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临床化作“活讲台”,他谱写医学教育最美教科书

  他是人民的安全卫士,更是学生的授业良师。22年来,他坚守传染病防治一线,牢记师者初心、医者仁心,以实际行动带领学生潜心科研、用心治学,率身垂范培育医学人才。他就是南华大学硕士生导师、南华大学附属南华医院传染病学教研室主任、感染科主任钟哲峰。

  “救治生命只有0分和100分”

  “钟老师,我不服!为什么我是0分,按照评分标准,我至少可以拿50分。”2019年6月,在南华大学附属南华医院临床技能培训中心模拟考试中,钟哲峰毫不留情地给即将参加比赛的学生王浩打了零分。王浩很不服气。

  “救治生命只有0分和100分。”钟哲峰坚持自己的观点。原来,王浩在操作中,将本该完成的左胸穿刺做成了右胸穿刺。虽然消毒、麻醉、穿刺等步骤都是规范的,但这样的错误在临床操作中是致命的。

  钟哲峰语重心长地说:“临床上,面对真实的患者,如果穿刺过程中把左右弄混,这位患者可能会出现大出血、气胸等危及生命的情况。抢救不及时,还可能会有生命危险。所以,我根据临床医生的标准来要求你,而不是考试的标准。考试,你可以重来,患者的生命却没有第二次机会。”钟哲峰教育王浩,“你选择了从医,走上了临床的道路,医者仁心,敬畏生命是你终身的必修课。”

  这件事以后,平时嬉皮笑脸、有点吊儿郎当的王浩变了。他对医生这个职业充满敬畏,对钟哲峰等教学老师更尊敬,对患者更用心,哪怕这名“患者”只是模拟操作中不能言语的模型。“钟老师不单教授了我临床知识,更指导我如何成为一名合格的医生。”现在的王浩已经硕士毕业,即将前往南方医科大学继续攻读博士学位。

  “一个都不能掉队”

  2018年1月,钟哲峰在挑选临床技能竞赛种子选手中,发现郴州实习队的何家宝很有潜力。但何家宝在操作过程中总会不自主地手抖,这大大影响了他的实践操作成绩,也使他萌生了退赛的念头。钟哲峰不许一个队员掉队。经过了解和分析,他认为手抖源于紧张、不自信还有对各项临床技能不熟练。

  “每一个医学生都是潜力股。何家宝思维清晰,有很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多加训练,提高心理素质,以后一定会是一个优秀的临床医生。”钟哲峰多次私下找何家宝谈心,引导他平稳积极应对;给他开小灶,手把手教授动作。一次不行就两次,一天不行就两天……终于,在钟哲峰的坚持鼓励与指导下,何家宝迅速成长,逐渐克服手抖的问题,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又一个标准化动作。

  如今的何家宝已经是南方医科大学的在读博士,他曾在自己的微信朋友圈中这样写道:“钟老师教会我坚持医学志向,也让我懂得医学之路的艰难曲折,需要不懈的付出与经久的坚持。我一定会在将来的工作中把这样的精神传承下去。”

  “像一束光,指引着我的从医路”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来势汹汹,南华大学附属南华医院是衡阳地区唯一定点救治医院,需要组织专家团队深入疫情防控第一线。“2003年非典我进过隔离区,这次新冠肺炎让我上吧!”作为感染科主任,尽管钟哲峰深知这场战役的艰辛与危险,他还是第一时间站了出来。从健全发热门诊到设立隔离病房到改造新冠肺炎收治病区,钟哲峰和他的团队夜以继日地工作,每天穿着厚厚的防护服工作10多个小时。在30多天里,钟哲峰和他的团队用了1个多月的时间清空了所有疑似患者和确诊病人,实现了患者0死亡和医务人员0感染的终极目标。

  2020年3月,钟哲峰从隔离区出来。目前在武汉大学读博、与他有着14年师生情谊的学生蒋莉接棒走进了隔离区。“老师已经为我做出了示范,我要同他一起战斗!”蒋莉激动地说,“钟老师就像一束光,指引着我的从医路。我遇到了光,我想追上光,更想成为光,照亮他人。”

  钟哲峰拥有丰富的临床经验,积累了无数的临床案例。他将案例融入课堂教学中,用“讲故事”的方式引起学生的共鸣,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在钟老师的课堂上,我们觉得他不是我们的老师,也不是科室主任,而是我们的好朋友,和他相处的感觉就像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蒋莉这样评价钟哲峰。每次下课,同学们总是意犹未尽,也每每对钟哲峰的授课报以最热烈的掌声。

  钟哲峰多次被授予南华大学“优秀教师”、南华大学“十佳优秀教师”、南华医院“优秀培训老师”、南华医院“优秀教师”等称号。先后主持省、市级课题4项,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其中北大核心7篇、SCI2篇,成为学生不断创新、潜心科研的标杆。(通讯员夏文辉 陈星丞 罗佳丽)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