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上册期末测试卷(附答案),题目新颖,应用题难度大
大家好,今天我先给大家总结三年级数学上册的重要知识点,再分享一套三年级数学上册期末测试卷,题目新颖,试题的难度系数较大,同学们可以收藏打印,认真做一遍,一定会有很大收获的。
三年级上学期的数学课程分为“时分秒”、“测量”、“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倍的认识”、“多位数乘一位数”、“长方形和正方形”、“分数的初步认识”等八个单元,具有一定的难度,很多在低年级成绩优秀的孩子,在这学期的学习中出现成绩下降的现象。要想学好数学,要注意以下几点。#小学数学#
一、培养准而快的计算能力及良好的空间思维能力,让学生学会分析学会审题,提高解题能力,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方面寻找方法,使他们乐学好学。
二、尽量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三、做好心里建设,三年级是从低年级向高年级的转折点,难度加深,题量变大。家长们要鼓励孩子克服数学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增强自信心,坚持不懈。
知识点汇总:
一、时钟分为时、分、秒,等量换算要记牢
1、钟面上有3根针,它们分别是时针、分针、秒针,其中走得最快的是秒针,走得最慢的是时针。计量很短的时间,常用秒。秒是比分更小的时间单位。
2、秒表:一般在体育运动中用来记录以秒为单位的时间。钟面上最长最细的针是秒针。秒针走一小格的时间是1秒。
3、时间单位:时、分、秒,每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60。
1时=60分 1分=60秒 半时=30分 30分=半时
4、分针走一圈,时针走一大格,是1小时。秒针走一圈,分针走一小格,是1分。
二、“测量”主要学长度单位和质量单位
1、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毫米,每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
1米=100厘米 1千米(公里)=1000米
2、质量单位 :吨、千克、克,每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00 。
1吨=1000千克 1千克=1000克
3、在计算长度时,只有相同的长度单位才能相加减;单位不同时,要先转化成相同的单位再计算。
三、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1、笔算加减法时: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算起。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10,就向前一位进1;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就从前一位退1当作10,加本位再减;如果前一位是0,则再从前一位退1。
2、两个三位数相加的和:可能是三位数,也有可能是四位数。
3、加法公式:
加数 + 加数 = 和
和 - 另一个加数 = 加数
4、减法公式:
被减数 - 减数 = 差
差 + 减数 = 被减数 或 被减数 = 差 + 减数
被减数 - 差 = 减数
5、口算时:
例:(1)35+48,先算35+40=75,再算75+8=83。
四、倍的认识
1、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
用除法计算: 一个数÷另一个数=倍数
36是4的几倍? 36÷4=9
已知一个数的几倍是A,求这个数。用除法计算: A÷倍数=这个数
已知一个数的5倍数是35,求这个数? 35÷5=7
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 用乘法计算: 一个数×倍数= 结果
9的6倍是多少? 9×6=54
五、多位数乘一位数
1、多位数乘一位数(进位)的笔算方法:
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乘起,用一位数依次去乘多位数的每一位,哪一位上乘得的数积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
2、在乘法里,乘数也叫做因数。
3、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1和任何不是0的数相乘还得这个数。
4、三位数乘一位数:积有可能是三位数,也有可能是四位数。
六、长方形和正方形
1、用相同的小正方形拼长方形或正方形时,拼成的图形长和宽越接近(或长、宽相等)时,周长最短。
2、四边形的特点:有4条直的边,有4个角。
3、长方形的特点:对边相等,有4个直角。
4、正方形的特点:4条边都相等,有4个直角。
5、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是它的周长。
6、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7、在一个长方形中剪出一个最大的正方形,长方形的宽就是这个正方形的边长。
七、分数的初步认识
1、分数的意义: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1份或几份的数就是分数。
2、比较大小的方法:
(1)分子相同,分母小的分数就大。
(2)分母相同:分子大的分数就大。
3、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只把分子相加减。
4、在身份证编码中,第十七位代码表示性别:单数男性,双数女性。
参考答案:
欢迎您点击右上角的“关注”,来查看更多的试题试卷和课堂笔记。同时也欢迎您点赞+收藏+分享。让我们一起学习,一起成长!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