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更高质量的基础教育发展新格局

  是“国之大者”。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加快建设高质量体系、发展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是迈向教育现代化、实现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和必由之路。

  2023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强调,新时期要“以教育强国建设为目标,以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为重点,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作为获得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价广东省(区县)珠三角核心区“四连冠”的深圳市南山区,坚定不移地实施教育优先发展战略,以更大的决心、更多的资源支持发展教育事业。

  1月9日,南山区入选为广东省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示范区。马不停蹄,制定出台“广东省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示范区”行动方案(2023—2025年)(下称《行动方案》)。

  《行动方案》围绕教育共同体优质辐射、学前教育优质普惠、义务教育高位优质均衡、普通高中教育优质特色多样化、特殊教育融合开拓等多方面定下目标,将通过一系列行动进一步提升区域整体办学水平,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构建区域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南山样态。

  当新一轮高质量发展的号角吹响,毫无疑问,南山再次成为领跑者、排头兵。踏上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南山教育正蹄疾步稳,全面发力,加速创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基础教育先锋城区。

  撰文:徐峰尤业东叶伟

  领跑有底气入选广东省首批示范区

  领跑靠的不是一时的发力,而是持久的内力。

  入选广东省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示范区,意味着要在改革实践等工作上领跑、示范,而这对于南山教育来说早已刻在基因之中。

  南山,这个曾打响中国改革开放第一声“开山炮”的地方,30年来,走出了一条从滩涂蚝田到楼宇林立、从城市边缘到城市中心的蝶变之路。

  在城区飞速发展中,南山教育也与这座城区同频共振。

  2002年成为广东省首个“教育强区”,2008年成为广东省首个“教育现代化先进区”,并相继获得全国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先进地区、全国中小学校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创新区、全国教育信息化综合应用优秀试点区、全国阳光体育先进区、全国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全国社区教育示范区等荣誉,实现了从农村教育到城市教育、从城市教育到现代化教育的两度历史性跨越,走出了一条具有南山特色的素质教育发展之路。

  一个个“实验区”“先进区”“创新区”荣誉的背后,是南山教育为深圳市、广东省乃至全国贡献出的诸多教育高质量发展经验。

  2022年,南山区新改扩建中小学校11所、增加学位6165座,新增幼儿园3所、增加学位2100座,“十四五”期间预计新增幼儿学位10500座、义务教育学位55915座。每一所学校的优质离不开南山在校园建设上的高标准。原来,南山率先创新新校建设机制,利用知名企业优势,探索配建、代建、EPC总承包等模式,让南山新校建设标准在原基础上提高40%,形成了“南标”,远超“国标”“深标”。

  为回应人民群众对教育减负增效的热切期望,五育并举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南山教育实施艺教、体教、卫教等多方面融合,打破空间壁垒,实现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教育链融合。

  强化艺教融合,构建“大美育”课程体系,构建全区艺术场馆、文艺团队等与学校协同推进美育发展的新格局,研究探索中小学生艺术素养测评,新布局建设一批艺术特色学校,打造一批精品艺术社团。

  强化体教融合,开展学生体质健康动态监测,实现一生一档案为学生的体质健康精准“画像”;开展教育集团联盟特色体育智育等项目专项联赛;开展法兰克福少儿足球梯队培育、大沙河赛艇联盟等重点项目活动;开展篮球、足球、排球、网球、冰雪、围棋等建设。

  强化卫教融合,与区慢病院合作创建健康促进试点学校,持续开展市区家—校—卫联动项目,构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心理服务各有侧重、医学专业干预、无缝衔接的一体化教育与服务创新体系,积极创建国家级近视防控区。

  另外,南山还整体构建了区域基础劳动教育课程+区域拓展劳动教育课程+学校个性化劳动教育课程的立体化劳动教育课程体系,构建南山中小学生劳动素养评价指标,将劳动教育贯通基础教育各学段。

  新时期,南山还着力探索打造具有鲜明南山区域特色的德育项目,有效回答时代之问。

  去年《南山区中小幼一体化德育行动计划(试行)》正式发布,一体化德育行动计划落地以大思政实施工程、家庭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班主任教育以及品牌建设5个攻坚项目为抓手,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

  中国教科院副院长于发友表示,该计划是南山区基于多年来德育工作的经验提升和政策创新,也是区域推进中小幼一体化德育工作的典型案例,在全国具有一定的前瞻性、示范性和引领性。

  值得关注的是,深圳市共有11所外籍人员子女学校,其中10所位于南山,这也映射着南山教育在教育中外人文交流方面的优势。

  2022年11月,南山便与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联合创建广东省首个“青少年中外人文交流教育特色区”,通过强化顶层设计、强化人力资源建设、强化互联互学、强化主渠道建设,构建了教育国际化发展新格局,成为南山吸引国际人才的一张闪亮新名片。

