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河南沿黄行」范县:板桥文化沁人心 惠风和畅谱新篇

  名片

  范县位于河南省东北部,以南临范水而得名。“清朝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曾在此任县令五载。抗日战争时期,范县是冀鲁豫边区党政军机关驻地,邓小平、刘伯承、段君毅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留下光辉足迹。近年来,范县以“三零”创建为总抓手,积极探索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新路径。2022年度,范县政法机关执法满意度为全市第一、群众安全感为全市第二。范县先后获得全省平安建设先进县、全省法治创建先进县等荣誉称号。

  引子

  “范县民情有古风,一团和蔼又包容。老夫去后相思切,但望人安与年丰。”这是清代郑板桥写的一首诗。这首诗既赞美了范县,也表现了郑板桥对范县和范县人民的热爱。

  如今,为了实现黄河滩区群众的安居梦,范县建设了黄河滩区居民集中安置区,美丽乡村的新风貌和村民安居乐业的新生活,勾勒出范县的新画卷。4月20日,平安河南沿黄行大型融媒报道采访团走进范县,品味板桥文化,探寻范县善治“密码”。

  图片

  ▲4月20日,采访团在范县郑板桥纪念馆感受板桥文化

  网格管理精细化

  “大娘,我们又来啦。这几天降温了,你身体咋样?”在范县辛庄镇,网格员走进刚搬迁到辛庄镇黄河滩区居民迁建集中安置区的李大娘家中,热情的服务让李大娘心中暖意浓浓。

  近年来,范县着力推动“小网格”大服务、“大网格”微治理,着力打造“一网统筹、多网融合”的全科网格。

  全县划分1个一级网格、14个二级网格、64个三级网格、574个四级网格和新区6个社区专属网格,配齐专兼职网格员。在四级网格的基础上,该县以胡同、楼栋为单位,细化胡同网格、楼道网格,实现小单元、小网格服务群众零距离、无遗漏。

  范县建立了“行政村(社区)党组织+网格党小组+党员(村民代表)联系户”的网格新格局,扎实推进县干部包乡、乡镇干部驻村、村级干部连片、普通党员入户工作,切实形成党员联户帮扶“对子”,实现情况动态掌握、信息及时上报。

  范县分层级对全县网格员进行专题培训,严格落实基础信息采集、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安全隐患排查等职责,逐人建立工作实绩档案;健全网格员考核奖惩制度,持续开展年度“百名优秀网格员”评选活动,对工作消极应付、不能胜任的及时更换,确保“能办事、办成事”。

  矛盾调解高效化

  秉承“进一扇门,解万般事”的服务宗旨,范县打造了以矛盾调解室为指挥中枢,以“医疗卫生、道路交通、婚姻家庭、物业管理、劳动争议、土地宅基”六大调解委员会为先锋力量的“一室六委”工作格局,实现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专业归口、高效集成。

  ——面对面“坐诊”。将各级群众接待大厅作为“坐诊”主阵地,把“坐诊”台搬到群众家门口,建立干部坐班接访制度,统筹组建“政法干警+职能部门+法律顾问+调解员”团队,专门受理群众反映的矛盾纠纷问题,直面群众关切。

  ——沉下去“巡诊”。整合包村干部、网格员、驻村干警、调解队伍等力量,成立了专门巡诊队伍,确保每村每个社区都有一支巡诊队伍,主动靠前巡查,听民意、聊家常、表真情、查隐患,及时掌握基层矛盾纠纷、治安问题等情况,敏锐发掘并浇灭纠纷燃点。

  ——带难题“出诊”。针对“坐诊”“巡诊”未能化解的矛盾问题以及上级交办的重大矛盾问题,组织人员成立“出诊”小组,到重点问题发生地“出诊”,复盘矛盾纠纷,会商分析研判,带着政策上门,靶向定位解决。

  “四治”融合协同化

  近年来,范县加快推动构建在政治引领下的法治、德治、自治、智治融合治理新体系,凝聚起了基层社会治理的磅礴合力。

  ——法治保障。建设法治文化广场、公园30余处,建成县乡村公共法律服务站(室)587处,建设了全市唯一的平安建设体验馆。开展全县政法干警驻村蹲点和“八五”普法、“送法赶大集”活动。

  图片

  ▲记者采访在范县平安建设体验馆体验的学生

  ——德治教化。以“一封家书”为纽带,依托“家书家风教育展览馆”,全力打造市域社会治理德育基地。涵养“和容”情怀,培育“谦让”礼仪,厚植“孝善”文化,发挥道德引领和自律约束功能,加强矛盾纠纷源头治理。

  ——自治强基。对基层党组织建设、基层网格划分、社区工作人员配置等内容进行细化分解,引导社会群团、“五老人员”、基层群众等参与社会治理,以“五星”支部创建为着力点,形成共建共治共享多元参与的自治格局。

  ——智治支撑。建立市域社会治理智能化综合平台,运用大数据、物联网打造县域数据中心,建立“4+1”智能指挥调度系统,全力打造“公安智慧警局”“智慧法院服务中心”,实现法律服务24小时不打烊。

  图片

  ▲扫码看直播回放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