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革命、土地革命以及抗战时期的红色莱芜

  莱芜俯瞰

  济南莱芜,自古就是红色革命老区。大革命和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一度成为全省党组织的活动中心

  。 作为革命老区,拥有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这里是全省党组织开展工作最早的地区之一,早在1926年夏天,莱芜就建立了第一个党支部——中共吕家芹村支部。一年后,泰莱县委(又称泰莱新区委)在莱芜建立,莱芜成为泰安地区党的活动中心。

  早期革命活动

  1927年到1933年,中共山东省委连续十一次遭到严重破坏,特别是1933年7月,山东临时省委组织部长宋鸣时叛变投敌,导致省委组织机构完全被破坏,与中央和北方代表失去联系,全省保存下来的县级以上党组织仅有青岛临时省委和莱芜、莱阳等县委,能联系到的党团员仅有500余名,其中,莱芜党员就有100多名。为此,1935年冬,济南市委书记赵健民到莱芜,在刘仲莹故居与刘仲莹、黄仲华等商定,建立了中共山东省工作委员会,代行省委职责,莱芜从而成为这一时期山东省党组织的活动中心。

  省工委成立塑像

  山东省工委在莱芜的建立,完成了重建山东省委的历史使命,实现了省委工作重心向基层的转移,一批经受考验的地方优秀骨干力量充实到省委干部队伍中,彻底结束了革命历史上省委机关屡遭破坏的历史。重建后的山东省委直到1937年也一直以省工委名义开展工作。至1936年4月,省工委帮助周边各县恢复建立了10余个党支部和党小组,还建立了部分党员联络点,党的力量得到了迅速的恢复和发展。至全面抗战爆发,全省党员发展到2000余人。应当说抗战前夕,省委工作最重要的阶段就是省工委活动的这一时期,而莱芜作为省工委的建立地,一直是山东党组织活动的重点地区,发挥不可替代的历史作用。

  红旗传万代

  抗日战争时期,是省委领导抗日武装最早开辟的抗日根据地

  抗战爆发后,以莱芜为中心的泰山区抗日根据地,成为鲁中抗日根据地和鲁中战略区的中心。1937年9月,中共山东省委在济南召开紧急会议,将全省划为东西南北中五个战略区。为加强泰安、莱芜、新泰、泗水等地党组织的领导,省委派巡视员孙汉卿到莱芜,建立了中共鲁中工委。这说明,全面抗战一爆发,中共山东省委就确立了莱芜在鲁中地区的基础地位和核心地位。 1938年1月1日,山东省委直接领导徂徕山抗日武装起义,成立了八路军山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第四支队。第四支队的成立,标志着莱芜的抗日救亡及解放运动进入一个崭新的局面。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