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历史上最耀眼的一只食肉动物,身上斑纹似虎,却宣告灭绝

  位于大洋洲的澳大利亚长期与外界隔绝,由于地理环境特殊,因而演化出了与众不同的动植物群落,其中包括我们耳熟能详的袋鼠、袋熊或鸭嘴兽等。

  

  在这片大陆上,曾经生存着一种肚子下面长着育儿袋的食肉动物,其外形与狼很像,因此被称作为袋狼。

  虽然澳洲在历史上有过多种大型的食肉动物,但是却也没有亚洲或非洲等地区人那么复杂和强大,所以袋狼自然而然就成为最耀眼的一只。

  

  在某些地区也因为其身上斑纹似虎,将它称之为塔斯马尼亚虎,但历史曾经强势存在的他们,却在1936年宣告灭绝。

  今天来谈谈袋狼的故事。

  人类来到澳洲的时间其实并不长,在此之前,人类活动区域以非洲、欧洲和亚洲为主,直到5万年前才来到了澳洲。

  澳洲是块特别的大陆,孕育出了独特有袋类哺乳动物,最为人知的就是袋鼠和无尾熊。

  除了这些有袋动物外,在历史上还有种食肉动物也是有袋类哺乳动物,它的名字就叫做袋狼。

  

  在人类还没有踏上这块土地前,袋狼才是澳洲大陆的主人,是站在食物链顶端的存在。

  如果从名字上来看,的确有不少人会将袋狼误认为是狼类的一种,跟今天的灰狼等同属一科,但这样想其实就错了,其实两者并没有什么关系。

  从动物分类上来看,袋狼跟袋熊、袋鼠等更为接近,但又因为外形与狼等动物太像了,所以最终将袋狼归属为单独一目,且仅有一科。

  从现有的文献资料可以知道,袋狼其实并不是一种大型的食肉动物,成年个体身长含尾巴约180公分长,肩高约60公分,体重20到30公斤。雄性袋狼平均比雌性大。

  基本上外形来看,袋狼就像一只大而短毛且有长尾巴的狗。

  

  它有棕黄色皮毛,肚子是奶儿色的,最容易辨认的特征,是在背部臀部有独特的深色的条纹,有13至19条黑褐色的条纹,就像老虎般的条纹,因此又被称为塔斯马尼亚虎。

  从外表形态上来看,袋狼整体比较瘦长,骨骼纤细,因此肌肉爆发力应该不强。

  所以他们的捕猎方式应该是伏击型,一般先利用周围的遮蔽物将自己隐藏起来,等到猎物在自己伏击范围之内才会扑出去。

  袋狼的主要捕猎手段是跳到猎物的背上,由于它的嘴巴张开的幅度非常大,可以达到120度,所以使得袋狼能够撕咬的面积很大,即使面对大型动物,也能确保一口能咬住致命的部位,像是脖子。

  虽然是肉食动物,但袋狼顾名思义是有袋生物。

  雌袋狼有一个育儿袋,幼袋狼出生时体型非常小,它们走进母袋狼的育儿袋里吃奶,直到发育完全,体魄强壮后才会离开育儿袋。

  新生的幼兽会留在母袋狼的育儿袋里三个月左右,之后才外出跟随母袋狼一起觅食,袋狼曾广泛分布于澳洲和新几内亚,主要栖息于林间的开阔地带或草原上。

  袋狼家族有着悠久的历史,他们早在距今2300万年前就已经出现的,那个时候人类的祖先都还没有踪迹。

  而我们熟知的现代袋狼出现于距今400万年前,但当时澳洲大陆上还生活着袋狼狮等比它强大的猛兽,所以体型相对弱势的袋狼尚未出头天。

  

  而袋狼会走向兴盛,而后又走向灭绝,其实最大的原因就是我们人类,可说是成也人类败也人类,时间要从5万年前说起。

  距今5万年前,人类踏上了澳洲这片陌生的土地,当时的人类掌握了最强武器,那就是火。

  此前人类使用火改造大地,刀耕火种的方式使得大量的森林被烧毁,袋狮是当时最强的捕食者,由于栖息地迅速减少,导致猎物也减少。

  因为受人类影响,包括袋狮,双食门兽,古巨蜥在内的大多数大型肉食动物,都相继走向了灭绝。

  由于主要的竞争对手消失了,在角落潜伏伺机而动的袋狼终于等到了空前的绝佳机会,它们的种群数量快速上升。

  多亏人类将死对头逼上绝路,袋狼迅速的登上顶端,代替了袋狮的生态地位,成为分布最多的食肉动物。

  北到新几内亚,南至塔斯马尼亚岛,包括整个澳洲大陆在内都是袋狼的家园,袋狼迎来了自己短暂的黄金时期。

  但好景不长,距今5000年前,人类将自古以来忠实的伙伴狗带到了澳洲,袋狼的末日才到来。狗这种动物很早就被人类驯服了,成为了捕猎的好帮手。

  5000年前,第一批狗来到了澳洲,起初由于数量还很少,而且都生活在人类的圈养中,所以狗暂时不会对袋狼产生任何威胁。

  

