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河南省中考数学、道德与法治、英语、生物、地理试卷点评
数 学
凸现育人导向 聚焦关键能力 引领教学改革
——2023年河南省中考数学试题评析
2023年河南省中考数学试卷以课程标准为命题依据,以核心素养为导向,在稳的基础上,适度创新,把控难度。试题关注思维发展规律,结合教学实际,紧扣学科本质,突出课堂教学,对一线教学具有很好的引导作用。
一、根据学科特点,融入价值导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试卷结合数学学科自身特点,选取有教育意义的背景素材,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然融入到试题中,引导学生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增强民族自豪感,发挥试题的育人功能。如,第2题以河南博物院镇院之宝之一——北宋时期的汝官窑天蓝釉刻花鹅颈瓶为背景,让学生感受了地方特色历史文化,坚定了文化自信;第3题以“建设学习型社会”为背景,第8题以“组织观看教育部推荐的优秀影片”为背景,第11题以“配发劳动工具”为背景,第13题以“林木良种繁育试验”为背景,这些试题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实,热爱科学,热爱劳动,彰显了数学的育人价值。
二、落实“双减”要求,紧密联系教材,引导教育教学
1.坚持素养立意,落实“双减”要求
试卷依据课程标准规定的“课程目标”与“课程内容”命题,考查主干知识、核心能力、基本思想方法。试卷结构保持稳定,全卷难度适中,搭建难易梯度合理。试卷注重时代性,贴近生活实际,体现人文关怀,关注社会热点。试题表述和设问与学生学习经验一致,易于学生理解,也利于不同水平的学生作答,营造了良好的教育教学评价环境。
2.关注学业水平,引导教学回归课堂
试卷重点考查既在初中数学中占重要地位、又对后续数学学习起重要作用的主干知识及核心内容,侧重考查了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和整体结构,体现课程标准的教学要求,与教材的内容和呈现形式一致。
数与代数部分从实数到代数式及其运算、方程(组)和解方程(组)、不等式(组)和解不等式(组)再到函数。如第1、3、16(1)题考查实数及实数的运算;第5、11题考查代数式及其运算;第7、12题考查方程和解方程(组);第21题考查不等式(组)及其应用。
函数是数与代数部分的主干知识,函数的图象与性质是函数的主体,通过对函数图象的研究,从图形和数量两个角度及相互联系中,凸显出函数的本质特征是联系和变化。如第10题,用图象刻画出运动中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第9、19题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研究二次函数、一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的图形与性质;第22题将实际问题抽象成函数模型后,利用二次函数的图形与性质解决问题。
图形与几何部分以发展学生的空间概念、几何直观、推理能力为核心。如第4题考查了对顶角的性质;第6、14题考查了圆周角定理、切线的性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及勾股定理的内容;第15题考查了直角三角形的存在性问题,并且题目设置为不给图形,要求学生先根据题意画出图形,再进行推理和计算,对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几何直观进行了更深入的考查;第18题把传统的几何证明与尺规作图相结合,考查了用尺规作图作出角平分线,在作图的基础上进行证明,两问之间的联系更加符合逻辑,且在相关知识联系中凸显出角平分线的数学本质;第20题虽是传统的测量物体高度的问题,但通过“自制测高仪”的引入,可以不借助角度、而是利用比例式计算高度,创新了此类问题的解决途径;第23题选取“图形的变化”为主题,对图形的平移、轴对称和旋转等知识进行了整合,该题不局限于对知识本身的考查,还通过创设适切的数学情境,以观察发现、探究迁移、拓展应用为主线,让学生经历从观察发现到拓展应用的过程,有条理地思考问题,并用数学的语言清晰严谨地表达思考过程和结果。
统计与概率部分重点突出对统计全过程及其本质的考查,在数据的搜集、整理和描述的基础上,考查了平均数、中位数、方差在分析数据分布情况时的作用,着重考查了对数据的分析和利用数据中提供的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体现了学生获取信息并进行统计判断的意识。概率则考查了初中学习阶段的核心知识,即用树状图或表格求概率。
3.坚持稳中求变,关注思维发展
一是对关键位置的题目进行了创新,如第10题,在去年跨学科的基础上,变为考查函数图象分析;第15题在去年以三角形与旋转结合为背景命题的基础上,变为矩形背景下直角三角形的存在性问题,而且不给图形,这是一个从未有过的创新。二是对部分常考题型进行了新的调整,如圆相关知识的考查从一个大题变为两个小题(第6、14题);选择题中把常考的图形与坐标变为考查二次函数与一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三是对常考的核心知识进行了拆分与重组,如对解方程组的考查由原来解答题的第(1)问变为填空题(第12题),对阴影部分面积的考查则与反比例函数结合在一起等。这一系列的变化充分体现出河南省中考数学命题去套路化的显著趋势,引导教学回归数学本质,关注学生思维的发展,避免死记硬背,机械刷题,实现了以考促教。
作者:刘瑞利,河南省实验中学
素养立意 巩固“双减” 守正创新 引领教学
——2023年河南省中考数学试题评析
2023年河南省中考数学试卷依据课程标准,坚持“五育”并举,落实立德树人。立意核心素养,立足“三会”目标,关注四基、四能,巩固“双减”成果,加强教考衔接,对一线教学有很好的引领与导向作用。
一、育人为本,巩固“双减”成果
2023年数学试题坚持“五育”并举,落实立德树人,有针对性地引导数学教学培根铸魂,启智增慧。通过精选背景材料、用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充分的数学思考与数学探究,在解决问题的同时,既感受数学的文化内涵与人文承载,也感受到了数学之用、数学之美与数学之慧。如第2题河南博物院镇院之宝之一的“天蓝釉刻花鹅颈瓶”,第8题“组织观看教育部推荐的优秀影片”等。整卷试题守正创新,问题角度新颖,梯度设置合理,强调通性通法;试题难易得当,内容适恰,不偏不怪,计算量适中。在进一步落实“双减”政策的同时,有力地巩固了“双减”成果。