  是“单项冠军”,更要做“全能冠军”。毋庸置疑,全面发展的南山教育做好“广东省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示范区”有实力、有底气。

  行动有力度奋楫高质量发展路

  大道至简,实干为要。

  根据广东省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示范区要求,示范区实施周期为3年,2022年9月至12月开展工作筹备;2023年1月至2025年11月开展改革实践。秉持着“开局就是决战、起步就是冲刺”的精神,南山教育动作频频,一系列行动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力。

  去年12月28日,南山区在已成立7大基础教育集团和9大幼教集团的背景下,揭牌两大新基础教育集团——南山区教育科学研究院附属学校教育集团、南山区第二外国语学校(集团)前海创新教育集团,并将现有集团继续扩容,加之新揭牌的基础教育集团新成员,南山集团化办学优质公办学位覆盖率已达到全区80%,进一步有力地促进全区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南山还系统谋划了新一轮的集团化办学改革,将探索集团组团式发展、集团与集团的联盟发展等多种模式,既要破解集团管理边界的问题,又要化解集团管理层级多的问题,力争实现集团扁平化管理的现代化治理新模式,还要加快探索提升集团学生贯通培养的效能的新途径。

  校教师专业化成长上,南山在加强管理队伍培养,启动南山区校长梯级队伍建设“致远工程”,实施领航、护航、启航“三航计划”外,构建了全链条教师培养体系。

  2月24日,南山区举行教育系统“名师工程”授牌仪式。此次,评选出南山区名校长3人、名教师27人、教科研专家6人、名校长培养对象4人、骨干教师60人、教育科研骨干36人、教坛新秀43人。

  挂牌涵盖小学初中义务教育、高中基础教育15年的36个区级名师工作室,工作室不仅要在3年时间内制定一个三年规划、带出一支骨干队伍、完成一项重点课题,更要开展一批培训活动、建设一批专业资源、引领一方教育发展。

  2021年11月,南山区教育局出台了《学前教育集团化办学实施方案》,以优质公办园为龙头,成立了九大幼教集团,下辖幼儿园65所,开启了学前教育集团化办学的新篇章。

  今年,南山特别设立区教育局下属公益一类事业单位——学前教育发展中心,中心内设质量监测部、科学保教部、专业发展部和综合事务部四个职能部门,强有力推动南山学前教育更加公平、更高质量、更富活力发展。

  在发力五育并举上,南山教育更是大手笔、高标准。日前,春季招聘陆续开展,为推动“体教融合”步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南山发布全国“求贤令”:一次性引进游泳、棒垒球、篮球、排球、羽毛球、乒乓球、田径等项目教练员10人,并要求应聘人员须具有该项目运动健将及以上称号,拥有专业运动队经历,部分项目要求取得全国冠军及以上成绩。同时,大力邀请田径(体能)、游泳、棒垒球、攀岩、赛艇、棋类、体育舞蹈、冰雪、飞盘、跳绳等项目的社会体育团队或组织,为学校体育活动提供指导。

  一系列行动的落地实施,不仅彰显出南山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决心,也标注了基础教育更公平和高质量发展的新高度。

  攀高有路径争做基础教育先锋

  目标再攀高,要自我加压、追求卓越,更要高标准谋划、彰显特色。

  迈进“十四五”,南山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标,提出全力创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基础教育先锋城区,具体如何做?怎样做?《南山区“广东省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示范区”行动方案(2023—2025年)》(下称《行动方案》)给出了答案。

  《行动方案》指出,南山区广东省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示范区试点工作主要任务则聚焦创建国家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区和国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区两大核心任务展开,在五大方面提出具体措施。

  教育共同体优质辐射。

  南山将深化集团化办学提升区域高质量发展的整体水平,进一步优化集团化办学布局和教育资源配置,强化“实验”“外国语”“高校附属”等系列集团特色项目打造和品牌建设;打通学校发展边界,探索聚集式发展新模式,建立以项目为纽带的学校联盟发展新模式,创新以章程为纽带的集团化办学发展模式,两大发展模式共同形成多体制多形式、纵横贯通交错的融合发展新模式,高质量打造聚集式发展的优质教育共同体。

  学前教育优质普惠。

  南山将构建“教育保障优先工程”,夯实政府保障强大基础,设立学前教育专项经费,大幅提高学前教育经费投入,公办园生均拨款、教师从教津贴、集团化办园经费、学区化治理经费标准位于全市乃至全省前列。

  开展“人才优培工程”,打造师资队伍建设南山高地,实施“保教优育工程”,全面提升保教质量,构建以教育行政部门牵头,教研、高校、优质园所“三位一体”的合作研究模式,制定《南山区幼儿园课程建设工作指引》,培育高质量园本课程样态。

