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江:打造群众身边的“理论流动课堂”

  近期金山植物园的一次户外敞开式百姓宣讲活动,让阳江市百姓宣讲员林海峰至今记忆犹新。第一次以这种形式参加宣讲的他,活动前有些疑虑、有些担心,但令他没有想到的是,现场喇叭一响,群众自觉围了过来,而且活动效果非常好,结束后一些群众还围过来交流。

  百姓宣讲如此“接地气”,这只是阳江市基层理论宣讲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阳江市委宣传部积极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想方设法整合人才队伍,拓宽宣讲阵地,创新方式方法,有效打通基层理论宣讲“最后一公里”,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与此同时,阳江市委宣传部将党的创新理论用百姓语言、百姓视角、百姓故事润物无声、春风化雨般地传递到百姓心田,实现了理论宣讲的日常化、具体化、形象化、生活化,并以此画好“同心圆”,让党的政策变成为群众解难的“甘霖”,进而武装和凝聚人心,形成了一套颇具阳江特色的基层宣讲模式。去年,阳江市委宣传部讲师团荣获广东省基层理论宣讲先进集体。

  撰文:陈步上李孔青

  统筹:杨世华

  去哪讲

  课堂跟着群众走形成立体多维宣讲阵地

  群众在哪里,课堂就办到哪里。

  这是阳江市在开展基层理论宣讲中坚持的基本理念,并形成了立体多维的宣讲阵地。

  近年来,公园广场上、乡村榕树下、农家小院里、渔村码头上、工厂车间里……各种场景下的宣讲早已成为阳江市基层理论宣讲的常态。

  阳江打破以往专题讲座“台上台下”的界限,采取宣讲员和面对面聊的形式,把党的理论课堂搬到党员群众“家门口”,把田间地头作为理论宣讲的“课堂”,利用村民的闲暇时间,甚至就10来户人家,“一口乡音,几把凳子”,围坐在一起,以“拉家常”方式聊天唠嗑谈收获、谈体会,做到学习生产两不误,颇受欢迎。这就是颇具特色的“乡野课堂”。另外,还充分运用革命遗址、纪念场馆等各类党史资源,开展现场教学,引导群众在实地观看走访中感悟思想伟力,打造红色课堂。

  林海峰已参加过很多类似形式的宣讲,身边一些都认识他。他说:“我走在大街上,群众碰到打招呼;我还记得一次去买菜,在菜市场有群众问我能不能再去跟他们讲讲课。其实我并不认识他们,但是很开心。”

  去年马南垌社区广场的一次百姓宣讲,让宣讲员林良富至今难忘:“当时我刚用‘白榄’演绎完一曲,本来该转到下一环节,但突然有人喊‘再来一个’,其他群众也跟着一起喊,结果当天连唱了好几首。”

  林良富的宣讲擅长将理论与阳江传统曲艺“白榄”结合起来,白榄是阳江具有地方特色的艺术形式,用的是阳江本土方言、有节奏押韵似快板的说唱形式。这也是阳江市百姓宣讲团颇具特色的一种重要形式“文艺+宣讲”,此外还有朗诵+表演、党史+歌舞等。

  “走进基层宣讲,相对来说更活泼一些,一般不会常接触理论,而且群众的文化层次、年龄结构千差万别,往往没有较长的整段时间听理论宣讲。”阳江市委宣传部讲师团相关负责人如是分析百姓宣讲的规律和方法,因此一般一次理论宣讲不会太长,10分钟左右宣讲后往往会穿插文艺、互动问答等环节。

  宣讲还注重以情动人。今年走进警营的一幕,让宣讲团的同事们印象深刻:宣讲活动以阳江公安原创歌曲《守护》开场,这是一首讲述公安民警工作点滴的歌曲,MV画面主要是公安民警日常工作、出警场景等。据他们回忆:“歌声响起后,我们观察发现许多警员已满含泪花,一些宣讲团工作人员也跟着一起流泪。”

  此外,阳江市委宣传部还拓展网络阵地,充分用好网络新媒体平台,在“云端”传播党的“好声音”。去年以来,阳江市委宣传部把党的二十大代表廖高珍和基层优秀宣讲员的宣讲拍录成微视频,在网络上广泛传播。同时,还通过网络直播、网上交流等形式,让群众在“云端”聆听党的“好声音”。

  宣讲团相关负责人介绍,一直以来,阳江市委宣传部充分结合本地特色,因地制宜、守正创新,以百姓视角、群众语言与理论宣讲相结合,打造群众身边的“理论流动课堂”,让群众听得懂、记得住、学得实,形成兼具“乡”味、“趣”味、“情”味的“阳江宣讲模式”。

  讲什么

  建立四级联动机制持续优化“宣讲课题库”