二、素养立意,导向学科教学
试卷严格体现《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的课程目标与评价理念,按照《课标》中“学业质量”的标准要求,科学准确地考查学生对相应学段内容的理解程度和数学核心素养的发展状况,引导学生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充分体现了数学试题的素养立意。
在素养立意的导向下,试题注重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与基本活动经验的考查。在强调基础性的同时,突出考查学科的主干知识。如数与式(第1,3,5,11,16题)、方程与不等式(第7,12,21题)、函数及其图象(第9,10,19,22题)、三角形(第10,18,20题)、四边形(第15,19,23题)等,这些题目在整卷中占有较大比重,与课标对现行数学课程的实施要求高度切合,科学地引导教师严格依据课程标准进行教学,回归数学学习的本质,回归教材,合理把握课堂教学的深度与广度,不随意拔高数学学习的内容与要求,明确了“为什么教”、“教什么”和“教到什么程度”,体现了“教”“学”“评”的一致性。
三、立足应用,强化学科能力
整卷有近二分之一的试题都着眼于数学应用(第2,3,8,11,13,17,19,20,21,22,23共11道题),题目背景设置丰富,既有体现数学与生活之间联系的生活情境,也有体现学科内及学科间知识联系的情境,充分体现了数学源于生活、服务生活的学科特点。试题着力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与数学方法,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这些数学学科核心能力的培养与提高,正是学生数学学习的价值所在。
四、稳中求新,引领教改动向
2023年数学试题沿袭稳中求新的命题风格,在知识点覆盖范围,能力要求与梯度比例等相关指标上保持稳定。在核心知识点的考查方式、问题情景的创设、数学问题的设置角度、思维灵活度的要求等方面有诸多的创新,重点有以下三个方面:
1.对关键位置的题目进行了合理的创新。如第10题,在去年设置跨学科试题的基础上,变为考查函数图象分析,并对传统类似题目进行创新设计,赋予了图形所具有的学科内涵;第15题,在去年以三角形与旋转结合为背景命题的基础上,变为以矩形结合直角三角形的存在性为背景。特别表现在本题无图形呈现,让考生自行考虑图形的空间变化画出图形并进行解答,这是河南中考数学的一种大胆变化(以前该题从没有无图情况);第23题,以“观察发现”→“探究迁移”→“拓展应用”的设计思路,让学生在问题解决的同时,形成结构化的知识体系,用“整体的、联系的、发展的眼光”来思考和解决问题,同时,也直接启发一线教师要加强大单元整体的教学设计,践行单元整体教学。
2.对部分常考题型进行了调整。如考查圆的综合大题变为尺规作图与三角形证明,圆的知识考查放在小题中(第6,14题),把图形与坐标的考查变为二次函数与一次函数的性质考查(第9,10题)。
3.对常考的核心知识进行了合理科学的拆分与重组。如对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考查由原来的大题考查应用变为小题考查计算(第12题);把图形阴影面积放在大题中的某一问,并结合反比例函数进行考查(第19题);对解直角三角形的考查不再局限于利用三角函数值(往往是近似值),而是借助比例式进行求解,降低了繁琐的计算。
以上变化,一方面体现了河南中招命题去“套路”化的明显趋势,另一方面,通过图形与设问的变化,考查学生用数学思维探索、分析和解决具体情境中的现实生活问题,给出数学描述和解释,运用数学语言和方法,综合多个领域的知识,提出设计思路,制定解决方案。这正是《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版)中新增的“学业质量”标准的相关要求。从这点看,这些试题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将有力地引领数学教育教学的教改动向。
总之,2023年河南省中考数学试题既有优良的传承,又有突破与创新。在考查的内容与形式、目的与要求上,与教学实际形成有效衔接。试题难度也符合师生心理预期,对一线教师的教学实践有积极的导向作用。
作者:李秀成,郑州市第八中学
道德与法治
立德树人素养立意 ??价值引领以评促教
——2023年河南省中考道德与法治试题评析
2023年河南省中考道德与法治试卷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统领,认真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聚焦学科核心素养,体现课标新理念,以初中生逐渐扩展的生活为基础,以学生所学知识为依托,有机整合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国情等方面的内容,立足学业水平考试和选拔考试两考合一的实际,综合考查学生的思维品质、核心素养。试题角度新颖,情境真实,任务明确,导向清晰,评价育人和引领教学的功能较强。
一、坚持正确政治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试题突出政治性、思想性,立意、情境与任务坚持正确的政治导向,强化政治认同,发挥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引领作用,着力引导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中华传统美德。结合党的二十大精神和我国现阶段的重要方针政策,引导学生对中国共产党、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认同。
试题中,既有对党的二十大内容的介绍,又有对我国新发展理念的解读;既有对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十周年的关注,又有对“一国两制”、民族团结的重视;既有主题教育的内容,又有调查研究的实践......这些都充分彰显道德与法治课程立德树人的特质和本色,引导学生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中,真正落实道德与法治课程作为德育主渠道的价值追求。
二、关注思维品质培养,依标扣本考查核心素养
