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5日是世界疟疾日:以投资、创新、实施,实现“零疟疾”

  2023年4月25日是世界疟疾日,这个特殊的日子旨在引起人们对疟疾的关注和认识,并为预防和治疗疟疾提供支持。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简称中国绿发会、绿会)同一健康工作委员会从世界卫生组织(WHO)获悉,2023年世界防治疟疾日的主题是“是时候实现零疟疾:投资、创新、实施”。这三个词的英文单词,首字母都是“i”。不过,在这一主题中,世卫组织将重点关注第三个“i”——实施,特别是利用现有工具和策略惠及边缘化人群的至关重要性。

  

  图片来源:WHO

  从全球目标来看,世界尚未走上实现世卫组织《2016-2030年全球疟疾技术战略》两项关键目标的轨道。这两个目标是:

  到2030年将全球疟疾病例发病率降低90%或更多;

  到2030年将全球疟疾死亡率降低90%或更多。所以说,需要紧急采取协调一致的行动,使世界回到实现这些目标以及可持续发展目标具体目标3.3(到2030年消除疟疾)的轨道上。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2022年12月发布的最新《世界疟疾报告》,在2021年,全球新增疟疾病例达到了247万例,其中有61.9万人死亡,而95%的疟疾病例都出现在WHO非洲地区。在2019年新冠疫情爆发前,全球约有56.8万人死于疟疾,但这个数字在2020年激增至62.5万人,2021年则降至61.9万人。同期,全球疟疾病例从2019年的2.32亿增长到了2020年的2.45亿。疫情对疟疾和医疗服务的影响导致这些高中度和高传播国家的疟疾发病率急剧上升,高负担高影响国家的疟疾病例数增加了500万,从1.63亿增至1.68亿。

  世卫组织的非洲区域,继续承担着最沉重的疟疾负担——2021年,估计占所有疟疾病例的95%(2.34亿)和所有死亡的96%(59.3万)。非洲区域近80%的疟疾死亡发生在五岁以下儿童中。

  可以看出,疟疾不成比例地影响着社会最边缘的人群,包括农村穷人、孕妇、儿童、移民、难民、宗教少数群体和土著人民。WHO的报告显示:最贫困家庭的儿童感染疟疾的可能性要高出五倍。疟疾在母亲受教育程度较低且生活在农村地区的幼儿中也更为普遍。为这些人群提供疟疾预防、诊断和治疗是实现全球疟疾目标和实现“零疟疾”承诺的关键策略。

  为了缓解疟疾疫情对全球健康造成的影响,WHO提出了《全球技术战略2021-2025》,以帮助实现全球疟疾消除计划。该计划旨在在全球范围内降低疟疾发病率和死亡率,并促进疟疾疫苗和诊断工具的研发。此外,WHO呼吁各国加强医疗服务和卫生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疟疾防治水平,同时推广人们使用防蚊措施和及时就医。

  值得注意的是,疟疾和生物多样性保护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我们知道,疟疾是由寄生虫引起的疾病,蚊子是其主要的传播媒介。而生物多样性的急剧下降、栖息地的丧失,可能会导致蚊子和其他病媒生物的数量增加,从而增加疟疾等传染病的传播风险(比如一些鸟类的生物多样性下降,可造成蚊虫种群不受控制的猛增)。另外,一些药物和化学物质的过度使用也可能会对生物多样性造成负面影响,进而导致蚊子等生物的生态失衡,增加疟疾等疾病的传播风险。因此,保护生物多样性和采取措施控制蚊子和其他病媒生物的数量也有助于控制和预防疟疾等传染病的流行。

  此外,疟疾防治也是“同一健康”这个新兴学科的重要关注。

  “同一健康”(one health)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是全球科技治理、也是全球环境治理的重要部分,它所包括的动物健康、人类健康和环境健康,在本质上是相互交织、相互依存的。2022年3月,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简称中国绿发会、绿会)设立了“同一健康工作委员会”,旨在以系统的方式助力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