  但后来随着狗的数量越来越多,一些开始脱离人类的控制,回归自然,成为了澳洲野犬,在野外也跟袋狼因为生存而互相竞争,再加上野犬存在着人类圈养时期的基因,知道人类会饲养家禽,所以他们经常在夜里偷袭家禽。

  由于狗在人类印象中是友好、忠诚的形象,等到隔天人类发现家禽的数量减少后,自然就把凶手归到了狼身上,人类就对袋狼展开了猎捕,于是袋狼就面对双重打击。

  

  在大自然,尽管与澳洲野狗的外形相近,但澳洲野狗具有成群和繁殖力强的优势,他们在竞争中打败了原住民袋狼,在之后的短短3000年里,澳洲野狗就将袋狼赶尽杀绝。

  再加上人类一系列的经济扩展活动,像是开垦森林造成的栖息地减少,以及保护家禽展开的追杀,种种原因都对袋狼的生存造成了莫大威胁。

  到了17世纪时,原本广泛分布在澳洲大陆的袋郎基本上可说是销声匿迹了,只剩下塔斯马尼亚岛上还有。

  袋狼在19世纪时人类登岛了,于是悲剧再次重演,1642年,荷兰航海家阿贝尔塔斯曼发现了塔斯马尼亚岛,袋狼在澳洲内陆的命运将再次在这座岛上重演。

  其实在刚开始的那段时间里面,人类与袋狼还是一直相安无事的,因为这里是英国流放囚犯的地方,人们对开垦荒地、自然资源的需求还不是很高。

  可随着后来人们逐渐定居下来,经济日益发展以后,人口数量越来越多,对自然资源的需求也就加大,人类与袋狼的冲突也渐渐加剧。

  1803年以前,这座岛上的人口还不足1万,而1824年前后,人口数量就超过1.3万人,人口和牲畜的快速膨胀,人们也大量开垦荒地,野生动物的栖息地就不断缩减。

  

  澳洲人对付野兔用篱笆,对付野狗袋狼也用篱笆。

  人们用篱笆围墙把袋狼的栖息地分割成零零碎碎的斑块状,这也让袋狼在野外更难寻找食物。

  进而转头攻击人类饲养的家禽,于是相同的戏码上演,人类开始大量的捕杀袋狼。

  从1830年开始,就有民间公司公开悬赏捕杀袋狼,而到了1888年,甚至官方都加入了悬赏捕杀袋狼的行列中。

  短短20年左右的时间,就有超过2000只的袋狼被杀死。

  到了20世纪初,人类即使在塔斯马尼亚岛,一些人迹罕见的区域也难以发现袋狼的踪迹了。

  1930年一位农民在自家的院子里射杀了一只瘦成皮包骨的袋狼,后来被证实这是世界上最后一只野生袋狼。

  当时这只饥肠辘辘的袋狼,之所以会来到人类的院子里,可能是想找点吃的,但是人类无情的射杀了它。

  1936年9月7日,全世界最后一只被圈养的袋狼班杰明,因为饲养而疏忽不幸过世。

  至此,袋狼正式宣告从地球的舞台上消失。

  

  纵观袋狼整个兴衰死,人类占了很重要的地位。

  他的兴盛都与人类的活动息息相关,当然,人类带来的家犬也占了很大的部分。

  当时人们之所以大肆捕杀袋狼,除了前面提到的一些因素之外,还有动物园、博物馆对他们的需求。

  其实在当时,作为一种令人十分好奇的动物,一直以来人类都没有放弃过寻找他们。

  在1936年班杰明过世的50年后,袋狼于1986年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正式评估为灭绝物种。

  但自从班杰明过世后,澳洲直至今日都有不断传出疑似募集到袋狼的情报,至少超过上千起。

  根据分析指出,袋狼的真实灭绝时间或许要比普遍认为的1936年晚的多,很可能是发生在20世纪九零年代末或21世纪初。

  资料显示,完整的森林景观仍然占据了塔斯马尼亚岛西部的大部分地区。

  这座岛上有非常大的未开发天然地带。

  全州的百分之四十被正式列为国家公园或是自然保护区。

  研究指出,那里很可能生活着袋狼最后的残存个体,许多人也期待袋狼依旧存活在某个角落。

  其实澳洲一直以来都有拍到所谓袋狼的画面,只是大多数经过确认后都是带有斑纹的野犬。

  

  但袋狼的确被认为是被宣告与灭绝生物中,最有可能还幸存下来的生物。

  去年2022年,澳洲与美国生物科技团队表示,计划抽取相似有袋动物的干细胞,并利用基因编辑的技术重组,有望在十年后复活出袋狼。

  虽然有保守派的科学家认为这是一项不可能的任务,并表示宣传富育计划的公司只是想要借由噱头,来提高自己的声誉与股价。

  虽然生物灭绝是一个自然的过程,但是目前人类活动造成的灭绝率,已达到自然灭绝的100到1000倍,现在每一年都还有非常多的物种因为人类的活动而灭绝,如果再不重视自然与人类间的关系,去加速修复地球。

  现代的平衡,那么会有许多物种,未来我们的子孙将会只能透过资料记录去了解,有没有机会能实际看到了。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