试题依据课程标准,着重考查主干知识、核心内容和基本技能。部分试题选自教材栏目板块的开发创造,增加学生亲切感,呈现形式生动多样。试题在情境素材的创设上,真实性和典型性并重,探究性和实践性并举,问题的设计注重开放性和适切性。密切联系社会生活和学生实际,通过问题的思维含量培养高阶思维,提升学生运用所学辨别是非、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考查学生核心素养形成和发展为目标,注重知行合一。
试题中党的二十大精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初中)》、宪法核心知识、河南省情、立法法、反电信网络诈骗法、12355青少年权益服务热线、雷锋精神、“双减”背景下探究式体验式暑假作业设计等题目,情境设置回应社会热点,任务设计聚焦核心素养,寓价值引领于知识考查,是落实课标教材,依标扣本全面考查核心素养的生动体现,也指导教师进一步学习落实课程标准,引导教学用好教材、用足教材,落实“双减”政策。
三、立足实际着意引导,以考促教培育时代新人
试卷坚持守正创新,以时事热点、教学一线实际、学生真实生活为情境创设依据,通过文本、漫画、图片、资料卡等形式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纵览2023年中考道德与法治全卷,非常平和平稳,注重基础知识考查,引导回归教材,指向明确,导向清晰。
试题中,中学生小治向交管部门反映路口红绿灯设置不合理问题引发的分析与辨别;以调查研究的形式考查各学校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初中)》的使用情况;自主设计探究式、体验式暑假作业任务单等题目,以社会发展和学生生活为基础,校内和校外育人机制相结合,立意高远,角度清晰,情境设计巧妙,探究任务丰富,将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政治性、思想性、综合性、实践性体现得淋漓尽致,引导教师用好教材资源,充分发挥了中考对教育教学的导向作用,实现以评促学、以评促教、以评育人。
2023年河南省中考道德与法治试题立意高、落点准、方向正、角度新、选材精、情境真、重实践、养精神,做到了对学生道德与法治学科素养的有效评估,也发挥了以评促教、引导教学的功能。
作者:魏欣欣,郑州市第八中学
培根铸魂育英才 ?启智增慧促发展
2023年河南省中考道德与法治试题评析
2023年河南中考道德与法治试卷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立意高远,紧扣时代,贴近学生,立足素养导向,考查思维品质。沉浸在试卷中,我们不仅能够感受到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跳动脉搏,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的中国力量、中国声音,还能够体验到家乡河南的文化魅力、发展成就,感受到引领学生了解社会、启发学生潜在智慧、激发学生全面发展的时代使命。
一、坚持价值引领,彰显育人导向
试卷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人,用党的理想信念凝聚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党的二十大精神,紧紧抓住“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贯通于立意、素养、素材、情境、设问、选项、答案之中,发挥培根铸魂育英才的作用。比如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提出十周年、党的二十大报告、河南三大考古新发现、12355公益服务热线、“花长”“桌长”等班干部岗位设置、向雷锋同志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初中)》学习情况等。选材丰富,上至国际时事、下至学生生活,从宏观和微观层面引导学生厚植家国情怀,拓宽国际视野,强化责任担当等,彰显了道德与法治学科的育人导向。
二、聚焦五大主题,考查学科素养
试卷以考查学生核心素养形成和发展为目标,充分体现基于核心素养的命题导向。试卷结构合理,考查内容全面,围绕道德品质、心理健康、法律常识、国情知识四大板块,聚焦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法治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国情教育等五大主题,涵盖七八九年级的课程内容,通过对学生知识、能力及价值观的考查,培育学生政治认同、道德修养、法治观念、健全人格和责任意识等核心素养,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第1题以习近平主席的演讲为素材,考查我国的外交政策、国际地位、国际影响等知识,引导学生深刻理解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第5题通过展示澳门发展成就,引导学生体会“一国两制”的优越性。聚焦国情教育、增强政治认同。
第10题,点赞交警柔性执法,强化生命至上、尊重生命的理念,体悟人性化执法的价值,助力学生形成正确的生命观,聚焦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法治教育,培养学生健全人格、法治观念。
第11题以“剩菜盲盒”为话题,引导学生能够选择正确的措施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增强法治观念、责任意识。
第12题,通过具体生活情境的选择,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学会做社会主义道德践行者,培育学生道德修养。
三、立足教学实际,引导教学实践
纵览试卷,没有偏难怪题,素材选择密切联系教材、贴近学生,设问科学合理、没有歧义,是一套立足教学实际的试卷。
试题立足教学实际,开发创造教材栏目板块,如第3题对国防和军队建设的考查;第12、14、15、16题均来自于教材;第19题的情境是对教材栏目的开发,综合考查了七八年级教材内容,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创新性的特点。尤其是第20题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初中)》学习情况的考查,给一线教师以指导:要用好教材、用足教材、用活教材,落实好各项规定性动作,才能切实发挥学科独特的育人功能;要引导学生摆脱对速查等辅导资料的依赖,认真学习教材、掌握教材,提高学科能力,培养学科素养。
