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在学习|专家带你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

  

  编者按: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以这次主题教育为契机,加强党的创新理论武装,不断提高全党马克思主义水平,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为帮助全区党员干部更好领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精神实质、丰富内涵、实践要求,本期理论版邀请中共广西区委党校的专家结合《习近平著作选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专题摘编》等权威教材进行解读阐释,供学习交流。敬请关注。

  许进品

  《习近平著作选读》把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上的报告《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作为开卷篇。党的二十大科学谋划了未来一个时期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目标任务和大政方针,擘画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我们要深刻把握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使命任务,正确理解和大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深刻领会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必然性。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顺应近现代中国社会发展大势,在长期探索和实践中,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重大成果,是经过实践证明走得通行得稳、能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我们必须进一步坚定“四个自信”,保持战略定力,坚持道不变、志不改,坚决不走老路、邪路,坚持不懈地拓展和深化中国式现代化,奋力创造全新的人类文明形态。

  深刻领会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属性。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最大优势,党的领导直接关系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方向、前途命运、最终成败。要进一步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健全党的领导制度体系,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转化为坚定理想、锤炼党性和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强大力量,把党的领导不折不扣地落实到党和国家事业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

  深刻领会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本质要求和重大原则。要正确认识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前提、核心内涵、根本宗旨、目标任务和基本路径,充分了解中国式现代化在发展环境、价值取向、目标任务、发展主体、发展方式和推进途径等方面所具有的基于自己国情的特色。进一步深化对中国式现代化基本规律的认识,掌握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的历史主动精神,增强工作前瞻性、预见性和主动性,更好地开展工作、完成使命任务。

  深刻领会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方法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个规模宏大的创新性系统工程,需要统筹兼顾、系统谋划、整体推进,妥善处理好顶层设计与实践探索、战略与策略、守正与创新、效率与公平、活力与秩序、自立自强与对外开放等一系列重大关系。进一步提高坚持系统观念的自觉性,坚持好、运用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不断提高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整体性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的能力,练就驾驭复杂局面处理复杂问题的本领,坚持目标导向与问题导向相结合,更好地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战略部署。

  (作者为中共广西区委党校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

  廖胜平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坚持发扬斗争精神”,这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牢牢把握的重大原则之一。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章程》增加了“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的内容。敢于斗争是我们党的鲜明品格,也是我们党攻坚克难、不断取得胜利的锐利武器。新时代我们要继续发扬斗争精神,以斗争求胜利、以斗争赢未来,在斗争中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坚持敢于斗争是马克思主义固有的理论品格。唯物史观认为人类社会就是一部斗争史。马克思主义主张建立一个没有阶级剥削和阶级压迫的新社会,这是一个“必须经过长期的斗争,必须经过一系列将把环境和人都加以改造的历史过程”。《共产党宣言》一文反复使用了50多次“斗争”,把斗争哲学刻在无产阶级政党的旗帜上,宣示着共产党人坚持原则、敢于斗争的政治基因。马克思一生都在坚持斗争、不懈奋斗。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对马克思作出了高度评价:“马克思的一生是胸怀崇高理想、为人类解放不懈奋斗的一生……是不畏艰难险阻、为追求真理而勇攀思想高峰的一生……是为推翻旧世界、建立新世界而不息战斗的一生。”

  坚持敢于斗争是我们党百年奋斗的宝贵经验。党和人民是在斗争中成长和壮大起来的,斗争精神贯穿于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各个时期。为了实现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党进行了艰苦卓绝的伟大斗争。进入新时代,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战胜一系列重大风险挑战,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面对各种困难挑战,我们党锤炼了不畏强敌、不惧风险、敢于斗争、勇于胜利的风骨和品质。《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把“坚持敢于斗争”列为党百年奋斗的宝贵经验。我们必须倍加珍惜、长期坚持。

  坚持敢于斗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反复强调“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体现了大无畏的政治勇气和历史担当。当前,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已经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但这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实现伟大梦想必须进行伟大斗争。面对错综复杂的形势,我们必须不信邪、不怕鬼、不怕压,知难而进、迎难而上,统筹发展和安全,全力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困难和挑战,依靠顽强斗争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才能顺利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作者为中共广西区委党校党史党建教研部副主任(主持工作)、教授】

