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的年轻人,还买房吗?

  

  最近,看到一些热搜,讨论父辈和我们的消费观念差异。

  

  总的来说,就是父辈们习惯存钱,而当代年轻人更愿意花钱。

  两代人的观念,不能只说“毫不相关”,而已经是“背道而驰”。

  

  对延时满足说:NO

  物欲横流的时代,年轻人的延时满足力已经越来越弱了。

  各种商家鼓动消费的宣传,层出不穷的打折手段,无时不刻提醒着我们:该花钱了。

  稍不注意,就容易掉入消费陷阱:

  你不配拥有它吗?你买不起它吗?那你还在等什么?

  这样的“夺命三连问”,相信大家都见过。

  

  70后、80后甚至部分90后,刚步入社会想的多是存钱办大事,按传统节奏推进人生进度。

  存钱买房、结婚、生儿育女。人生的进阶,需要一步步积累实现。

  新一代年轻人,思想更开放,更追求自我。

  对于广大没有家庭压力的90后、00后们,一人吃饱,全家不愁。

  另外一部分原因,是有些家庭已完成财富原始积累,子女的人生进阶,不再只依靠自身积累。

  总之,选择存钱的年轻人越来越少,追求释放自我、即时体验的年轻人越来越多。

  当代年轻人,延时满足=委屈自己,对于能够尝试的消费与享受的体验,愿意花钱解锁时间。

  年轻人拒绝延迟满足,也体现在了彩票经济上:

  2023年4月,全国共售出彩票503.26亿元,同比增加了192.54亿元,涨幅高达62.0%。

  彩票作为投机客们的聚集地,现在却吸引大量年轻人。

  或许在很多年轻人眼里,当今社会努力发达的概率太低,还比不上彩票中大奖。

  

  年轻人相比买传统彩票,更愿意买刮刮乐,即时开奖,或许就即时暴富了。

  “别让我等,直接给我结果!”年轻人们不愿延迟满足!

  刮刮乐,也是懂年轻人的:刮刮乐,乐呱呱,刮奖过程真解压!

  不中是常态,中了则是意外之喜。

  即便大部分年轻人早已知晓彩票的原理,他们也愿意为情绪价值买单。

  

  买不买房,都不存钱

  存钱和买房这两件事,正在逐渐远离当代年轻人。

  买房子,是消费,而且是大部分人一生中最大宗的消费。

  复刻当前的消费观,将不愿延时满足的消费观映射到买房,年轻人会怎么看待买房?

  A. 存什么钱,首付够了就上车!——买房,早买早享受。

  B.?存点钱吧,攒够了首付就上车!——买房,存钱为花大钱,被迫存钱。

  C.?存什么钱,下辈子都买不起房还存个P?——不买房,那还不如钱花干净。

  D.?存什么钱,租房一时爽,一直租房一直爽!——不买房,做租房月光族。

  E.?存什么钱,投资亏本,存钱贬值,唯有消费方得我心!——买不买房,都不存钱!

  和买房相关的想法还有很多,但奇怪的是:不管买不买,想到房子,年轻人就是存不下来钱。

  买房,尤其在上海买房的年轻人们,好不容易买了房,也背负房贷再难存钱。

  不买房的,很多是实力不允许,不是所有家庭,都有能力掏空三代人钱包在上海买房。

  当代年轻人观念也不比以往了,冲动就消费,冷静会看性价比:

  就算我没有能力回馈家庭孝敬父母,也没必要被房子吸干家底,将自己晋升房奴。

  实力允许的,也有一部分主观不想买房:凭什么我要用30年青春为资本炒高的房价买单?

  的确,从价格看,房子是消费链的顶端产品,如此大额的消费,当然要谨慎。

  但是日常生活中,消费无处不在,不买房,生活也会被各类消费填满。

  年轻人不想消费买房,面对生活中的其它各类消费,会怎么办?

  在拒绝延迟满足的消费观下,哪怕明知是消费陷阱,为了片刻欢愉,也会义无反顾的花钱。

  “不惧消费陷阱,但求情绪价值”?说出了多少人心声。

  只要你手里有钱,总有你可以消费的物件,结果就是不管买不买房,年轻人都存不来钱。

  

  租与住,都是过渡

  其实不管存不存钱,买不买房,人们总归要在“住”这个层面消费:

  不是买房,就是租房。房贷和租金,都长期影响现金流。

  

  上海的毕业生,收入的45%缴纳房租,压力很大!

  又有多少年轻人,能月入两万实现“整租自由”?

  租房都这么难了,更何况买房。在上海,靠自己就能买房的年轻人,都不是普通打工一族。

  多少孤身在外的奋斗者,其实安全感只不过来自脚下的的屋子,最好,是属于自己的房子。

  如果不买,就得租房。一辈子租房风险很大:合租租友不可控、房东涨房租、被迫搬家等等。

  租房很多东西带不走,很多人被迫降低了生活质量。

  也曾经有租房十多年的客户,因为房东要卖房,被迫买了下来。

  租房,始终没有安全感。

  其实,在上海,租赁房和刚需盘有相同的功能:都是在改善需求释放前,吸纳刚需人口。

  众所周知,上海楼市已经由改善置换提供驱动力了:

  一位年轻人进入上海,准备好150万首付,买了500万的房子;

  房东拿着500万的房款,贷款买了700万的房子;

  上家拿着700万房款,物色1000万级别的房子;

  ……

  一名刚需入场,置换之路上撬动多次房产交易。

  

  所以,对广大上海买房人来说,租房和买刚需上车都是过渡。

  在满足改善需求前都是过渡,置换到市区改善的次新房才迈入终点门槛。

  不同的是,租房只是纯消费,买房兼具保值增值功能。

  

  存钱与否,笑对未来

  不管存不存钱,每个人都要面对未来的不确定性。

  如果你对未来充满信心,存钱可以让你走的更远,花钱可以使你一路顺心;

  如果你对未来缺乏信心,存钱可以保你跌的更轻,花钱可以换你当下开心。

  每个人,在存钱与花钱之间,都有自己的消费平衡点。

  哪怕是买房,也不要因为一时买不起,就放弃未来的可能性。

  社会一直发展,楼市有周期性,而真正影响你决策的,是情绪和信心。

  比如说近期关于一线城市限购政策松绑的消息也是沸沸扬扬,未必是真,却是心声。

  之所以呼声众多,是因为大家的情绪导向。

  就像买不买房,往往也由你的情绪导向决定:

  对于买不起房的人,房价涨更买不起,房价跌害怕亏钱。

  对于买的起房的人,房价涨怕高位接盘,房价跌怕投资贬值。

  乐观的人看房,居住不行看投资,投资不行看居住,在什么都不行的房子面前,看楼市普涨。

  悲观的人看房,居住层面怕投资亏钱,投资层面嫌居住不堪,看什么都好的房子,又觉得价格太贵。

  左右决策的,一直是自己的情绪和信心。

  房子,确实是我们仅有兼具消费和投资属性的大宗商品,所以买房,也裹挟了太多。

  不管买不买房,生活总在继续,不要让对房子的情绪过度消耗你。

  最后,希望大家既能放心花钱,也有面对未来的底气;

  希望年轻人们在满足日常消费后,依然有能力存钱累积财富;

  既能活的潇潇洒洒,也能有机会、有信心、有能力拥有适合自己的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