试题素材贴近学生生活。既有电信网络诈骗、修改立法法等学生耳熟能详的时政,又有河南三大考古新发现、河南空气质量改善、河南农产品等家乡经济文化成就,还有校园公益服务、比赛紧张情绪、班干部竞选、学校附近交通拥堵、设计暑假作业等情境,着眼于学生的真实生活和长远发展,让学生有熟悉感、亲切感。这些都在引导我们在教学中,要紧扣时代发展、关注家乡建设、立足学生实际。
总之,2023年河南省中考道德与法治试题稳中有变、稳中有新,以课程标准为依据,以国情省情学情为考查点,切实发挥中考两考合一的功能,以评促教、以评育人,必将有效引导道德与法治学科教育教学沿着正确方向发展。
作者:贾琳,郑州枫杨外国语学校
英 语
素养立意 育人为本 学科融合 突出语用
——2023年河南省中考英语试题评析
2023年河南省中考英语试题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积极落实《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义务教育质量评价指南》等文件精神,渗透《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理念,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对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引导,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服务“双减”工作,深化基础性,考查关键能力,发挥中考命题的育人功能和积极导向作用。
一、落实立德树人,体现学科育人价值
命题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体现德智体美劳五育融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考查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同时,注重对学生理想信念、家国情怀、品德修养、知识见识、奋斗精神等方面的考查。试题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引导积极向上的价值追求和健康的审美情趣。考生答题的过程也是接受熏陶和教育的过程。如,听力理解第6-7小题的对话涉及环保主题,引导学生关注自然和周围环境,培养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意识;阅读理解D篇介绍了英国作家所创作文学作品中的角色,有利于考生欣赏文学作品、提升文学素养,引导考生热爱读书,汲取外国文化中的精华;语篇填空第一节作者谈及职业规划时提到想从事中医方面工作,有助于学生认识了解中医药文化,从而自觉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语篇填空第二节展示了外国游客参观过中华文字博物馆后的网络留言,以浸润的方式引导学生增强文化自信,厚植爱国主义情怀。
二、依标命题,服务“双减”政策
试题在考查内容的范围和要求上与课程标准保持一致,词汇、语法均未超出课标范围。如,语篇填空涉及名词单复数、动词不定式和过去分词、形容词比较级、宾语从句和定语从句的引导词等典型语法现象。试题重视对基础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的理解与掌握,考查考生在牢固掌握英语语言知识基础上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如完形填空、语篇填空等题型要求考生在正确理解语篇主旨大意的基础上,关注具体语境中不同词语、句子与整个篇章结构之间的联系,考查考生对英语词法、句法及语篇知识的掌握情况。
试卷的结构、题型、题量及赋分与往年完全一致,试题难度控制合理,整套试卷所选择的语篇材料均为考生所熟悉的话题,情景真实,贴近考生生活, 注重学科关键能力考查。试题创新情境,增强开放性,减少死记硬背和机械刷题,有效落实了“双减”政策。
三、创新试题情境,强化思维考查
试题围绕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三大主题语境,突出以主题为引领,语篇为依托,通过试题素材选取和任务设计创设贴近学生学习与生活及社会实际的情境,确保通过设置开放性、综合性和探究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运用语言知识、文化知识、语言技能和策略方法等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如,补全对话中,交际双方谈论并描述周末去科技中心的活动安排和计划,话题素材鲜活生动,学生需在具体社会情景中对他人作出恰当回应,并得体表达个人情感、态度与观点,提升运用英语以及灵活应变的社会交往能力。书面表达任务情境设定为参与学校校刊英语专栏的“最美大课间,强健青少年”主题征文活动,在描述大课间活动现状的基础上,表达个人观点并提出合理化建议,这道题鼓励学生实践英语学习活动观,引导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达到提高英语学习能力和运用能力的目的。
试题吸收先进的测试理念,通过不同层次的问题设置,体现出考生在真实情境中理解、分析、比较、推断、评价、批判、创新等思维过程和方法。如,阅读理解B篇中所设计的第26-30题,考生需先后完成梳理故事背景、分析人物心理、评价人物性格、推断情节走向以及归纳标题等一系列阅读理解任务,思维活动层层递进,深度理解与学习得以真实发生。阅读理解第35小题,考生需在分析全文后判断文本在英语“教材”单元的出处,需要考生具备逻辑与创新性思维。阅读理解第25题、26题和31题均涉及语篇功能的推断和评价等高阶思维能力的考查。
四、稳中有变,变中求新
河南省中考英语试题总体上保持稳定,但稳中有变,变中求新。“稳”指的是分值、题量、难度系数、知识与能力的覆盖面等基本不变; “变”指的是创新,通过选用全新的语言素材,创设新的设问方式,拓宽考查视角与考查内容,全面考查考生综合语言能力。如,阅读理解第29题,巧妙结合了读写任务的不同特点,引导考生对故事结局进行合理猜测,任务设计视角新颖。
五、拓宽学生视野,渗透学科融合
命题关注跨学科知识在真实语境中的交际运用,努力引导学生关注用语用能力。如,阅读理解第22小题中,考生需运用数学知识计算对应的参与人数;语篇填空第二节与历史学科联合,带领考生走进安阳中国文字博物馆,共同探究中国文字历史发展变化的魅力与特色;书面表达题由真实问题与任务驱动,考生需结合体育活动知识与生活常识,提出个人决策,关注身心健康与全面发展;此外,阅读理解A篇和C篇分别以生物和物理学科融合完成研学和科学探究活动。