  李广义

  坚持人民至上,是贯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一条红线,是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创造性运用。《习近平著作选读》第一卷的《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工作路线》一文强调:“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立场不能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能忘,群众是真正英雄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不能丢,始终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新时代坚持人民至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出发点和落脚点必须放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上。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党委和政府的责任。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是一种救济式的慈善活动,而是各级党委和政府应尽的职责。在《习近平著作选读》第一卷《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一文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的责任,就是要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努力解决群众的生产生活困难,坚定不移走共同富裕的道路。”这个责任无比重大、使命光荣,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胸怀“国之大者”,把人民至上理念融于血脉,顺应民心、尊重民意、关注民情、致力民生,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实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保障和改善民生要彰显制度正义。人民幸福安康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最终目的。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要求,在这个过程中要彰显制度的正义。正如《习近平著作选读》第二卷《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一文指出,“拿出更多改革创新举措,把就业、教育、医疗、社保、住房、养老、食品安全、生态环境、社会治安等问题一个一个解决好”,通过制定更加公平合理的制度,“努力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进一步通过改进作风做好民生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工作作风上的问题绝对不是小事,如果不坚决纠正不良风气,任其发展下去,就会像一座无形的墙把我们党和人民群众隔开,我们党就会失去根基、失去血脉、失去力量。如何进一步通过改进作风做好民生工作?《习近平著作选读》第一卷《八项规定是改进作风的切入口和动员令》一文指出,各级领导干部要“多做一些雪中送炭、急人之困的工作,少做一些锦上添花、花上垒花的虚功”。广大党员干部要结合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扑下身子、沉到一线,运用党的创新理论分析民生新情况、解决民生新问题,避免在工作中出现形式主义、官僚主义。

  (作者为中共广西区委党校哲学教研部主任、教授)

  张忠友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在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专题摘编》指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处在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地位。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党的领导是全面的、系统的、整体的,必须全面、系统、整体加以落实。这要求我们在新征程上要以党的领导把方向、党的建设给力量、党的领导谋全局、党的建设促定局,确保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正确方向,确保拥有团结奋斗、共克时艰的磅礴力量。

  举旗定向——毫不动摇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厦需要四梁八柱来支撑,党是贯穿其中的总的骨架,党中央是顶梁柱。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优越性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一百多年来,党团结带领人民接续奋斗,书写了中华民族历史上最恢弘的史诗。历史和现实证明,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党的领导,体现在党的科学理论和正确路线方针政策上,体现在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上,同时也体现在党的严密组织体系和强大组织能力上。伟大的事业必须有坚强的党来领导。

  助力赋能——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把党的建设作为一项伟大工程来推进,是我们党的一大创举,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重要法宝。伟大工程的科学推进,就是党的一部自身建设史,展现着我们党成长、成熟、成功的发展历程,确保了我们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更加团结统一。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要把握好党的建设根本原则、根本方针,一个主线、一个统领、一个根基、一个着力点、一个布局、一个目的、一个目标等具体要求,抓好这个伟大工程,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

  实践路径——把握党建规律落实七项部署。治国必先治党,党兴才能国强。党和人民事业发展到什么阶段,党的建设就要推进到什么阶段。这是加强党的建设必须把握的规律。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就要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坚持和加强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加强党的思想建设,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加强党的制度建设,完善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加强党的干部队伍建设,建设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增强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加强党的作风纪律建设,坚持以严的基调强化党性修养与正风肃纪;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坚决打赢攻坚战持久战。

  【作者为中共广西区委党校文史教研部副主任(主持工作)、教授】

  黄增镇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2023版)》明确指出,“构建新发展格局是把握未来发展主动权的战略性布局和先手棋,不是被迫之举和权宜之计。”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党的二十大广西代表团讨论时,要求广西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上取得更大突破。这是习近平总书记赋予广西的使命任务,我们要坚定不移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奋勇前进。

