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上初中后才发现,小学没重视这3方面的学习,真的会拖后腿

  我们都知道小学是初中的基础。小学抓好了,初中成绩不会差。

  然而孩子上初一后,我们会发现,初一的孩子会进行一个成绩的大洗牌。不少小学学霸刚上初一就出现了极度的不适应,成绩飞速下滑。

  这是为什么呢?

  

  我家老大今年上初一,成绩稳定,始终保持在持续上升的状态。而这一切多亏了一位妈妈的话。

  邻居家的琳琳前年上初一,第一学期几场考试就把孩子砸懵了。

  身为小学学霸,在初中的几场考试中,名次竟然排到了200开外,语数外三科全军覆没,小四门这种死记硬背的科目竟然只拿到了70多分。

  面对如此糟糕的成绩,琳琳和妈妈都非常崩溃,琳琳妈找老师全面分析了孩子的试卷后,终于发现了孩子的问题。

  琳琳妈告诉我,非常后悔在孩子的小学阶段没在这三个方面下功夫,结果导致初中的学习很被动,也出现了不少不必要的障碍。

  

  如果你家也有小学生,建议看完这3点,吸取教训,别让孩子重蹈覆辙。

  英语是唯一一科在小学阶段完全可以提前学的科目,且学得越多越好。

  很多初中学霸在小学就将英语拔到了初中,甚至高中的水平,中学阶段就可以将全部精力投入到数理化的学习中。你说这样能不占优势吗?

  重视听力,坚持每天20分钟左右的英语听力,特别是早饭和晚上睡前,都是练习听力的好时段。内容从课本到练习题,再到孩子平时阅读的英文书音频,都可以听。

  

  提前背单词,尽量能在小学阶段将小学和初中的单词背完,会给初中省下大量的时间。

  大量阅读,英语课外阅读很有必要,在阅读中,孩子的单词量和理解能力能得到非常快速的提高。阅读内容除了小说故事之外,可以给孩子订阅一些英文杂志,科普书籍,拓展阅读范围。

  另外有条件,有能力的孩子,可以考虑学习新概念一,学完这套,初中内容基本就全覆盖了。

  小学时间充足,只要利用好碎片时间,孩子的英语就能学得七七八八了。所以家长们务必重视起来。

  

  琳琳一直不太喜欢课外阅读,因为琳琳妈妈总觉得课外阅读太浪费时间,所以孩子从小就没有培养出大量阅读的好习惯。

  结果上初中后,孩子严重吃亏。

  凡是小学阶段大量阅读科普类书籍的孩子,小四门和物理化学在脑子里都有一定的知识储备,他们上课和老师的互动性更强,能快速理解书本知识,平时只要在可惜啊稍微背背,分数就很高了。

  

  而琳琳因为是第一次接触小四门知识,每天不得不花大量的时间去理解背诵,就导致三门主科的学习时间被占用,天天搞得焦头烂额,觉得时间不够用。

  特别是初中的语文阅读理解,大多选择名家散文或者小说片段,读过的孩子能快速抓住主题,根据读过的内容理解文章片段,非常有优势。

  初中根本没有时间做课外阅读,所以小学阶段一定不要认为阅读是无用功,将大量的时间还给孩子海量阅读,特别要注意,在五六年级的时候,尽量将初中的语文必读书目全部读完。

  

  不少孩子在小学是数学学霸,上初中就变成了数学学渣,这是为什么?

  小学数学简单而直白,只要孩子理解能力没问题,基本都能学得不错,只要再认真一点,拿高分并不难。

  可是到初中就不一样了,初中数学非常考察孩子的思维能力,题目中的弯弯绕,多个知识点的综合运用,让很多孩子吃了苦头。

  特别是试卷中的压轴题,不少孩子根本做不出来,只能放弃,中考这么残酷的淘汰率,一道大题十几二十分,就这么丢了?

  

  没有数学思维,题干理解费劲,稍微转个弯道就发懵;知识点破碎链接不上,不具备举一反三的能力,这在中学数学学习上很吃亏。

  小学阶段,特别是进入四年级之后,一定要让孩子开始接触奥数,浅奥即可,帮助活跃锻炼孩子的数学思维能力,灵活思考。

  

  实际上,很多家长从孩子进入小学就开始重视奥数,可是初中分数依旧不高,这又是什么原因呢?

  因为很多家长和孩子都瞧不上基础计算!在他们心里,计算太基础了,只有奥数、拔高才是数学学得好的表现!

  计算能力跟不上的孩子,上初中后,短板非常明显。

  不会巧算速算,计算错误,算题速度太慢等等都会影响到后面的成绩。

  所以小学阶段,一要重视基础计算,抓正确率,抓方法,抓技巧,只有计算能力先过关,后面的学习才更顺畅。

  二要培养思维能力,分析问题才能更灵活,更全面,不惧难题。

  

  小学优秀不代表初中能持续拔尖儿,初中学习课程多,作业重,学习压力大,如果小学基础没有扎牢,初中就会快速表现出来。

  小学孩子学习还没有那么紧张,这个时候孩子也比较听父母的话,如果父母能够提前规划好,孩子的这几个方面都能快速提高起来,家长千万不要心怀侥幸,不要等初中成绩下滑才后悔。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