六、以生为本,体现人文关怀
试卷图文搭配合理,语言贴近学生。试题先易后难,考生作答时易于入手而又有一定挑战,有利于不同语言能力的考生充分发挥自己水平,顺利完成考试,让中考过程成为考生们的一次美好、难忘的回忆。
作者:何振锋,郑州市金水区教育发展研究中心
素养立意 引领教学 学科融合 启智育人
——2023年河南省中考英语试题评析
2023年河南省中考英语试题依据英语课程标准命题,在保持题型、题量、分值、结构等方面稳定的前提下,力求“稳中求变,变中求新”,促进英语教学改革。试题体现科学与严谨,开放与探索,注重思维能力与层次考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强化育人功能和价值导向,较好地考查了初中学生英语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一、选取多元素材,渗透学科育人价值
中考英语试卷坚持目标导向,基于《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培养目标,在语言素材选取、命题立意设计、考查目标确立等方面充分彰显了立德树人,培养考生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育人价值和导向。
听力理解涉及环境保护话题,谈论集体登山后清洁场地的行为习惯,让考生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中感知并学会敬畏自然;阅读理解B篇讲述了一个小男孩无意中发现了小松鼠藏在山洞里的山核桃,并装进自己的篮子带回家,随后爷爷让小男孩换位思考,润物无声地帮小男孩明白了窃取他人劳动成果是不道德的,帮助小男孩纠正了错误行为。完形填空描述了作者手工制作器具后的经历,旨在激发并引导考生乐学善思,勇于实践。
二、坚持素养立意,考查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试卷较好地体现了在考试评价过程中发展学生语言素养的作用,重点考查了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即语言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阅读理解D篇要求考生在厘清语句、语段间的逻辑基础上分析并辨识语篇结构,将缺失语句还原,确保语义通顺、内容完整、逻辑清晰;书面表达需要考生根据写作要求,借用目标语言,结合相关主题和自身经历,用词和语法结构准确、表意清晰且意义连贯,从而达到预期写作目的。试卷对考生语言理解和表达能力的考查相辅相成,任务设计科学合理。
三、创设任务设置,聚焦关键能力考查
阅读理解B篇第29小题巧妙结合了读写任务的不同特点,引导考生对故事结局进行合理猜测,任务设计角度新颖,有效提升并考查学生的高阶思维;阅读理解C篇第35小题,考生需在阅读文本内容并分析文章体裁后判断文本可能出处,问题设置以独特的表达方式较好地提升了学生的逻辑性和创新性思维。
四、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构建真实语言情境
试题以与考生学习、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类现实性和实践性问题为内容,创设了真实的语言情境,引导考生不断提高用英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意识。
补全对话谈论并描述周末去科技中心的计划和安排,话题素材来源于生活,考生需在具体情境中对他人做出恰当回应,并得体表达个人情感、态度和观点,因此考生需要不断提升运用英语和交际的意识和能力;书面表达要求考生在描述大课间活动现状的基础上,表达个人观点并提出合理性建议,旨在引导考生联系生活,在对真实问题的观察和思考中表达自己的观点与态度,并在提出建设性建议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推动校园生活和文化多元发展。
五、学科有机融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试卷秉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课程目标,本着学科融合的原则,尝试引导学生由书本走向更广阔的现实世界。整套试卷将核心价值、学科素养、关键能力和必备知识等内容的考查有机结合,体现基础性、综合性和应用性,并体现出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
阅读理解A篇通过与生物学科巧妙结合,向学生展示了在植物园进行的观览与研学活动;阅读理解C篇对比风能、水能,引入自行车发电这一新型能源并介绍其发电原理,引导考生关联物理等跨学科知识与常识进行积极思考,在融会贯通中开阔视野并全面发展;整套试卷有效地发挥了学科融合,协同育人的价值。
作者:额尔敦朝鲁,郑州市第八中学
生 物
强化育人导向,发展核心素养
——2023年河南省中考生物学试题评价
2023年河南省中考生物学试题命制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发挥学科育人价值,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试题内容严格依据课程标准,通过创设真实情境,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国家粮食安全、生命安全与健康等有机融入试题,突出考查学生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既注重内容的全面性,又突出对重要概念的考查。
一、紧扣课程标准,严格依标命题
试题以《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为依据,以学科知识内在逻辑为主线进行命制,体现新课程理念,考查范围全面,紧扣课程标准规定的课程目标、内容要求、学业要求和学业质量,贴合教材内容,对以后的生物学教学设计与实施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如第7题,以从卵细胞产生到胎儿出生的思维导图为情境素材,考查学生对人的生殖和发育过程的理解;第12题,以番茄嫁接为情境,考查学生对植物无性生殖原理的理解和应用。
二、突出重要概念,考查生命观念
