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唯一!点赞“钉子老师”

  

  最近

  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铁道工程学院

  副院长张震宇的办公室

  总是隔三差五有应届毕业生过来

  他们高兴地跟张震宇分享着

  大学三年来的收获

  “张老师就像一颗钉子

  做任何事情都有一股钻劲儿

  他讲课延展性很强

  喜欢用案例来教学

  比较吸引人”

  这是学生对张震宇的评价

  去年12月

  张震宇带领武汉铁院教学团队

  拿到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

  教学能力比赛一等奖

  系湖北唯一获奖高职团队

  

  01

  推着“探伤小车”走进课堂

  虽是理工男

  但张震宇酷爱看文史哲类书籍

  家中藏书达1500多本

  足足装了六面书柜

  因为涉猎知识广泛

  他的课堂常常妙趣横生

  为了调动学生积极性

  他将普通的理实一体化课程

  改革成“临场课堂”

  

  6月最后一堂课

  张震宇正在教学生

  如何使用铁路探伤仪

  他推着钢轨探伤设备探伤仪

  走进课堂

  学生被分成小组完成工作任务

  将岗位工作任务变成具体学习情境

  同时让上手快的学生变成“专家”

  让学生教学生

  而VR头盔等数字化设备的加持

  让学生可以观看

  工人在一线的“现场直播”

  多重buff叠加

  打造高效课堂

  大一学生姚亚辉直呼太有趣了!

  

  课外

  张震宇还抽时间去参加学术论坛

  他主导引进的三维激光扫描仪

  是工程领域高效率

  高精度的智能化检测设备

  大大提升了教学效率

  01

  拿下湖北高职唯一一等奖

  张震宇说获奖太不容易了

  去年备赛的场景仍旧历历在目

  他的团队以《钢轨维护》为课题

  通过PBL(Problem-Based Learning)

  教学方法

  采用临场课堂情景式教学

  设置模拟情境开展探究式学习

  因为疫情

  他们在实训工厂封闭了四十多天

  教学实施报告一次次地被推倒重来

  不断修改

  让成员们多少有点气馁

  作为团队负责人

  张震宇充满了必胜的信念

  一次失眠到早晨5时

  张震宇看到了一档铁路纪实节目

  由此萌生了一个灵感

  他以线路维护背景为案例

  将思政教育结合工作任务

  创建了“情境思政”

  新式工科课程思政体系

  最终武汉铁院团队

  从湖北29支决赛队伍中脱颖而出

  斩获一等奖

  系湖北高职唯一

  不仅比赛成绩喜人

  同在一起备赛的学生还收获颇丰

  已被武汉铁路局录取的黄骏说

  这一次参赛

  他学到了不少实用的岗位技能

  今年他刚刚毕业

  对未来的工作充满干劲儿

  01

  跟学生同吃同住手把手教技能

  张震宇曾经在武汉一所职校做老师

  毕业于这所职校的李志龙对记者说

  张老师身上有“钉钉子精神”

  做任何事情他都很能钻研

  正是这样一份全情投入

  张震宇每学期教学质量考核

  均获评优秀

  连续获得“优秀教师”

  “我最喜爱的教师”

  “师德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并且影响了不少学生

  

  黄骏回忆

  教学能力比赛期间

  他们把宿舍搬到了实训工厂

  当时张震宇和他们同吃同住

  手把手地教他们操作技术设备

  学生余孝凤上过张震宇的思政课

  大受鼓舞

  自己主动申请到条件极为恶劣的

  川藏铁路建设工地做技术员

  李志龙曾是退役军人

  上过张震宇的职业规划课程

  还没毕业就已经明晰了人生规划

  目前已经是铁四院浙江分公司的

  项目总监

  更难能可贵的是

  张震宇对铁路行业充满着热爱

  他的父亲是一名铁路从业者

  上学时

  他经常跟着父亲到处“打卡”铁路

  当了老师后

  他更是把周末泡在了铁路一线

  郑西线、京沪线、石武线

  沪苏通长江大桥

  全国十几个大型铁路的大型作业区

  .......

  都留下了他的身影

  拍照片录视频

  他的电脑里存了大量的影像资料

  为了近距离观看盾构机如何作业

  他还钻进了

  武汉地铁7号线北延线的隧道

  “我发现这些东西对教学很有用”

  因为做任何事情都很能钻研

  具有“钉子精神”

  学生们都亲切地称呼

  张震宇为“钉子老师”

  张震宇开心地说

  喜欢学生的老师

  最受学生喜欢

  他立志要为工程行业培养大批

  有情怀、有担当、留得住的人才

  好老师如群星闪耀

  照亮孩子人生之路

  

  来源:极目新闻(记者:刘玉琴)

  摄影记者:黄士峰

  通讯员:刘莉琳

  编辑:罗婷?黄琳

  审核:苏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