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似上海高校内部会议:毕业生就业分析,哪个学历就业好一看便知
有数据表明,2022年毕业生达到了1076万人,其中包括985、211名校毕业生75万,研究生130万,总人数同比增长167万。
竞争加剧,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现实,不少还没有参加高考的学生不理解,很多大学的就业率都能达到99%,怎么会有就业难的问题?
光看就业率没用,还要看就业质量,疑似上海某高校的内部会议照流出,会议内容关于今年毕业生就业,网友直呼太真实了。
疑似上海高校内部会议:毕业生就业分析,哪个学历就业好一看便知
我国目前的就业形势存在两大难,大学生就业难和企业招人难,不同专业、行业和地区之间,对人才需求量存在较大的差异。
国企、央企、公务员、事业单位等大企业,岗位竞争激烈,一些民办个人小型企业招聘困难,竞争热门岗位的学生,学历高低各不相同,很多人最后沦为陪跑。
疑似上海某高校内部会议PPT照片流传在网上,图片中显示,该校整体毕业生时生就业率只有14.83%,本科毕业生就业率为13.64%。
研究生会比本科毕业生的就业率略高一些,达到17.27%,但与上海市高校的平均率相比,却低了很多。
根据图片对自己院校的分析可得知,这不是国内顶尖院校,甚至不是985和211,就业情况达不到上海整体就业水平。
不少网友看到这张图片,表示实在太真实了,以往看到的都是学校百分之99,接近于百分之百的就业率,很久没有看到这种真实的大学生就业情况。
从图中也能发现另一个问题,研究生的就业率确实高于本科不少,从事实上打破了升学无用论。
对于没参加过高考的学生来说,经常会看到各类高校的招生简章,就业率几乎都是99.99%,毕竟学生上了大学就是为了毕业能有一份好工作。
这些学校的大学生,毕业之后确实就业,不过有的学校会拿毕业证来要挟,没有第三方协议的盖章,学校不予毕业。
为了毕业证,学生不得已随便找了份工作,毕业证到手再离职,还有学校还会在毕业的时候,直接安排学生进入某些工厂或者企业,以此达到就业率。
有学生表示这不是数据作假吗?其实这个算不上数据作假,因为大学生实实在在的就业了,只是大学生对工作的满意程度不够,就业质量低。
不乐观的就业形势,加上上海高校的就业率分析,让不少学生又加深了考研的决心,尤其是身处上海的学生,竞争压力要高于很多城市。
考研队伍壮大,掌握小技巧才能提高上岸率
“选择和努力一样重要”,考研是提升自己的绝佳机会,先认准专业,再决定报考的院校,不要觉得什么火热就去考什么,一是竞争压力大,二是不一定适合自己。
比如有的学生的数学就是短板,那么在选择专业上,可以尽量避开不考数学的专业,趋利避害提高上岸率。
在院校选择方面,要选择自己能力范围内最好的学校,给自己定过高标准,不但增加了自己的压力,通过的几率也不大。
多了解有关考研的信息,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关注一些研究生招生信息网站,查看每年的招生简章、专业大纲和政策变化等,及时关注消息。
如果学生对自己学习没把握,可以选择好的考研机构,帮助找到正确的学习方式和方向,这点要因人而异,很多学生都靠自学上岸。
不同院校的研究生含金量不同,大部分企业认准985、211等名校
有的学生研究生毕业后,直接进入大企业工作,有的研究生毕业后还是处于就业难的处境之中,究其原因,自然是因为就读的院校不同。
国内的大部分企业,更认准顶尖名校、985、211毕业的学生,本科生如此,研究生亦是如此,很多学生都觉得这类大学比较难考。
但其实有很多理工大学的文科专业,或是地理位置的原因,竞争没有那么激烈,笔者整理了几个相对没有那么激烈竞争的211大学。
四川农业大学、河北工业大学、贵州大学、海南大学、安徽大学、西北大学等,都是不错的选择,还有很多竞争相对不太激烈的名校,学生可在报考前多了解。
笔者寄语:
学生在选择专业的时候,多考虑未来的发展前景,名校的冷门专业可能在毕业之后限制就业方向。
考研不是唯一的出路,是每个人的选择,学生在提前做好职业规划,有目标的选择工作。
今日话题:你怎么看待当前就业的问题?
(以上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