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做教研型教师,不容忽视的4个至关重要的习惯

  实际上,教育科研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素质教育要求下发展自己,与学生、与学校共同成长的必经之路。

  众多研究型的教师,往往都是因热爱而行动。有的教师因为爱语文就会海量阅读,积极思考转化,再创作;有的教师因为爱数学就会找到更多更好的数学素材,把抽象知识具体化;有的教师因为爱生物就会收集、制作各种动植物标本,在教学中运用自如......

  热爱教育事业固然最为重要,但要做一名研究型教师更需要培养以下4个好习惯。

  

  一、善于积累素材

  做教研型教师势必要博学广积,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做事业亦是如此,一线教师学做教研型教师就要养成积累知识和教研素材的好习惯。

  具体的行动方案:

  1.在具体的教学活动实践中,敢于从实际出发,开拓进取,循环往复地进行,让积累来自实践并应用于实践。

  2.博学精思,厚积薄发。教师主动向书籍借智慧,主动向网络、向名师、向同行取经,放大亮点,弥补不足,丰富教学经验。

  3.从小处入手,从点滴做起,持之以恒。

  4.想写、常写、会写。一旦发现好的案例,好的思路,创意的思想,有趣的事例,产生的灵感等随时记下来。

  

  二、深度思考

  深度思考是一名教师提升思想高度的必备技能,深度思考不仅让教师看清事物和现象,还能发现隐藏在表象之后的内在本质和规律,从而更加有针对性地为教学研究活动而行动。

  具体的行动方案:

  1.深度思考的前提是专注地学习,在吸纳了大量的信息和知识储备量之后,思考活动才能奏效。

  2.深度思考要深入到教育教学的具体实践中,去发掘教育教学的结构特点和属性,发现其中的规律,通过具体分析并运用起来。

  3.深度思考要围绕价值目标和目标形成的路径。如果思考不能集中到一个点上,思维就会分散,难以达成深层面的思索。

  

  三、教学反思与总结

  教师的成长过程本就是不断反思、重构自己对教育教学理论与实践基本看法的过程。养成自觉反思的好习惯对于学做教研型教师的意义重大。

  具体的行动方案:

  1.明确反思对象,比如回顾反思、改进教学理念的反思、听课评课后的反思、集体交流研讨后的自我反思等。

  2.反思其实就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假设、验证假设的过程,反思能力越强,专业成长能力越快。

  

  四、知行合一,与时俱进

  《礼记·中庸》有云:“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告诉我们,做事要广泛学习,仔细探究,谨慎思考,明确辨别,最后要切实地去实行。

  具体的行动方案:

  1.学做教研型教师之前就要成为适应时代要求的学者型教师,运用最先进的方法、最现代的理念,把最宝贵的知识传授给学生。

  2.乐观的心态和自信的信念。自信是一名教师的品格魅力,乐观是教师不屈不挠、持之以恒的精神,二者缺一不可。

  3.树立“学以致用”的思想,教师开展教育教学就是将书本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活动的一个过程,这样才能发挥知识学习的使用价值。

  关注我,下篇文章更精彩,守护教育,精进成长。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