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研究:勤能补拙是谎言!想孩子成为学霸,3个学习真相要知晓
国外有一个教育机构针对那些优等生做了一系列研究,他们试图找到这些学生成绩优异的根本原因。他们发现,总是少数人,他们相信,这些学生一定是做了一些不同于普通人的事,而让他们脱颖而出!
通过大量的数据跟踪,对比和分析,3个真相慢慢浮出水面。
真相1:成绩与智商的相关度没有想象中那么高。
很多家长都认为,成绩好的孩子必然高,而成绩差的孩子智商水平肯定比较低,而事实上,智商对成绩的影响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大。
这个机构通过数据分析,发现,学生成绩的好坏程度,与这些孩子进行的模拟考试的次数是正相关的。换言之就是,那些模拟考试次数越多的孩子,成绩越好。
而模拟考试的次数又直接与孩子的3项能力密切相关。
这三项能力包括:自我激励,自律和自我约束力,以及韧性。
而其中的自律一项,对成绩的影响是智商对成绩影响的2倍。
学霸无一例外都是极其自律的人。所以,与其去纠结孩子的智商高低,不如从培养孩子的自律入手。
真相2:方法比努力更重要。
相信很多家长都听说过“一万小时定律”。
说的是,任何人都可以通过持续不断地努力,通过一万小时的锤炼,从平凡成为世界级大师,成为某领域的专家。
这个定律激励了很多人。
因为它与我们的常识是吻合的,我们的常识认为,努力必有回报,而勤能补拙。但事实并非如此。
先来回答一个问题,如果你是一个刚学篮球的新手,你做10000次投篮,就一定比第一次投得更准更好吗?你的篮球技术就必然会提升吗?
篮球巨星乔丹的回答是:不会。
因为,如果你投篮的方式是错误的,那么,你重复一万次,只是让你适应了错误的投篮方式,并把这种投篮方式变成了习惯,结果是你会打得很烂,甚至是越打越烂。
在学习上也是如此。用错误的方法学习,越努力,有时候效果越差。
都是懂得高效学习的人,成为学霸,别忘了总结学习方式,或向高手取经。
真相3:在学习过程中一定要寻找一个参照物。
对于孩子来说,学习中的参照物,就是身边的优等生。
国外这个机构在研究中,发现,优等生和普通生在学习过程的多个环节,差异都非常大,而这些差异直接导致了他们学习成绩上的巨大差距。
举个例子。
优等生和普通生记笔记的方式就大不相同。普通学生普遍都存在记不住的恐惧,所以,他们在考前会反复去背知识点,从知识点,到知识点,试图把每一个知识点都塞进脑子里。
他们记忆的知识常常是割裂的,所以,在面对多变的考题时,经常会力不从心,不知从何下手,无法拿到高分。
而优等生不会去死记这些知识,他们会试着去运用知识,在大脑中推衍,去思考这个知识点是如何被推导出来的,它可以运用在什么地方。
当他们面对考题时,他们会很快看到出题人的意图,并给出正确的回应。
除了记笔记以外,其实在学习的每个环节,从听课,写作业,预习,复习,刷题等等,仔细一对比,你会发现,优等生的应对方式总是与普通学生大不一样。
认知的差异,导致了行为方式的差异,而不同的行为必然指向不同的结果。
不要简单将优等生的成绩好归结于聪明智商高,而要去分析他的行为方式,这才是后进生和普通生重点要向优等生学习的地方。
如果你的孩子的学习成绩不太理想,可以从以上3个方面去调整,这可比报补习班,请家教,或是努力刷题,效果好得多。
如果孩子能以优等生为榜样,去学习他们的思维模式,行为模式,那么,孩子会离学霸越来越近。与各位家长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