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惜!又一高中生坠楼身亡!坠楼背后原因是什么呢?
2021年11月29日,河南一所高级中学高二的男生不幸坠楼身亡,年仅17岁。又一学生坠楼!花一样的年纪凋落了,着实痛惜。近期学生坠楼事件时有发生。12月1日,河南固始一名初三学生坠楼,12月4日,江苏3名六年级学生集体坠楼.11月27日,汉中市南郑区大河镇一女孩坠楼。现在的学生怎么啦?坠楼背后反映了哪些教育元素的缺失或失调?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物质营养与精神营养必须全面而平衡,不能失调,更不能缺失。缺失或失调是导致学生出现意外的原因。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明确指出,人在满足物质及安全环境的低层次的需要后,就会追求归属与爱,追求尊重与自我实现。
当代社会是一个物质生活较为丰富的美好时代,精神元素的缺失是造成学生坠楼的主要因素。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缺失什么就会追求什么。现代人们的物质生活普遍提高了,基本的物质需要,对于大部分学生来相对已满足,学生追求的就是一种精神上的满足。如果学生一直追求不到,就可能产生郁闷。郁闷向外发展就会伤害别人,向内发展就会精神抑郁。人们经常说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郁闷的结果走向何方,缘于学生对郁闷的归因。当学生重抑郁时,产生幻觉。当人的行为受幻觉支配时,坠楼的危险就不远了。
孩子的追求受价值观的影响很大。价值观,通俗的讲就是活着的意义,为谁、为什么活着。低年级的学生也有价值观,只是不固定。价值观是随年龄的增长而变化的,小学、初中、高中的价值观是不相同的。价值观也是与学生的年龄特点相匹配的。在学生追求实现价值的通道上,如果学生认为遭遇了天花板,(当然不一定是天花板,只是在学生年龄段,学生左冲右突不能实现追求的目标),学生就可能精神抑郁。
从心理学上看,现在的精神抑郁,大都是由于习得性无助产生的,是习得性精神抑郁。什么是习得性无助?人们对能力和控制的知觉是从经验中习得的,当一个人控制特定事件的努力遭受多次失败后,他将停止这种尝试。如果不能控制的事情出现得太频繁,人们就会把它泛化,实际能控制的也认为不能控制。感觉自己就象一颗命运的棋子,任人摆布,这就是习得性无助。因习得性无助而抑郁称为习得性精神抑郁。
以下几种情况可能造成学生习得性无助,从而引起精神抑郁,希望引起家长、教师重视。
1、 家长的期望值过高。望子成龙是每个家长的愿望,这是无可非议的。但如果家长的期望值过高,或期望与学生的发展目标不一致时,期望就变成了学生的巨大压力。实际上孩子的能力发展是不平衡的,有的有文学天赋,有的有理化细胞,有的有绘画才能,有的有成为体育健将的潜力。上帝关上一个门,就会为你打开一个窗。家长的期望要与学生的临近发展区相一致,要与孩子的发展目标相适应。不能一味的把自己的理想强加给孩子。如果家长期望的目标过高或期望成就的领域恰是孩子的能力的弱项,孩子认为无论如何也达不到,长此以往,学生可能精神抑郁。因为在孩子的价值观里,就是为家长而活,使父母快乐幸福而活。因家长的期望值过高而抑郁的学生往往都是很优秀的孩子。适当降低期望值,减轻学生的压力,使学生学习有一种成就感,抑郁就会远离学生。
2、 校园欺凌造成学生的抑郁。在大人认为是很小的事,但在孩子的世界里就是一个大事。比如一个绰号,一个附带学生缺点的标记性绰号,就足以使孩子崩溃。经常忍气声的受到欺凌不抑郁才怪呢。学生厌学、逃学现象的出现,就说明学生已经处在精神抑郁的边缘。当学生与同学们关系紧张时,家是温暖的港湾。当孩子在学校受到同学的欺凌时,家长就要站出来为孩子撑腰。家长不能认为孩子打架是小事,不管不问。学生在校长期受到欺凌时,有的家长竟然不知,说自己把孩子送到了学校,出了一切事都是学校的事。一个家长有一个孩子,家长竟然不知学生的状况,一个班有60-70个学生,班主任真的能了如指掌?一个教师一天花在学生身上若有5分钟了解孩子,加其来也就达到5个小时,老师还要备课、上课、辅导、批改作业、教研、学习、开会、接受家长的电话咨询等等,请想一想,班主任是否是心有余力不及?家长一定要常联系孩子,了解孩子的思想动态与在校的生活状况。
3、 家庭不睦。家庭不睦给孩子带来的伤害是巨大的。家庭是不能选择的。家庭不睦,常常吵架、打骂,闹离婚,孩子是无能为力的。这样的孩子若在学校遇到难事,学生的痛苦到生无可恋,久处这样的处境的学生,抑郁的概率是很大的。在外有难处,在家无温暖,这样的环境,大人也会抑郁。过去有一个高二的女生,傍晚去学校心理咨询室找心理教师,言其父母各有外遇,长期的互相打骂,使她精神恍惚,处于精神崩溃的边缘。为了孩子的更好的发展,请家长们自我约束不良的行为,给孩子树立一个好榜样。
4、 遇到突然的灾难,亲人的猝然离世,也会使学生抑郁。这样的孩子都是重情重义的孩子。对于这样的学生,家长与教师要做好心理疏导,使其尽快的从痛苦的回忆中走出来,健康快乐的成长。
上述四种情况中可以看出,每一种情况下,家长的作用是不可代替的,家庭教育元素的缺失对孩子的影响很大。让学生远离抑郁,是学校、家庭的共同责任。学校与家庭联起手来,做好协调与沟通,使每一个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
只是探讨教育孩子的方法,并无归属责任之意,也无损害学校之想法。只想探讨预防学生抑郁现象发生的措施。希望朋友们发表自己的看法,但不要有不良的语言,谢谢。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