  义务教育高位优质均衡。

  南山将加大教育投入夯实高质量发展的坚实基础。

  立德树人上,推进育人方式变革确保高质量发展的育人方向。构建南山区中小幼一体化德育体系;加强体教融合顶层设计,全区中小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合格率达98%以上,优良率达75%以上,提升学生身体素质。

  智力支持上,打造卓越教师队伍提供高质量发展的人力资源。实施名师工程,打造南山教育的领军人才,到2025年,培养后备校长100人、骨干校长及名优校长30人,推动校长队伍素质更好、数量更足、结构更优。

  技术赋能上,建设智慧教育升级高质量发展的技术支撑。通过建构智慧教育“八新”体系,探索支撑下的学位预测与建设、教育督导与质量监测、学生体质、校园安全、学校食堂管理等典型场景的智能化路径,构建智能感知环境,夯实信息化基础支撑能力(新基建)。

  普通高中优质特色多样。

  南山将推进新时代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紧扣学生核心素养与关键能力,构建全面培养体系,优化课程实施,提升对学生学习、心理、生涯规划等指导实效。实施普通高中“登峰计划”、“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国家级示范区”建设工程、对接国家强基计划,实施“南山优才培养计划”,联合高校、科研机构、企业等探索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新路径。

  特殊教育融合开拓。

  南山将健全完善以随班就读为主体,以特殊教育学校为骨干,以送教上门为补充的特殊教育体系,建立特殊教育发展联席会议制度,全区户籍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达到98%以上。探索发展残疾儿童少年非义务阶段教育,着力提供学前、普高、职高特殊教育服务,推动普特、职特融合,医教、康教和科教融合。

  高度决定力度,目标就是动力。

  在推进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南山教育正以广东省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示范区为契机,坚持目标再攀高,以滚石上山、攻坚克难的勇气,开创各项工作新局面。

  南山区委教育工委书记,区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杨珺表示,2023年,南山将把“夯实基础、深化改革、提升工作效率”作为主基调,坚持“增量提质优结构”思路,进一步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加大政府对教育的保障力度,进一步提升教育质量,提高南山教育的社会认可度,尽可能地缩小区域间、校际间差距,让每一名学生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的教育。

  ■样本

  南山打造

  教育现代化样板

  打造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南山样板,南山究竟绘就了怎样的教育高质量发展蓝图?

  《行动方案》指出,到2024年,南山将力争通过国家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区和国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区督导评估,促进基础教育更公平和高质量发展,为全力打造世界级创新型教育和全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基础教育先锋城区奠定坚实基础。

  加大“9+11”集团化培育力度

  对南山外国语学校(集团)、育才教育集团等9个广东省优质基础教育集团培育对象和11个幼儿园集团的支持培育力度不断加强,深化集团化办学体制机制和学区化管理运行机制创新,进一步优化拓展集团化办学布局和完善教育资源配置,提升集团化办学效益和办学水平,充分发挥其支撑和辐射带动作用,打造优质教育共同体,提升区域整体办学质量水平。

  到2025年公办普惠在园占比90%

  科学规划建设幼儿园,精准供给公办和普惠优质学位,至2025年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达到65%,公办园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达90%以上;以“内涵发展”为抓手,先行探索建设2-8岁儿童完整的科学保教体系、教育内容体系、教研体系及评价体系;积极探索“集团化办园+学区化治理+智能化管理+合作共育”机制,建设国内领先的现代化治理管理体制。

  消除义务教育阶段大班额大校额

  对标国家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督导评估标准要求,制定实施国家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工作方案,制定“一校一案”,落实整改,推动区域各项指标达标。

  随迁子女入读公办学校比例(含政府购买服务)达100%;全面消除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大班额、大校额。到2024年,力争通过国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区督导评估;到2025年,巩固义务教育高位优质均衡成果,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经验和发展模式。

  打造人文社科艺体等特色高中

  系统推进普通高中学校建设提升项目,系统推进新时代背景下普通高中治理体系变革,全面规范公民办普通高中招生管理,全面实施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

  到2025年,实现普通高中教育教学水平整体提升和多样化发展,形成1-2所特色优势明显的高品质学校,打造一批理工、人文、社科、艺体等特色高中,创建一批涵盖学科课程、艺术体育、科技创新、教育国际化等领域的高中特色项目。

  打造省优质特殊教育资源中心

  加快健全特殊教育体系,深化“中心—片区—学校”及“社区—学校—家庭”两大融合网络全员融合概念,切实保障适龄残疾儿童少年的受教育权利;打造广东省随班就读示范区及广东省优质特殊教育资源中心,努力为残疾儿童少年提供高质量的教育服务和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