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高考化,考研真的更难了么

  

  备考路漫漫,汇汇来相伴

  

  高考,是中国人的集体性创伤。考试,是我们每个人都逃不脱的战役。

  01

  考研高考化

  如今,越来越多人加入了考研大军,考研已经成为了二次高考,也就是考研的高考化。

  高考化,一方面指的是考研人数越来越多,竞争越来越激烈。

  教育部数据显示,近十年来考研人数持续上涨,从2013年的176万,到2021年、2022年的377万、457万,2023年更是以474万创历史新高,十年间增长了298万。

  另一方面指的是人们对于考研的重视程度在增加。

  麦可思研究院发布了《2022年中国本科生就业报告》。数据显示,“脱产备考”的本科生中,约有八成曾参加过研究生考试。

  可见人们对于考研备考的重视程度,为了上岸,放弃工作全身心投入学习,和高三拼搏的学子不相上下。

  02

  多方原因

  我们从小都在经历考试,期末考、升学考。用考试来选拔人才、改变命运已经是根深蒂固的观念。

  上世纪,大专已经是优秀人才,本科生更是稀缺资源。而如今,高等教育逐渐普及,高考人数逐年增加,2023年全国高考报名人数1291万人,比去年增加98万人,本科毕业生人数居高不下。

  于是僧多粥少,学历贬值。毕业之后,为了提升自己的竞争力,自然而然就走上了考研的道路。

  甚至有些人,在高考时就已经确定了4年后要考研的道路。

  

  《高考灰姑娘》截图

  而部分高校更是助推了这种氛围。他们无条件支持考研生,并将上岸率当作招生的宣传点,而大学四年,似乎又变成了高中,为着毕业后的升学苦读。

  再加之疫情影响,就业形势愈加严峻,也是许多毕业生选择继续读书的首要原因。“曲线救国”、先读研再工作,用考研来分流应届毕业生,缓解就业压力时大多数人的想法。

  03

  是主动还是被动?

  考研高考化不一定是坏处。

  对于院校来讲,考研人数的增加,更容易获取优质生源。

  对于我们来说,一遍吐槽着如今内卷的环境,一边又躺不平,只能被裹挟着前进。

  

  《高考灰姑娘》截图

  但,盲目的内卷之外,你更应该了解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就拿考研择校择专业来说,你是否有着自己的思考,还是仅仅是盲从?

  二战、三战,多战的考研人,是否还记得初衷?

  其实,不仅是考研高考化,在如今这个大环境下,考公也有着高考化的趋势。西南大学发布了《西南大学“公务能力与公务员文化素养”微专业招生简章》,课程计划里包括申论概论、公文写作训练、行政能力测试基础等。

  希望选择考研的各位,能够有一个清晰的规划和目标,然后朝着这个目标前进,不论成功与否,也会是一段宝贵的经历。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