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振宁坚决反对花2000亿建粒子对撞机被国人痛批,而现在我们的芯片受限,他们又后
当年,已是耄耋之年的杨振宁教授顶着骂名,极力反对花2000亿建大型粒子对撞机。中科院院士王贻芳说:“不建我们将落后三十年!”杨教授一针见血:就算建成也是给外国人做“嫁衣”。
作为物理界泰斗级的人物,杨振宁和王贻芳在是否建设对撞机却产生了分歧,犹如神仙打架。没办法,最后只能采取投票决定。杨振宁掏心窝子地说:“建设大型粒子对撞机没有问题,也是我的梦想,但现在不是最好的时机
而且我们还需要从国外引进人才,不如把这2000亿投入到加强基础教育和科学研究上去。”最终,大型粒子对撞机的项目搁浅。
杨振宁是诺贝尔物理学奖的获得者,他的成就毋庸置疑,但他作为科学家受到的指责也前所未有。特别是杨教授与小他54岁的翁帆"老少恋"的结合,更是被无数人当成是娱乐八卦津津乐道。
曾有同仁要写文替教授说话,但他却淡然一笑说:“除了讨论物理,其他的事情都不要管,我一辈子挨的骂多了。”杨振宁为什么要投出最后的反对票呢?
建成大型粒子对撞机是杨振宁的毕生心愿,他也渴求希望中国能有这个平台能够领先世界对高等物理科学的研究,杨老给出的原因是:一是我国物理界目前高水平的研究人才还不足以带动这方面的研究。
中国目前拥有的顶尖物理学者不足世界的1%,千辛万苦造出来,容易出现没人会用的情况这样建成后对我国来讲没有什么意义。
虽然说科学无国界,但是科学家有自己的祖国,中国建成后肯定需要邀请世界一流的物理大咖参与研究,最终我国技术上却不能主导,这样只会白白为他人做嫁衣。
二是我国正在建设中,各地都需要钱,所以钱要花在刀刃上现在各种基础科学领域还需要很多经费的帮助,中国地大人口多,
各种惠民政策都需要实施,加之中国现在需要快速发展,哪儿都需要钱。2000亿花在建立巨型对撞机上面,是否值得,目前也没有人能够给出肯定的答案,既然大家对此都不确定,为何不把钱花在刀刃上,把钱花在国防、医疗、经济建设、民生水利等等诸多关于老百姓生活保障上面,为人民带去更多的福利呢。
三是后期维护成本过高,建立这个大型物理粒子对撞机,初步计划是2000亿建成,但是经过计算,至少需要等到2050年才能建成投入使用,后期的维护成本谁也想不到有多大多高。杨振宁说:
“21世纪初,美国就联合了近40个国家,投入近百亿美元的资金,集合了全球2000多名顶级科学家。后来只进行了一次实验,就再也没有成果。而实验后的维修成本又是一笔天文数字”。不得不说,杨振宁确实高瞻远瞩,
这里建立巨型粒子对撞机对中国来讲,后期将是一个巨大的无底洞,还需要大量的物力人力财力的投入。杨振宁他清楚的认识到,对这个项目的拒绝后,
他这辈子都不可能看到中国大型粒子对撞机的建成,也无法感受到中国乃至世界未来的物理科学的研究的最高点,但是他提出了最重要的一点“中国现在更重要的是要培养更多的青年科学家,实现科学技术自强。”。
当前科技竞争的背后就是人才的竞争,面对当前人才的严重流失,我们未来的人才培养必须从娃娃抓起,一定要加强对孩子的启蒙学习教育。其实我们泱泱大国,真的不缺有理科天赋的孩子,但我们缺的是“激发孩子理科兴趣,培养人才的教育方式”
现在很多人越来越重视英语这一科,都是因为它是主科,把大部分的精力都放到了这个外来学科上面,从而忽视了数理化的学习。但是在我国真正建设人才是需要学好数理化的。
教育部发声,加强物理化和历史爱国主义考试占比
从小到大我们听到最多的就是: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
越来越多的地方高考开始推行“3+1+2模式”,数理化学科将会越来越重要。如现在很多比较好的大学专业,大多数需要数理化的知识。而且从小培养孩子的理科思维,可以拉开和同龄人的差距。
要知道我国著名的物理学家占世界物理学家1%不到,这是非常可怕的,杨振宁也直言不讳的指出:我们太注重英语,我们的孩子从小就开始花大量时间学习英语,但是要到十三四岁才开始接触物理、化学,这跟我国的实际需求完全相反,这是极其不合理的。
好在最近几年,国家也意识到这个问题,国家教育层面开始有所改善,教育部加大了小学初中对物理化学的比重。在央视《第一时间》节目中,就提到了对于培养孩子理科思维的重要性,还推荐了一本特别适合孩子的启蒙教育书籍《这就是物理》。这套书目前也被清华附小列为“课外必读书目”。
《这就是物理》这套图书,非常适合13岁以下的孩子观看,因为这套书从头到尾看不到一个物理公式,采用的是漫画的形式,却可以把初中、高中85%的物理知识点都归纳进去,让孩子在视觉上了解物理的规律和变化,在培养兴趣的同时,还能把知识学到。
孩子并不是不喜欢物理,而是缺乏对这方面的兴趣,一旦有了兴趣,就会慢慢开发理科思维,主动去了解学习。
孩子们抵触的不是知识,而是枯燥的课本,这套书用漫画包装科学,锻炼对物理、化学感兴趣,具备自学能力和探索未知世界的能力,或许这就是别人家孩子和自己家孩子最大的区别所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