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风浮躁的七大表现、四个主因及四条治理建议

  教风浮躁的七大表现、四个主因及四条治理建议

  本文列举了一些学校教师存在的7大教风浮躁现象,分析了形成教学浮躁的4个主要原因,提出了治理教学浮躁的4条建议。

  一、目前教风浮躁的七大表现

  1.应试教育实,素养教育空。很多学校与教师仍然是面向中高考,扎扎实实抓分数、抓尖子、抓应考、抓升学、抓应试教育,而面向学生终身发展的核心素养教育则大多挂在嘴上,停在面上,落在空处。

  2.有形教育存,无形教育废。教育不仅是知识与技能的增长过程,也是精神创生与熏染的过程,因此教育应是有形的教学活动与无形的心灵活动的统一。然而很多学校与教师,注重了备、上、批、辅、考、评等看得见的教学活动,而忽视或放弃了文化素养、创新能力、心灵感召等看不见的教学活动。

  3.行为教育严,品德教育松。许多学校和教师对眼前所需且短期能见效的行为规范教育和文明礼仪教育要求高,抓得严,而对于终身所需且要长期坚持方能见效的品德教育要求低,抓得松。

  4.教学形式新,教学效益差。一些学校和教师对课堂教学改革的本质不求甚解,对新课堂教学改革的重点搪塞敷衍,一味追求教学新手段、新方法、新形式,让人看着新,实则形神相悖,华而不实,教学效益差。

  5.校本研修动静大,教学促进作用小。不少学校和教师把校本研修搞得轰轰烈烈,基本功比赛、才艺展示、教学大赛、专家报告等活动一个接着一个,国、省、市、县教研成果一件接着一件,在无限繁荣教育教学成果的同时,也引发了学术浮躁甚至学术弄虚作假之风,让人看着校本研修动静大,实绩多,实则背离校本研修主旨,做表面文章,对教师专业发展实效差,对教学促进作用小。

  6.教学事务多,教学思考少。一些教师“两眼一睁,忙到熄灯”,整天忙于教学事务,没有时间思考教学,看似忙于教学,实则疲于应付教学,无主见、无特色、无创生。

  7.教育美篇异彩纷呈,教育实际大相径庭。一些学校不管大事小事,不管是教学常事还是应付差事,总会炮制出图文并茂、声形俱佳的美篇,让人看着教育战天斗地、异彩纷呈,实则是教育工作按部就班、依然如故,与美篇宣传大相径庭。

  二、目前教风浮躁的四大成因

  1.社会浮躁之风的影响。电视剧《人间正道是沧桑》主人公瞿恩说:实现理想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我实现了我的理想,另一种是理想通过我而实现。瞿恩及千万个与瞿恩一样的共产党人,正是怀着理想通过我而实现的愿景,而不计个人得失,前赴后继,英勇斗争,最终共同实现了建设新中国的革命理想。然而现在坚守理想通过我而实现的愿景之人越来越少,很多人都在追求我实现了理想的人生目标,不愿意做被人忽视的绿叶而奋力去做让人赞叹的红花,不甘心做被人踩踏的小草而拼命去做让人仰望的大树,付出一点点努力,就想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面对这样浮躁的社会风气,学校与教师如果没有足够的定力,是很容易被传染的。

  2.教育管理浮躁的影响。教育管理是教育教学的导向,教育管理浮躁必然会催生浮躁的教风。目前教育管理浮躁具体表现为“三热”:跟风热,家长、社会要升学率,一些管理者就拼命抓升学率。家长、社会要核心素养,一些管理者就转而抓特长,抓展示……家长、社会需要什么,就跟风似的抓什么,全然不顾教育规律,没有自己的教育主张。这样的跟风管理,怎能不让教师滋生跟风教学的浮躁之风?政绩热,“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政绩观本无可厚非,但若抱着“为官一任改变一方”就另当别论了。一些校长上任伊始最先考虑的不是教风、学风、校风的优化与改变,而是大兴土木,改换门庭,让学校外貌大改变。为了让人看到政绩,一些管理者把核心素养教育异化为特长教育,把校园文化建设弄成校园环境建设,把阳光体育办成少数师生参加的体育表演与竞赛活动……如此“形象管理”浮躁风,怎能不让教师产生“形象教学”浮躁风?指标热,一些管理者好用指标管理教育,如给教师下达上多少节课与辅导、写多少篇教案与反思、改多少本(次)作业、考多少次试、听多少节课、参加多少次教研活动、开展多少个课题研究、发表多少篇论文、上多少节公开课、转变多少个学困生、完成多大的升学率、培养多少个特长生等等教学指标,热衷于用指标完成情况考评教师,管理教育。这种浮在面上而沉不下去的教学管理,怎能不让教师滋生唯指标而教学的浮躁教风?

  3.锥形教师薪金制度的影响。目前教师薪金主要是以专业技术职称高低发放,而专业技术职称是一种锥形设置,自初级-中级-高级不断锐减,因此形成了目前锥形的教师薪金制度。这种锥形技术职务评聘制度(也就是锥形薪金制度)对于激发人的进取心,增强竞争活力,提高工作效率无疑是有益的。然而对于教育,尤其是中小学教育却是弊大于利的,它已经成为教风浮躁的主要原因。

