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律启蒙 典故解析其三(三江)

  楼对阁,户对窗,巨海对长江。蓉裳对蕙帐,玉斝对银釭。青布幔,碧油幢,宝剑对金缸。忠心安社稷,利口覆家邦。世祖中兴延马武,桀王失道杀龙逄。秋雨潇潇,漫烂黄花都满径;春风袅袅,扶疏绿竹正盈窗。

  旌对旆,盖对幢,故国对他邦。千山对万水,九泽对三江。山岌岌,水淙淙,鼓振对钟撞。清风生酒舍,皓月照书窗。阵上倒戈辛纣战,道旁系剑子婴降。夏日池塘,出没浴波鸥对对;春风帘幕,往来营垒燕双双。

  铢对两,只对双,华岳对湘江。朝车对禁鼓,宿火对寒缸。青琐闼,碧纱窗,汉社对周邦。笙箫鸣细细,钟鼓响摐摐。主簿栖鸾名有览,治中展骥姓惟庞。苏武牧羊,雪屡餐于北海;庄周活鲋,水必决于西江。

  涉及到的“江”字韵脚包括:窗、江、帐、釭、幢、邦、逄、淙、撞、降、双、缸、摐、庞。这些字,在普通话里,韵母大多含“ang”(其中),介音(韵头)有的是“i”,有的是“u”;声调多数读第一声或第二声。

  按:“淙”字,普通话里只有一个平声音,读cóng。但在“平水韵”系统里,却有三个音,分属于冬、江、绛三个韵,但不别义。本篇之“淙”,若按叶韵读,则音cáng。“碧油幢”的“幢”字是多音字,有平、去二读。《王力古汉语字典》等工具书认为“幢”字:指“张挂于舟车上的帷幕”时,念去声zhuàng;指“作仪仗用的以羽毛为饰的旗帜”时,念平声chuáng。但唐诗实际用例,“碧油幢”的“幢”,从来都是读作平声,《佩文韵府》亦将“碧油幢”词条,列于平声江韵“幢”字下,而非去声绛韵“幢”字下。故这里主张“碧油幢”之“幢”念平声chuáng。“钟撞”之“撞”字,今读去声,音zhuàng;在“平水韵”系统里,该字既可读仄声(属绛韵),亦可读平声(属江韵),不别义。“撞”字在本篇读平声,音chuáng。

  需要注意的是:普通话“ang”韵母的字,并不都属于“平水韵”上平声“三江”韵;更多的属于下平声“七阳”韵。“三江”和“七阳”属于邻韵,填词时可以通押,写近体诗时不可通押。“三江”韵字少,是窄韵;“七阳”韵字多,是宽韵。本篇“宝剑对金缸”“宿火对寒缸”之“缸”字,或作“垶”。按:“缸”“垶”二字可通用。“缸”非“水缸”之缸。金缸(金垶),指古代宫殿壁间横木上的饰物。寒缸(寒垶),指寒灯。明清人颇喜用“金缸”代“金垶”。本篇第二段的“道旁系颈子婴降”,通行本《声律启蒙撮要》作“道旁系剑子婴降”,将季札“系剑”和子婴“系颈”两个典故用混了。

  蓉裳:屈原有云:用来借指隐者的服装。

  蕙帐:用蕙草编结的帐子,借指隐者的帐幔。

  玉斝(jia甲):玉制的三足酒器

  银釭:银制的烛台

  碧油幢(chuang床):青绿色的油布车帷。按照古代制度,南齐时公主可以用,唐朝以后御史及其他大臣也可以用。

  利口覆家邦:语出《论语·阳货》:“”利口,指能言善辩的奸佞之人。

  旌(jing晶):古代旗的一种,缀旄牛尾于竿头,用以指挥开道。

  旆(pei配):燕尾旗。

  盖:遮阳遮雨的用具。如车盖、伞盖。

  幢:张挂在舟车上的帷幔。

  岌岌:高耸貌。

  淙淙(按江韵音读cáng):水流声。唐白居易诗:“淙淙三峡水,浩浩万顷波。”

  铢两:古代重量单位,二十四分之一两为一铢,比喻微小。

  华岳:西岳华山,在陕西省华阴市南。

  湘江:源出广西,流入湖南,为湖南省最大的河流。唐杜审言诗:“独怜京国人南窜,不似湘江水北流。”

  朝车:古代君臣行朝夕礼及宴饮时出入用车。

  禁鼓:古代宫城谯楼上报时的鼓。

  青锁闼:宫门。亦泛指富贵人家房屋。明刘兑《娇红记》:“一个卓文君听琴在青锁闼,一个崔莺莺待月在粉墙边。”

  摐摐(chuāng窗):象声词。唐王建词:“弦索摐摐隔彩云,五更初发山间闻。”

  栖鸾:鸾栖的倒装。比喻贤士在位。南唐伍乔诗:“莫因官小慵之任,自古鸾栖有异人。”

