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中西哲学对话:不同而相遇》

  

  本书内容是作者自己建构的哲学思想体系,解答了哲学何为和中国哲学未来走向何处的问题。从本体论与认识论、审美观、伦理观、自我观及哲学发展历程进行阐释,内容丰富全面,通俗易懂,使人深受启迪,能对中西哲学有总体的了解和把握。

  作者清晰地讲述了中国和西方哲学发展的路径,表明两者虽然不同,但也逐渐相遇,可以取长补短。中国传统哲学占主导思想的是“天人合一”式,强调人与万物相通,注重人伦关系,但谈论认识论较少,缺乏科学精神。而西方传统哲学占主导思想的是“主体-客体”式,把大自然作为客体加以研究,形成宇宙论、本体论、认识论等内容。中国受到西方“坚船利炮”的震撼,便开始向西方寻找真理,于是努力发扬主体性精神。而西方主体性的概念日益显现出极端个人主义、科学至上主义等流弊,又开始反思如何超越“主体-客体”式,达到类似中国的“天人合一”的境界。

  就审美而言,西方传统美学以建立在主客观二分思维方式基础上的“美在自由”的思想观点为主导,由自由的抽象性走向自由的具体性,而后现代的“显隐”说类似中国“意象”说。中国传统美学则长期以“美在意象”的主题和思想占主导,西学输入后才往“美在自由”方向发展。

  在实现人生价值方面,中国传统是要在时间之内无限绵延中实现自我,西方是要在超时间的无限中实现自我。西方传统哲学中尊重“纯理论的兴趣”成为科学发达的重要原因,中国传统重人伦实际、重实用,但缺乏纯思辩、纯理论的兴趣,因而技术先进而科学不发达。作者希望中国哲学继承传统“学做人”之学,提高人的精神境界,提倡“万物一体”“民胞物与”的思想教育,超越自我。也要学习西方“教人仰望星空”之学,提升人的主体性,对自然加以研究,充实宇宙论、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等内容。谈“做人”,就做一个“栖居大地,仰望星空”的人。

  书中每章每节均为一个论题,从论述角度而言,会有重复之处,然重复之处亦是强调重点之处,能对作者核心观点印象深刻,更加熟稔。作者也知晓“万物一体”“民胞物与”的思想教育或被视为迂阔,不切实际。但作者相信,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精神境界,要改变一个时代的精神境界,就需要付出一个时代的努力。也许经过一个时代的努力,这种境界也许会变得普遍或比较普遍的实现。

  哲学思想面对现实问题不会有唯一解,也可能并非优解,但哲学思考能让我们仰望高处,观瞻深远。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