试题注重考查生命的物质和结构基础、生命活动的过程和规律、生物界的组成和发展变化、生物与环境关系等方面的概念、原理和规律,以及利用这些内容理解或解释生物学相关现象、分析和解决生物学实际问题的意识和思想方法。如第4题以人体的四种基本组织为情境,在给出功能的前提下,引导学生识别出对应组织,突出结构与功能观的考查;第22(1)题和第24 (3)(4)题分别以稻田生态系统和湿地生态系统为情境,考查学生的生态观,培养保护环境的正确价值观。
三、重视探究实践,发展科学思维
科学探究是学习生物学的重要方式,跨学科实践是扩展视野、增强本领的重要途径。新课程理念强调教学过程重实践,跨学科实践是义务教育新课标新增的亮点之一,今年中考生物试题体现出这一变化。如第23题,以人体血液循环模型制作为情境,要求学生分析模型中各部分的结构并对模型提出合理的改进建议,引导学生运用生物学、物理、技术、工程学等学科概念,优化模型制作方案,注重实践育人,体现对实验探究和跨学科实践活动的要求。第21题和第25题,以真实的科学研究为试题情境,考查学生分析证据、得出结论的能力,培养尊重事实证据,探讨真实情境中的生物学问题的科学思维方式。第25题还通过设置分级赋分,考查学生基于真实数据和曲线图进行逻辑分析的思维水平,以及科学、准确地进行语言表达的能力。
四、强化态度责任,培育时代新人
态度责任关系到知识和能力的正确运用,是生物学课程育人价值的重要体现。试题注重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勇于质疑的科学精神,关注健康生活的态度和行为习惯的养成,以及参与个人和社会事务的讨论,解决生产生活问题的责任担当。如第8题,通过考查眼和耳的结构和功能,引导学生科学用眼护耳;第20题,通过分析不同的生活方式,引导学生形成健康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第24(4)题,引导学生思考保护生物多样性、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方法,关注生物学知识在社会生产生活中的应用,积极参与社会议题的讨论。
五、厚植家国情怀,渗透人文素养
我国历史悠久、文化深厚、资源多样。试题结合中医药、传统典籍、文化艺术、地方发展特色等内容,利用我国在生物学方面的探索、发现和成就,引导学生领略中华民族智慧,厚植家国情怀。如第9题,以中药石地钱为命题材料,考查植物的多样性;第14题,利用我国的剪纸艺术为情境,考查动物的生殖方式,充满了浓郁的民族文化气息;第19题,以《齐民要术》中制作泡菜的过程为情境,在考查生活中的生物技术的同时,弘扬民族文化,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第21题,以革命老区——信阳共建生态农业、实现乡村振兴为情境,通过分析水稻开花和结果过程、环境因素对水稻光合作用的影响,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树立建设家乡的志向。
综上所述,2023年河南中考生物学试题能够凸显学科特色,展现科技、文化、生态等发展新态势、新成果,引导学生领悟科学精神、践行健康生活、培养劳动素养、增强社会责任,能够准确评估学生的生物学科学业水平,引领教学改革方向。
作者:刘杰,郑州市金水区教育发展研究中心
促发展育人为本 重素养引领方向
——2023年河南省中考生物学试题评价
2023年河南省中考生物学试卷整体结构稳定、难易适当、稳中有新,充分体现生物学课程评价理念,准确把握学业质量标准的要求,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价值取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试题体现素养立意,注重考查核心知识和关键能力,形式多样、素材丰富、情境真实,能够发挥评价育人、导向教学的功能。
一、育人为本,坚持素养立意
围绕学习主题和大概念,结合学生熟悉的学习、生活实际,任务适切,让学生真实感受到学习知识的价值意义。如第21题,以全国著名革命老区——信阳的农业生产实践为大情境,以齐心共建生态农业,实现乡村振兴为背景,以水稻生产为命题载体,综合考查绿色开花植物的一生、光合作用的影响因素等重要概念。
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时代、关注生活,让学生在审题和答题的过程中受到感染。以核心素养为试题设计的方向和依据,实现立德树人目标的转化落地,充分体现生物学课程的育人价值。如第24题,对学生进行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环境的教育,且以图配文,引导学生树立生态文明理念。第25题,强化态度责任,引导学生在科学态度、健康意识和社会责任等方面要自我要求和主动担当。
试题体现了生物学的人文教育价值,引导学生领略中华民族智慧, 渗透人文素养,厚植家国情怀。如第14题,结合我国悠久的民间艺术——剪纸,设置问题情境。第19题,从《齐民要术》中制作泡菜的记载,提出相关的生物学问题。
二、强化基础,落实课标要求
试题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立足课堂,引导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夯实基础,挖掘教材中各栏目的潜能,帮助学生实现对重要概念、规律的建构,充分体现教学评的一致性。如第17题,以健康与疾病相关的素材为问题情境,围绕相关重要概念进行设问,综合考查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的区别与联系,病毒的主要结构和生活方式等。如第21题、第22题,均设置了贯穿式情境,综合考查学生对相关重要概念的理解和掌握,并利用所学知识解释生产生活中常见的问题。
试题选取契合初中生心理特点和认知能力,体现新课程标准中的课程目标、内容要求、学业要求和学业质量要求,凸显科学性和规范性。如第2题,选用生物学研究常用的植物拟南芥为情境素材,考查学生对细胞结构及其功能的理解。如第6题,以临床常用药甘露醇的作用机理为命题情境,考查了泌尿系统的组成和功能,落实生命观念这一生物学核心素养的达成情况。
三、守正创新,发展科学思维
试题充分尊重初中学生个性发展的特点,角度新颖、内容丰富。在保持稳定的基础上,提高试题的探究性、开放性和综合性,通过在现实情境中解决真实问题的探究活动或跨学科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加深对生物学概念的理解,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如第23题,以模型制作为设计情境,让学生对制作的人体血液循环模型提出改进建议,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已具备的知识和技能,优化模型制作方案,发展批判性思维,同时体现跨学科实践的特点,渗透工程学原理,落实“用中学、做中学”的理念,实现实践育人、课程育人。