  世祖中兴延马武:西汉末王莽篡权,天下大乱,起义军林立,马武最初是绿林军的麾下将领,后来归顺光武帝刘秀(也就是文中的“世祖”),屡立奇功,位列“云台二十八将”之一。

  桀王失道杀龙逄(pang旁):对于夏桀的暴行,作为夏朝的大夫,贤臣关龙逄实在看不下去。关龙逄也称豢龙,是古代豢龙部族的后代。他多次向夏桀进谏,要他关心百姓与国家,但夏桀根本听不进去。经过长期思考之后,关龙逄决定以献黄图进谏。所谓黄图就是一种地图,关龙逄想借此说明形势危急,夏桀应多关心朝政。关龙逄献了黄图,故意立而不去。夏桀看到关龙逄的样子,心里很不耐烦,就说:“你还有什么惑众的妖言要说?”关龙逄怒目而视。夏桀早就对这人絮絮叨叨、净说难听话的关龙逄厌恶极了,什么也不问便把黄图烧毁,接着喊来兵士把关龙逄囚禁起来,不久就杀了。

  阵上倒戈辛纣战:辛是纣王的大名,叫帝辛。阵上倒戈辛纣战,讲的是武王伐纣时的一场决定性的一场大战,后世被称为牧野之战,两君交战时纣王的士兵阵前倒戈,把兵器对着自己人,导致了这场战争的失败,纣王登鹿台自焚。

  牧野之战奠定了周朝八百年的基业,同时也是一场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当时商国的主力大军正在征讨东方部落,首都朝哥只有不到十万的护卫军。而还是一个小国的周国接受了大量因为政治斗争失败逃到他那里的贵族,知道了不少商国的机密,认为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于是组织各路诸侯伐商。联军的人数差不多为四五万人左右,装备精良,周武王亲率战车三百乘,虎贲(精锐武士)三千人,以及步兵数万人,连兵诸侯,出兵东征。周国联军这边是秘密急行军,风雨兼程,等到朝哥这边发现情况不对要阻击对方时发现人数差太多,仓促之间让许多的俘虏派上了战场。这些俘虏未曾经过训练,又常年累月的吃不饱穿不暖,由朝哥的禁卫军在后面压阵逼迫他们上战场,面对兵强马壮、虎视眈眈的周国联军,有很多的奴隶害怕的放下武器向自己来的方向跑去,一下子就冲乱了商朝的大军,在死亡的威胁下甚至有人开始向商军举起武器。号称七十万的大军不堪一击的就被冲击散了。残余的商军部队且战且退,坚持了一天一夜,纣王眼看国之将亡,自己登鹿台自焚而死。

  道旁系剑子婴降:典故出自《史记·秦始皇本纪·秦二世嬴胡亥》,实际应为“道旁系颈子婴降”,就是秦二世胡亥死后,子婴继位,子婴是秦朝的最后一位君主,先称帝,后改称秦王。刘邦攻入咸阳后,秦王子婴和妻子儿女脖子上系着丝带在轵[zhǐ]道亭旁向刘邦投降。这就是“道旁系颈子婴降”的典故。而“系剑”之典出自《史记·吴太伯世家》,是“季札挂剑”的故事:季札是吴国使者,路过徐国,拜访了徐君。徐君喜爱季札的宝剑,却不好意思说出来,季札知道徐君的意思,因为还要出使其他国家,没有将宝剑送给徐君。等到季札出使回来又到徐国,徐君已经死了。季札就把自己宝剑系在徐君坟旁的树上就离去了。这个典故是讲季札重情重义的故事。

  主簿栖鸾名有览:东汉仇览,别名仇香。曾任主簿,时人便以“仇香”为主簿的代称。《事物异名录·爵位·主簿》:“文士有因其人名,遂为事用者,如近日呼主簿为仇香之类。”

  治中展骥姓惟庞:《三国志·蜀书·庞统传》:“庞士元非百里才也,使出治中、别驾之任,始当展其骥足耳。”治中、别驾,皆官职名。

  苏武牧羊:《汉书·苏武传》:苏武出使匈奴,单于羁留迫降,武坚贞不屈,持汉节牧羊于北海畔,卧冰餐雪十九年,始得归。

  庄周活鲋:典出《庄子·外物》,干涸的车辙中有一条鲫鱼,只需要一升半斗的水即可救活,却需要先去南方游说吴、越的国王,引西江水来救活它。意指远水解不了近渴,也讽刺那些见死不救,而假仁假义的伪善。原文:“庄周家贫,故往贷粟于监河侯。监河侯曰:“诺。我将得邑金,将贷子三百金,可乎?”庄周忿然作色曰:“周昨来,有中道而呼者。周顾视车辙中,有鲋鱼焉。周问之曰:‘鲋鱼来!子何为者邪?’对曰:‘我,东海之波臣也。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周曰:‘诺。我且南游吴越之王,激西江之水而迎子,可乎?’鲋鱼忿然作色曰:‘吾失我常与,我无所处。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枯鱼之肆!’”相关成语:涸辙之鲋,比喻在困境中急待援救的人。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