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语文一直作为主要学科,却总是不被学生和家长重视?

  作为一个培训机构的语文老师,屡次遇到家长以学生其他培训太多为由取消语文课的情况。除了担忧自己和课酬挂钩的收入是否够温饱以外,我更心寒地是家长对语文普遍的不重视:不管孩子语文成绩原本是好是坏,既然其他培训不可缺,那就牺牲语文吧! 我要怎么做,才能让学生明白,语文可以是舌战群儒的慷慨激辩,可以是托物言志的诗意表达,可以是情真意切的内心独白,可以是重于千钧的历史传承……

  一位呼友发出这样一张试卷和题目,问我为啥还要学语文,我是这样回答他的。

  我的孩子上小学一年级的开学典礼上,一位老师说“得语文者得天下”,我不以为然,但随着孩子年级不断升高,现在我深以为然。

  因为应试的需要,语文要考试,所以必然会出类似标准答案,把原本主观评判的东西做出标准答案,这本身并不容易,所以出现了类似这张试卷上的这种题目,这种题目的出现,往往让人觉得矫情和费解。但这与学不学的好语文并无直接的关系。

  语文习题和语文教授,本质都是在教你理解文字、编辑文字的能力。要知道,这世上所有的经验和感知(包括所谓知识)都需要经由文字来传递,所以这就要求文字要力求准确,也要求阅读文字的人要理解一致。

  所以请不要把语文学习理解为矫情的题目,更应理解为对文字与表达能力的深入学习。

  当你工作之后,你会发现,工作成绩要用文字和语言来汇报与呈现,工作过程要用文字与语言与他人协同互动,新知识与新能力需要借由阅读来获取。这时候往往《沟通能力》、《汇报能力》、《演讲能力》的课程层出不穷,收割不断。但是本质上,都是你在学校阶段一直在训练的东西。

  有时候数学或物理题目做不对,是因为题目理解不到位(语文没学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