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除了烧烤,还曾是齐国故都,厚重千年

  最近,淄博烧烤火出天际,有人说因为去年淄博人对隔离的大学生热情款待,今年春天正是这帮大学生对淄博热情的回馈,这是人情上的礼尚往来;有人说是因为淄博烧烤物美价廉性价比高,相对其他地方缺斤少两的情况吸引了全国各地的人去品尝,这是市场效益决定人流量。其实,作为淄博一座不曾是热门景点的城市,我们可能忘了,他千年前就是齐国故都,他厚重的历史、积蓄的文化,正在以烧烤为突破口,再一次向世人展示什么叫作“齐鲁文化,礼仪之邦”。

  

  齐国是中国历史上从西周到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个诸侯国,被周天子封为侯爵,分为姜齐和田齐两个时代,疆域位于现今山东省大部,河北省南部。始封君为太公望(姜子牙),被左丘明的《左传·襄公二十七年》《国语·郑语》和司马迁的《史记·十二诸侯年表》共同评价为春秋四大国之一。

  淄博,古称临淄,太古时期,太昊伏羲氏兴起在齐地。临淄是五帝之一颛顼高阳氏的故墟(屈原在离骚里的第一句就是“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可见对自己作为高阳氏后人而骄傲)。周武王元年(前1046年),武王推翻商朝,建立周朝;武王二年,封太公姜尚于齐地,建立周代齐国,都治营丘,后齐献公因都城紧临淄水改称临淄,从此临淄便承载千年。

  

  淄博能文,稷下学宫集人才。稷下学宫是世界上最早的官办高等学府, 始建于齐桓公田午时期。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百家争鸣"的盛况,就是以齐国稷下学宫为中心的。它作为当时百家学术争鸣的中心园地,有力地促成了天下学术争鸣局面的形成。稷下学宫在其兴盛时期,汇集了天下贤士多达千人左右,其中著名的学者如孟子(孟轲)、淳于髡、邹子(邹衍)、驺子(驺奭)、荀子(荀况)等。稷下学宫实行"不任职而论国事"、"不治而议论"、"无官守,无言责"的方针,学术氛围浓厚,思想自由,各个学派并存。

  

  淄博能武,世界足球起源地。"蹴鞠"是有史料记载的最早足球活动。《战国策》和《史记》是最早记录蹴鞠的文献典籍,其前者描述了23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齐国境内(现山东省淄博市)流行蹴鞠活动,后者则记载,蹴鞠是当时训练士兵、考察兵将体格的方式("蹴鞠,兵势也,所以练武士,知有材也"),2004年初,国际足联确认足球起源于中国。

  蹴鞠运动兴于齐国是与齐国繁荣的经济、发达的科学技术、尚武的社会风习等是很有关系的。齐国历代君王大多喜猎尚武;齐国是先秦时代诸国中产生政治家、思想家、经济学家、军事家、军事理论家最多的国家。齐国兵学最发达,有"齐国兵学甲天下"之说。齐桓公、管仲时期,又是以武力征伐为基础首霸诸侯的强国。

  

  齐国原为两家姓,分为姜齐和田齐

  公元前1046年,姜子牙辅佐周武王灭商后,被封国建邦。传至齐桓公时,已经是疆域濒临大海的东方大国,齐桓公通过"尊王攘夷",在管仲的辅佐下,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成为春秋时代的第一个霸主,齐国被当时的人称为海王之国。 姜齐传至齐康公时,康公之十九年,田和立为齐侯,列于周室”,大夫田和放逐齐康公于临海的海岛上,"食一城,以奉其先祀"。田和自立为国君,是为田齐太公。“田氏代齐,吕齐消亡,田齐兴盛。

  

  公元前386年,田和被周安王列为诸侯,姜齐为田齐取代,田和正式称侯,仍沿用齐国名号,世称"田齐",成为战国七雄之一。而后,齐威王称霸战国。这是齐国在战国时期最强的时期。齐威王用邹忌为相,田忌为将,孙膑为军师,进行政治改革,修明法制,选贤任能,赏罚分明,国力日强。经桂陵(今河南长垣西北)、马陵两役,大败魏军,开始称雄于诸侯。又礼贤重士,在国都临淄(今山东淄博市东北)稷门外建稷下学宫,广招天下贤士议政讲学,成为当时的学术文化中心。到齐威王末年,齐国成为诸侯国中最强盛的国家。

  

  公元前334年,齐侯田因齐称王。齐愍王时期,齐国对外扩张,南吞宋国,西却强秦,是齐国疆域最辽阔的时期。公元前284年,燕以乐毅为上将军,合燕、秦、韩、赵、魏攻齐,攻入临淄,连下七十余城。齐城不下者只有莒和即墨。齐愍王逃入莒,被淖齿杀死。王孙贾与莒人杀淖齿,立愍王子法章为齐襄王。燕引兵东围即墨,城中推举田单为将。双方相持达五年。公元前279年,田单组织反攻,用“火牛阵”大败燕军,收复失地。齐虽复国,但元气大伤,无力再与秦抗衡。前221年,齐王建向秦王政投降,齐国覆灭,秦建立了统一的封建王朝。

  山东人的齐鲁文化流传千年

  齐鲁文化是"齐文化"和"鲁文化"的合称。东临滨海的齐国产生了以姜太公为代表的思想学说又吸收了当地土著文化(东夷文化)并加以发展两种古老文化存在差异,相对来说,齐文化尚功利,鲁文化重伦理;齐文化讲求革新,鲁文化尊重传统。

  

  姜太公到了封地以后,实行开明的文化政策,"因其俗,简其礼"促成了东夷文化向齐

  文化的转变。与之相反,周公之子伯禽到鲁地后,变其俗,革其礼,推行重农抑商的周文化。战国时期,以稷下黄老道家、孟子二度游学于齐为契机,齐文化与鲁文化开始融合。孟子在齐国居住时间长达十几年,他的学术思想受到了稷下道家的熏陶。荀子在齐、鲁文化合流中也起到了关键作用。荀子兼顾齐学,因而丰富和完善了自己的儒学思想,同时又通过学术交流,把他的儒学思想在齐国文士阶层传播开来。在诸如此类的背景下,齐文化和鲁文化走向融合,共同构筑了山东人的齐鲁文化。

  

  纵观齐国历史变迁,他从2千年前就汇聚了古代中国的智慧,并随着岁月融合慢慢沉淀,而作为齐国政治文化中心的临淄,无疑见证了并承载多文化的厚重和传承。所以,淄博的火不仅仅因为烧烤,因为他本身值得大家探究的东西是融入日常生活中的做人、做事的行为和态度,文化于行,才会吸引更多人的前往!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