  强化创新驱动,夯实高质量发展基础。构建新发展格局最本质的特征是实现高水平的自立自强。必须更加强调自主创新,全面加强对科技创新的部署。坚持“前端聚焦、中间协同、后端转化”思路,实施科技强桂行动,深入推进创新支撑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快推动重点实验室的创建布局,组建创新联合体、创新中心。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共建需求对接、优势互补、利益共享的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强化产业创新集群发展关键支撑。积极融入国际产业链和全球创新网络,推动技术成果共享、知识溢出与创新能力提升。完善“军令状”“揭榜挂帅”等机制,实施领军人才“领航计划”,推行顶尖人才“一事一议”,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

  加快产业转型,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新发展格局以现代化产业体系为基础,要求打造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竞争力强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应加快推动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推动全产业链优化升级,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加快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加快培育链主企业和关键节点控制企业,培育大量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单项冠军”企业。对标先进地区产业业态,推动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加强产业空间布局优化,以产业为基础,以金融作为纽带,以人为中心,加快产业+金融+知识“三元参与”,推动产业集群培育升级,精准建链延链补链强链,全面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安全性和竞争力。

  坚持高水平开放,推动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构建新发展格局是开放的国内国际双循环,不是封闭的国内单循环。广西发展的潜力在开放,后劲也在开放。应高水平共建西部陆海新通道,加快补齐通道基础设施短板,不断优化通道运行组织和通道运行机制,加强通道与沿线区域经济深度融合发展。全面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构建“大湾区—北部湾经济区—东盟”跨区域跨境产业链供应链。高标准建设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加快建设面向东盟的金融开放门户,高水平建设防城港国际医学开放试验区,加快建设南宁临空经济示范区。以平陆运河建设为契机,打造运河沿线“向海经济”产业带。培育区域性物流中心,打通交通物流大动脉,建设以广西北部湾国际门户枢纽港、南宁区域性国际综合交通枢纽为核心的多层次综合交通枢纽体系,推动枢纽经济成为经济发展新动能。

  (作者为中共广西区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副主任)

  郑永丰

  跳出历史周期率问题是关系党千秋伟业的一个重大问题,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关系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兴衰成败。如何跳出历史周期率?毛泽东同志在延安的窑洞里给出了第一个答案,就是“让人民来监督政府”。经过百年奋斗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新的实践,党又给出了第二个答案:自我革命。

  勇于自我革命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要求。先进性和纯洁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属性。马克思、恩格斯指出:“只有在革命中才能抛掉自己身上的一切陈旧的肮脏东西,才能胜任重建社会的工作。”我们党要始终成为时代先锋、民族脊梁,始终成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自身就必须始终过硬,勇于自我革命,敢于刀刃向内,清除一切损害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因素。不谋私利才能谋大利。党之所以有自我革命的勇气,是因为我们党作为一个马克思主义政党,除了国家、民族、人民的利益,没有任何自己的特殊利益。

  坚持自我革命是党的宝贵历史经验。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不是天生的,而是在不断自我革命中淬炼而成的。“坚持自我革命”是我们党百年奋斗的十条历史经验之一。我们党之所以能够在那么弱小的情况下逐步发展壮大起来,并始终走在时代前列、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主心骨,根本原因在于始终保持了自我革命的精神,在推动伟大社会革命的同时进行伟大的自我革命,一次次拿起手术刀来革除自身的病症。党的百年奋斗史就是一部激浊扬清的自我革命史。

  全面从严治党是新时代一场伟大的自我革命。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打铁必须自身硬,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打出了一套自我革命的“组合拳”,形成了一整套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刹住了一些多年未刹住的歪风邪气,解决了许多长期没有解决的顽瘴痼疾,清除了党、国家、军队内部存在的严重隐患。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性锻造中更加坚强有力,探索出依靠党的自我革命跳出历史周期率的成功路径。

  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党的自我革命永远在路上。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不是一劳永逸的。确保党永远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必须时刻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持之以恒推进党的自我革命。当前,我们要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为契机,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坚持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广西“五个更大”重要要求和系列重要指示精神,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不断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全面深化清廉广西建设,努力在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上取得更大成效。

  (作者为中共广西区委党校党史党建教研部副教授)