  其一,教师技术职务评聘标准让人浮躁。如果一定要把教育当作一门“技术”的话,那么教育就是一门特殊的“技术”活,不能以产品数量与质量论教育“技术”的高低。因为教育只有对象没有产品,教育对象的数量不是教师“技术”高低决定的,它是以班级形式固定的。教育对象的“质量”也不是单个教师“技术”高低决定的,它是家庭教育、幼儿教育、中小学教育、大学教育及社会教育的综合反映,它是家长及相关幼儿与大学、中学、小学教师教育“技术”的集中体现。如此我们应以什么为标准进行教师技术职务评聘呢?目前教师技术职务评聘标准概括地说是“德能勤绩”,德为师之先,能为师之本,勤为师之径,绩为师之归,以此作为教师技术职务评聘标准是没有问题的,问题是我们习惯采取“德能勤绩”的量化标准有问题。许多地方和学校是以学历、教龄、工作量、出勤、教案备写、作业批改、单元考试、听课笔记、学生成绩、升学率、获奖、成果等看得见的教育能力、行为与成果,来进行“德能勤绩”量化的,而对大量的看不见的“德能勤绩”则不能纳入量化,这种教师技术职务评聘量化办法,同前述教育管理“指标热”一样,无异于是在对教师进行浮躁教学的诱导。

  其二,教师技术职务评聘比率让人浮躁。目前教师技术职务初中高各级比率有严格限制,初中高各级内又分不同级别且比率森严。这种设置在几年以前也许是合理的,对教师专业发展也许起到了一些激励作用,因为几年以前各地校教师队伍“老中新”,与教师技术职务“高中初”基本匹配。而现在的教师队伍发生了很大改变,学历水平普遍提高,中青年骨干教师人数比率大幅提升,这对教育事业来讲无疑是福音,而对于教师技术职务评聘却是祸根。一个技术岗位却有多个具备基本条件且综合素质相当的教师竞争,如何评聘?有量化赋分的,有教师民主投票的,有暗箱操作的……不论采取哪一种方法,都不可避免“职级斗争”,都会让学校人际关系变得紧张起来,让教师变得浮躁起来。

  其三,教师技术职务高低与教育实绩大小严重失衡让人浮躁。如果技术职务高的教师与技术职务低的教师相比,真正达到专业能力强、教育艺术高、教学贡献大,料想具备基本条件而没有评聘较高技术职务的教师也不会心里不平衡而浮躁。然而实际的情况是,有很多技术职务较高的教师与技术职务较低的教师比起来,教学情况未必就好,有的甚至要差得多。更为糟糕的情况是,目前中小学不少高级教师已脱离或半脱离教学,要么做学校管理工作,要么做后勤工作,只是空挂几节不正常的地方校本课、安全课或综合实践课。这种技术职务高低与教育实绩大小严重失衡的情况,也会让教师心理失去平衡,而生发出浮躁的情绪。

  4.教师自身修养不高的影响。如果教师都能够修炼到“风恬浪静中,见人生之真境;味淡声稀处,识心体之本然。”(语出《菜根谭》)的境界,就不会去斤斤计较输赢长短,也就不会去过分关注功名利禄,就能够“不断加强师德修养,把个人理想、本职工作与祖国发展、人民幸福紧密联系在一起,树立高尚的道德情操和精神追求,甘为人梯,乐于奉献,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努力做受学生爱戴、让人民满意的教师。”(胡锦涛语)然而,我们现在的很多教师都与大多数社会人一样,从学校一毕业就走上工作岗位,在校没有接受过多少人生修养的教育,在职没有接受过多少人生修养的培训,他们拥有的是社会平凡人的心态。同时,他们把教师职业看作是众多社会职业中的一种平凡职业,把教育教学工作当作一种平凡的谋生手段,还没有达到“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与“静心教书,潜心育人”的思想境界。因此,我们大多数教师的教风就很容易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

  三、给治理教风浮躁开药方

  1.营造实事求是的教育环境。各级党委政府、各级教育行政与业务部门在制定教育规划、布局教育工作、进行教育评价、开展教育督导检查等,都要从实际出发,以实帅实,以实抓实。各新闻媒介要在对教育人事进行宣传报道时,不要无中生有,不要夸大其词,要坚持从实报道,报道务实做教育的人事。各位家长要从孩子成长实际与当地教育资源实际出发,对学校教育给予符合实际的要求与期望。通过社会各方实事求是地共同努力,为教育营造实事求是的良好环境。

  2.做好抓铁有痕的教学管理。校长要有尊重教育规律、按教育规律办学的定力,以平常心对待一切急功近利的教育考评,以平常心对待一切鼠目寸光的教育要求;校长要有以教育发展为本、以客观公正为秤的勇气,敢于抛却私心杂念,坚持“谁教得多、教得实、教得好,就奖励谁、宣传谁、发展谁”的管理思想。以校长抓铁有痕的教学管理,引领教师实事求是的教学之风。

  3.抓实教师培训工程。要充分利用国省市县教师培训项目以及校本研修活动,加强教师专业培训工作,尤其要加强教师专业师德的培育提升,促进教师逐步树立更好教育的理想,逐步形成热爱教育、关爱学生、静心教书、潜心育人的师德师风,以高尚的师德师风孕育务实的立德树人之教风。

  4.落实教师职称改革。就目前情况看,教师锥形薪金制度是造成教风浮躁的核心因素。“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管仲语)薪金是教师赖以生活的基本保障,而决定教师薪金的又是教师职称的晋升,教师职称成为教师首先关注的问题就应是情理之中的事。目前国家已出台了教师职称晋升改革办法,关键在落实!要通过扎实的教师职改工作,建立一种相对和谐与公平的教师职称制度,易于让教师从对名利的关注转向对精神的关注,自觉追求崇高的人生境界,也就易于增强教师对社会或管理浮躁的抵御能力,从而改变教风浮躁的现象,营造一种符合教育规律、着眼学生终身发展的实事求是的教风。

  (文/丁吉念)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