  台前三分钟,台下十年功。

  阳江市委宣传部认为,好的宣讲效果离不开前期大量准备和积累。

  林海峰有切身感受。近些年党的一些创新理论、路线方针政策、会议精神等重大主题,宣讲员可能也是首次接触,需要一个学习过程、消化过程,甚至查阅大量材料,并加以提炼,还要根据宣讲对象,准备相应课件,一些课件有的需要长达半个月的准备时间。

  近年来,阳江市委宣传部也从宏观层面系统性将百姓宣讲内容进行分类,以便于更系统准备课题和课件。目前百姓宣讲内容主要包括党的方针政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党史故事、鼍城人文历史、特色宣讲等。

  阳江市委宣传部也会根据宣讲主题,一方面召集相关宣讲员进行学习培训和集中备课,另一方面会组织宣讲员深入基层开展专题,精心编写宣讲课件,建立“宣讲课题库”,储备宣讲资源。

  但课题库并非一成不变。“每一次的宣讲对自己也是一个学习过程,每一次宣讲都有不同的领悟,从而将理论与实际有机结合,不断优化宣讲课件和内容。”林海峰有很深的体会,阳江市委宣传部也会根据宣讲员或者宣讲对象的反馈进行汇总并更新,以此制定了“宣讲课题库”动态管理制度:根据工作实际随时滚动更新,确保理论宣讲随讲随新,时讲时新。

  这是一个庞大工程,需要背后强大的团队体系支撑。为此,阳江为确定宣讲内容建立了市县镇村四级上下联动、横向贯通的工作机制,收集群众意见和建议。

  在县(市、区)党委宣传部设立百姓宣讲工作站,分管理论的副部长为工作站负责人;在镇(街道)设立百姓理论宣讲联系点,明确镇(街道)的宣传委员为联系点负责人;在村(社区)设立百姓理论宣讲联络员,村主任或大学生村官担任联络员。

  “联络员直接面向群众、了解群众需求,根据群众对理论学习和宣讲的要求,及时逐级反馈,宣传部讲师团也会深入调研,形成上下联动机制。”据宣讲团工作人员介绍,讲师团会根据各项信息反复研究确定理论宣讲内容,及时拟定宣讲提纲,而且直面问题,确保理论宣传导向正确,有针对性。

  通过长期的实践,阳江基层宣讲又形成“讲道理”和“讲故事”相结合的模式,在理论中融入故事,用基层实际、社会需求等“翻译”理论,解释时政,用小切口剖解大问题、小话题阐释大主题等方式,推动基层理论宣讲工作持续走向深入。

  谁来讲

  “1+N”宣讲队伍

  囊括各领域200余人

  理论宣讲工作做得好不好,归根结底要靠强大的团队支撑。

  为此,阳江市以宣讲队伍建设破题,将宣讲人才作为关键变量来抓。如今阳江已打造了一个高标准、全领域的宣讲团队,建立起了“1+N”宣讲队伍,充分解决了“谁来讲”的问题,为基层理论宣讲注入了原动力。

  据介绍,每次重大主题的宣讲,阳江都成立1支由领导干部、专家学者和社科理论工作者组成的市委宣讲团,主要承担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的宣讲。这批成员政治素质好、理论水平高,且熟悉阳江经济社会党建等各方面工作。

  另外建立了N支基层宣讲队伍,包括党员宣传队、老干部宣传队、教师宣传队、职工宣传队、青年宣传队、巾帼宣传队和百姓宣传队共计200余人,成员来自全市各领域佼佼者,包括先进典型、最美人物、离退休先进工作者、优秀教师、劳模工匠、青年代表、三八红旗手、农村致富能手、优秀讲解员、文化文艺人才等。

  大部分宣讲员为兼职,但均有各自擅长的领域,比如擅长主持和朗诵的李湘粤是阳江第三中学老师,更是阳江市演讲协会会长;有当地音乐人、阳江音乐家协会副主席谭海东;林海峰则是阳江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教学近20年,从事理论宣讲近8年,宣讲超过300场;林良富是两阳中学生物老师,也是阳江市山歌学会会长,擅长白榄,能创作、能演唱,参加理论宣讲超过100场,其中仅党史专题宣讲就达20场。

  “我们建立的多支宣讲队伍,充分把各方面力量整合起来,变个人讲为团队讲,变少数人讲为多数人讲。”据相关工作人员介绍,每次宣讲还会根据不同领域、不同层次、不同人群去找准切入点和着力点。

  经过多年探索,阳江基层理论宣讲已构建形成了领导干部讲政策、专家学者讲理论、典型人物讲事迹、基层群众讲体会的横向互通、纵向互动的宣讲队伍矩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