  吕 勇

  党的二十大报告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概括为“六个必须坚持”,强调要牢牢把握这一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我们要深入领会其中蕴含的真理道理学理哲理,做到知其言更知其义,知其然更知其所以必然,将其贯彻落实到党和国家工作的全过程各方面。

  领会“六个必须坚持”的真理之力。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实践证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具有强大的真理力量,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和发生历史性变革,“六个必须坚持”彰显了对这一思想及其实践的规律性认识。党的十八大以来的战略性举措、变革性实践、突破性进展、标志性成果,充分彰显了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的真理伟力。

  领会“六个必须坚持”的道理之行。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科学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在新时代,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就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行。“六个必须坚持”深刻体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所蕴含的规律和道理。

  领会“六个必须坚持”的学理之义。中国共产党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党的二十大报告系统罗列了天下为公、民为邦本、为政以德、革故鼎新、任人唯贤、天人合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讲信修睦、亲仁善邻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理念。“六个必须坚持”彰显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魅力。比如,坚持人民至上体现了民为邦本、为政以德等传统价值,坚持守正创新体现了革故鼎新的智慧,坚持自信自立体现了自强不息的精神,坚持系统观念体现了天人合一的理念,坚持胸怀天下体现了天下为公的情怀。这些都充分体现了“两个结合”的学理之义。

  领会“六个必须坚持”的哲理之思。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对自然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抽象性哲理概括。世界观重点解决怎么看的问题,方法论重点解决怎么干的问题,二者高度统一,密不可分。“六个必须坚持”是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哲理凝练,清晰阐释了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的价值取向、基本立足点、主要着力点、思想方法、胸怀格局等内容。这六个方面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高度统一,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哲理支撑。

  (作者为中共广西区委党校研究室副主任)

  凌经球

  当前,全党正在按照党中央的统一部署,开展全面深入的调查研究。如何做好调查研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情况要摸清。要深入调查研究,善于解剖麻雀,把实际情况摸准摸透,吸取基层经验和群众智慧,做到胸中有数,有的放矢。”可见,真正把情况摸实摸透,是搞好调查研究的题中之义。

  把情况摸实摸透是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内在要求。把情况“摸实”就是要客观地反映事物的本来面目;把情况“摸透”就是要揭示事物的客观规律。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坚持从实际出发,前提是深入实际、了解实际,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实事求是。同样,只有有实事求是的态度才能重视深入实际、了解实际。”这里所说的“了解实际”,具体而言就是在调查研究中把情况摸实摸透。

  首先,要强化理论武装。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在全党开展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明确要求,开展调查研究就是要用党的创新理论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对党的创新理论学深悟透,掌握其精髓要义、实践要求,这是把情况摸实摸透的前提基础。例如,党的二十大指出,未来五年的主要目标之一是“经济高质量发展取得新突破”。贯彻落实党中央这一决策部署,需要用新发展理念全面审视本地区本部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本现状,重点关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取得的成效和经验,存在什么突出矛盾和问题,症结何在,等等。这就要求我们牢牢把握新发展理念和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要义。只有理论武装到位,才能抓住突出矛盾和问题来开展全面深入的调查研究,才能摸实摸透本地区本部门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上面对的困难和挑战,进而找到解决问题的“金钥匙”。

  其次,要坚持走群众路线。广大人民群众身处改革发展稳定的第一线,既是推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主体力量,也是改革发展成果的受益主体。党的政策好不好,人民群众最有发言权。广大党员干部在调查研究中要把情况摸实摸透,必须坚持走群众路线,深入田间地头、工厂车间、社区家庭,以谦逊的态度拜老百姓为师,虚心向人民学习,才能从群众中获取鲜活的第一手资料,真正做到察实情、谋实招、干实事、求实效。

  再次,要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形形色色的“伪调研”“假调研”,危害极大,与实事求是的调查研究格格不入。走马观花的“蜻蜓点水式”调研,露露脸的“作秀式”调研,只看好不看差的“嫌贫爱富式”调研,自主性差、被安排的“假调研”……这些“调研”不仅无法真正把情况摸实摸透,其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作派也让人民群众反感,损害了党的形象。我们应当旗帜鲜明地反对、态度坚决地整治。

  (作者为中共广西区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二级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