试题内容科学准确,情境设置新颖恰当,较以往更注重开放性。如第23题的模型改进建议,第24题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做法,第25题的健康生活方式等,进一步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和思维提升。第25题,以真实的科学研究为试题情境,分层考查学生的认知水平,促进学生思维的进阶发展。
四、以评促学,引领改革方向
新课程的评价理念由“对学生学习的评价”转向“促进学生学习的评价”。试题充分发挥考试评价对日常教学的正确导向作用,以评促学,引导师生探索基于情境、问题导向、深度思维、高度参与的教育教学方式,实现学业评价促发展。如第8题,通过考查眼和耳的结构和功能,引导学生养成科学用眼护耳的好习惯。再如第10题,选取太空椒为素材,有助于引导教师和学生关注教材、理解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试题能科学评估学生的学业表现,反映生物学核心素养的落实情况。如第4题,要求学生根据不同组织的形态结构推断出与之相适应的功能。第21题中,引导学生认识到水稻中的有机物依赖一定的结构进行运输与储存。
2023年河南省中考生物学试题依标扣本,注重基础性;关注生活,体现时代性;注重整合,提高综合性;问题导向,突出科学性。能够科学评估学生的生物学核心素养,有效引领生物学科课程建设和学科教学。
作者: 王曦,河南省第二实验中学
地 理
彰显学科本质 ?评价育人融合
——2023年河南省中考地理试题评析
2023年河南省中考地理试题在保持往年特点的基础上,稳中求变,变中求新。立足地理学科本质,聚焦学科素养要求,把握时代脉搏,注重情境创设,深挖育人价值,较好地体现了评价的导向性,落实了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一、凝练情境素材,挖掘育人价值
试题以学科素养为立意,以人地关系为主线,紧密结合学科内容,选择反映国家经济发展、科技进步、生活生产实际等话题为命题素材,材料鲜活、时代感强。围绕命题方向,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完成试卷的同时感受到国家发展的伟大成就和中华民族传统的魅力,树立人地协调观,认识国际合作的重要意义,充分体现了地理学科独特的育人价值。
第17~18题以全球首台半潜式养殖平台和“粤海粮仓”为素材,创设情境,展现了我国在海洋资源开发方面的巨大成就,增强学生的海洋国土意识。第19~20题选择了乡土区域——河南方城县,巧妙地把“鏖战独树镇”的革命故事和南水北调工程两个素材结合在一起,帮助学生感悟当地在历史上的牺牲精神和新时代的奉献精神,激发了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第9~10题选取南极科考站建筑外观采用中国传统红灯笼造型的素材,第15~16题讲述“浙东唐诗之路”与现代高铁相遇相融、相得益彰的故事,让学生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坚定文化自信。
第24题以中非在航天基础设施建设、共享卫星资源等方面的合作为素材,讲述了中国和非洲国家优势互补、共建互惠的合作关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展现大国担当。
第2题选用了不同地区的纪念邮戳,让学生在方寸之间欣赏祖国山河景观,加强美育渗透。第23题环法自行车赛,在圆点衫的激烈角逐中、在沿线景观的视觉享受中,让学生领略到体育的魅力和乐趣。
二、依据课程标准,突出主干知识
试题以课程标准为根本依据,依标设置考查内容、认知水平和试题难度。试题关注课标的均衡分布,覆盖了课程内容的全部一级、二级主题。注重考查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突出对主干知识的考查,对日常教学具有良好的导向作用。从知识点覆盖看,试题涉及地球运动、地形图的判读、人口分布、地理位置描述、气候、农业、工业、交通、自然灾害、人地关系、生态保护、可持续发展等,涵盖了大部分初中地理教学的核心内容。从考查地域看,试题涉及南美洲、非洲、极地地区、印度、新西兰、法国等世界区域,同时涉及南方地区、黄河流域、广东省、四川省、河南省、西藏自治区等中国区域。考查内容全面,区域多样,让不同能力的学生都有发挥空间。
三、考查地理思维,渗透学科素养
试题避免过多事实性知识的记忆,强调灵活运用地理知识和方法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突出地理思维和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等学科素养的考查。
第21题以西藏充分发挥水资源优势,助推“西藏好水”走向国际市场为情境,让学生阅读图文资料描述西藏水资源的特点、分析水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措施。引导学生从区域视角认识饮用水资源开发,综合思考地形、气候等自然要素和人类活动的相互作用,正确看待人地关系,从而有助于地理思维和核心素养的测评。
四、图表类型多样,体现地理特色
地理图表既是知识的重要载体,又是解决地理问题的工具。试题排版美观、图文并茂,图表科学、美观、简洁,注重引导学生从图像中获取有效信息、解决地理问题,体现了地理学科特色。
试卷共提供了15组图表,涵盖了轮廓图、分布图、地形图、统计图、景观图、示意图、思维导图等,区域尺度全面,类型多样。其中第19~20题图9和第24题图14都采用了不同尺度地图组合的方式呈现,增强学生对空间感的认知,降低了读图难度。第24题图15用示意图的形式展现卫星的应用领域、直观地清除了学生可能出现的情境盲区。第22题图11用拟人化的自白介绍了竹子的生长习性和用途,让图形说话,体现内容和形式的结合,照顾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学习兴趣,利于学生高效获取所需信息。
五、答案设置合理,评价标准科学
试题按照科学性、合理性、可操作性等原则设置答案,答案表述规范、清晰,无科学性错误。在充分了解学情的基础上,结合经验预设学生可能的作答表现,开放性的评价标准给学生充分的答题空间。第23(3)题答案从三个等级赋分,最高层级要求结合地域情况,呈现出完整清晰的分析过程,避免了学生用套话和答题模板作答,能有效地甄别出学生的能力水平。
