不是不会爱,他是没有学会爱。
神女爱世人。
神女坐在澹台烬的对面,他怎么念咒语,也学不会见生符。
神女靠在澹台烬的怀里,不再孤身一人的他,情丝长出,爱意滋生,他也能学会见众生。
一场梦,前尘已散,来路是归途,亦是生路和坦途。
“意大定则三元混一。”
意大定,则是指由意念,这个意念更指由神发出的思维活动,从魔神到神祗,就差一个黎苏苏。
所以澹台烬问:“如何能做到身心意合一?”
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
“精化为炁者,由身之不动也;炁化为神者,由心之不动也;神化为虚者,由意之不动也。”
这便是无情道的不二法门。
是强调德是基础,道是德的升华。
没有德的基础,为人处世、治家、治国,都会失败,就没有能力去“修道”。
所以修“德”是为修道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这也是人所需要的,外部定则内心安。
修道者要有宁静的心境、超脱的人生,才能做到,忘情而至公,得情忘情,不为情绪所动,不为情感所扰。
所以黎苏苏对沧九旻说:“前尘散尽,今生陌路,这就是你我该走的路。”
太上忘情而非无情。
前世劫,今生缘,因果都是你
她护过我,爱过我,教会我如何爱人。
自始至终都是你
情难断,意难全。
我学会了期盼和酸楚。
爱恨无期总别离,原来这便是因果相续。
她愿用仙髓换他邪骨,他愿用一切换场相守,或许这就是爱的意义。
不想无情无爱的活着,不畏这世间众生如何待我,只愿她能陪我、伴我、爱我。
平凡的爱意,对澹台烬来说,却是可望不可即的怜悯。
其实澹台烬这个角色,和《早春晴朗》里的栾念特别像,只不过前者一直被抛弃,而心生妄念,自此成魔,而栾念,被爱意簇拥着长大,他在爱里灼伤了尚之桃,幸运的是,他没有被放逐,被抛弃。
栾念说:“若不是他生长的周围爱意太过,他可能也会身陷囹圄。”
前者美强惨,后者美强拽。
长月烬明里虐了一把的二位,要不再三搭个《早春晴朗》,也挺不错。
结语:黎苏苏教澹台烬学见生符,背后真的大有深意,伏笔也是一层层递进。
很多人好奇,为什么 澹台烬当了景国的王,忽然那么会说。
盛景两国交兵,他问叶清宇:“黎明苍生和清明气节,你要怎么选?”
宁死不降?还是从容就义!
这其实是黎苏苏教她见众生的第一步,弃暗投明,选为百姓好的,才是对的。
为黎苏苏成全,她想要护的苍生,为爱和苍生牺牲自己,选对苍生好的才是对的。#罗云熙白鹿长月烬明#
《长月烬明》竟是一堂德育课
显恶与隐恶这个对比太高级
般若浮生,因果相连,澹台烬神明也为你回了头
无情还是有情,这不二法门你怎么看?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