作者:张红琴,郑州市郑东新区外国语学校
2023年河南省中考地理试题评价
2023年河南省中招考试地理试卷全面对标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落实“双减”政策要求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依据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要求,以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为导向,注重试题的科学性、创新性,彰显地理学科育人价值,考查学生的关键能力和学科素养,较好地体现了考试评价对中学地理教学的导向作用。
一、聚焦立德树人,凸显价值引领
试题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通过精选素材,将人地和谐共生、全球视野、合作共赢、发展新理念、优秀传统文化等融入地理能力的考查,设计跨学科内容如生态、科技、历史、语文等角度,渗透“五育”并举,体现新课标导向,突出考试的价值引领和育人功能。
1.传递人地和谐共生新发展理念。如第13~14题以我国陕西榆林市韭园水土保持为情境,通过递进的问题探究将人地协调观巧妙融入试题内涵和设问中,引导学生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体悟人地和谐共生的可持续发展观。传承生态文化,树立人地协调观。
2.彰显互利共赢的国际合作理念。如第24题选取中非航天领域的合作为典型案例,通过由表及里的探究,彰显互利共赢的国际合作理念。引导学生了解我国与世界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合作,树立全球意识,运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看待当前世界。
3.传承和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如第15~16题讲述“浙东唐诗之路”与现代高铁的耦合,让学生品味地域景观与诗歌文化契合。如第9~10题呈现了中国传统红灯笼造型在南极科考建筑外观设计中的应用,红色视觉识别度高,蝶形减低风速,高架应对积雪掩埋,体现传统设计与现代科技完美融合,增强民族文化自信。
4.传承革命文化,赓续红色血脉。如第19题通过河南境内长征行进方向示意图和独树镇周边地形等高线示意图,在空间尺度的转换中,再现“鏖战独树镇”的地形格局,引导学生探究战斗中的红军面临的不利困境,感悟红军战士不畏艰险、英勇无畏的长征精神,守护长城路,走好新长征。
5.体现五育并举,倡导美好生活。试题坚持德育为先,提升德育为先,加强美育、体育教育内容。如第2题引导欣赏邮戳、二七塔、慕田峪长城、回归线纪念塔、天涯海角等景观简约清雅,给学生以美育熏陶;第23题的自行车赛事让学生感受竞技运动和骑行乐趣。
二、立足核心素养,考查关键能力
1.贴近学生生活,落实以生为本。呼应“双减”政策要求、充分考虑疫情防控等因素影响。试卷整体照顾到课标内容要求的均衡覆盖,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优化试题设问、信息量,减少干扰选项、增加新颖度,减低逻辑复杂度,符合学生学习实际。如第1~2题选取常见信件包裹上邮戳与中国地域文化景观;第3~5题设计考查学生大洲自然和人文环境及影响;第6~7题设计养牛业为探究主题;第17~18题以广东省水产养殖业来探究地理环境及影响;第24题基于思维导图作答,简化了吉布提发射场的优势条件,使逻辑复杂度大大降低。
2.突出主干知识,考查核心素养。试题以课程标准为根本依据,试卷实现了课程内容一、二级主题全覆盖,突出了学科的主干知识。如第21题讲述“西藏好水”区域品牌的开发故事,探究水资源时空分布及其对社会经济的影响。青藏地区是必学区域,饮用水是学生日常用品,引导学生从饮用水资源开发角度综合思考地形、气候等自然要素和人类活动相互作用,正确看待人地关系,较好体现了素养测评的导向。
3.科学设计任务,注重能力考查。试题凝练探究主题,依托图文材料建构的试题情境,建立脉络框架、主题统领,避免探究活动无序、凌乱。鼓励学生通过具体的问题分析自主建构、提出观点,较好发挥了综合题考查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功能。第23题以“法国自行车的魅力”为主题开展“云研学”,从读图判读、简述影响、分析条件、概括经验四方面层层递进设问,较好体现对能力层级分级判定的评价导向。
三、优化主题情境,地理画卷探究
综合题均呈现从主题出发,由自然延伸的逻辑链中的若干问题形成较深层次问题组或问题链。如第20题考查等高线的情境判断。第23题设计通过图文资料分析宜宾竹资源丰富原因、说出竹子在生活中的用途、判断相关说法、设计竹元素的宣传标语的问题链。全卷共有15组图,涉及区域图、统计图表、等值线图、知识结构图、景观照片、示意图等,要求学生在地理学科特色画卷中结合实例阐释分析,从实例的适切性、地理术语的准确性以及语言表达的逻辑性等方面区分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水平。
四、合理编制答案,采分采意结合
试题按照科学性、合理性、可操作性等原则设置答案。综合题从语言规范、清晰、专业、无知识性错误等角度开发评价量表。综合题评分标准设计采取 “采分”和“采意”相结合。在充分调研学情基础上结合教学经验确定学生表现评价标准。如第23(3)题的答案设计以结合地域具体作答,呈现清晰分析过程为最高等到与情境无关为最低等的分层赋分,旨在有效避免教与学中“八股”现象,促进学生能力发展水平,确保地理学习与真实的生产生活相结合,让教与学更加灵动,对教学产生明确导向。
总之,试卷较好体现了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以核心素养培育为宗旨,落实党的二十大提出中国式现代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厚植家国情怀,赓续红色血脉,坚持德育为魂,能力为重,创新为上。清晰体现教—学—评一体化的课改要求。引导老师们今后教学要坚持素养立意、重视真实探究情境创设,培养学生运用地理工具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进而全面培育学生地理核心素养。
作者:王喜峰,河南省实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