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平安更加可触可感 看浙江如何实践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张倩 李洁
改革、发展、稳定,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三个重要支点,三者缺一不可。
回眸本世纪初,浙江经济社会迎来加速发展的黄金时期,也更早遇到一些普遍性矛盾和问题。2004年,时任省委书记习近平高瞻远瞩作出建设“平安浙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决策部署,并将其作为“八八战略”深化细化具体化的重要体现和深入实施“八八战略”的重要保证。
自此,浙江率先开启了平安中国建设在省域层面的实践探索。20年来,浙江践行“八八战略”,建设平安浙江,以漂亮的“交叉线”交出了经济快速发展、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的浙江答卷,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明显增强。
2021年,党中央、国务院赋予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光荣使命,明确提出高水平建设平安中国示范区。今天的浙江,自山至海、从城到乡,山水人文交相辉映,人民生活富足安康,平安不仅成为突出优势,更成为一种文化符号。
回溯历程,浙江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坚定不移沿着习近平同志开辟的平安浙江建设道路砥砺前行,认真处理好改革发展与稳定、富民与安民、管理与治理的关系,以平安浙江建设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实现高效能治理,为平安中国贡献浙江力量。
“两张报表”
让平安更加可触可感
“没有平安的浙江,就没有全面小康的浙江;没有和谐稳定的浙江,就没有繁荣富裕的浙江。”
新世纪之初,率先发展的浙江,遭遇“成长中的烦恼”:经济增长的“弓张弦满”所付出的社会成本和代价陡增,社会治安、公共安全等问题凸显。这些问题的显性化,和群众越来越高的预期,又构成突出矛盾。
习近平到浙江工作后敏锐察觉,“对这些矛盾和问题,必须高度重视,认真解决。否则,癣疥之忧将酿成心腹之患,蝼蚁之穴将损毁千里之堤。”
如何解决?彼时,浙江的党员干部中出现两种态度:一种认为这是经济高速发展非交不可的“学费”,不必上纲上线;另一种认为改革与发展都没有稳定重要,当个“太平官”正好。
对此,习近平思考得很深入——必须建立健全一整套良好的和谐社会运行机制。2004年1月29日,习近平在省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上,首次明确提出“平安浙江”的设想。
什么是平安浙江?怎样建设平安浙江?习近平紧锣密鼓组织开展调查研究、充分讨论。同年5月10日,省委十一届六次全会审议通过《中共浙江省委关于建设“平安浙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决定》,平安浙江战略决策落地生根。
从提出构想到全面部署,短短3个月,浙江率先迈出了平安浙江护航发展稳定之路,开启了平安中国建设的浙江实践。
成效很快显现。时任杭州市下城区区委书记翁卫军至今记得,自己走上领奖台的那份欣喜。2006年3月底,省委召开建设“平安浙江”电视电话会议,对第一批省委、省政府命名的“平安市”和“平安县(市、区)”授牌,下城区榜上有名。那年,下城区的刑事案件总量第一次出现下降,真正实现了“经济报表”和“平安报表”两手抓、两手都硬。
如今,杭州市拱墅区区委书记李志龙接过接力棒,捧回了全省首批“二星平安金鼎”。这也是现阶段我省各地在平安建设领域所能拿到的最高荣誉。
放眼全省——
社会政治稳定、治安状况良好、经济运行稳健、安全生产状况稳定好转、社会公共安全、人民安居乐业,“大平安”理念彰显平安浙江鲜明特质;
“抓经济促发展是政绩,抓稳定保平安同样是政绩”,“一把手”工程凝聚平安浙江强劲动力;
一手拿“经济报表”、一手拿“平安报表”,“两张报表”推动平安浙江可触可感;
8个维度近100项指标,“平安考核”推动平安浙江落地建设落实。
20年来,浙江践行“八八战略”,在改革、发展与稳定中寻求最优解,走出了一条以平安促发展的长治久安之路,写就了“两大奇迹”的浙江篇章。经济快速发展,地区生产总值从2003年的9200亿元增加到2022年的7.77万亿元,人均生产总值从1.97万元增加到11.88万元;社会长期稳定,至2023年,浙江3个设区市和38个县(市、区)摘得首批“二星平安金鼎”。在2021年底举行的首次平安中国建设表彰大会上,浙江12地获平安中国建设示范市、县(市、区),总数居全国第一。
统筹发展与安全。当下,浙江深刻把握“大平安”理念和总体国家安全观一脉相承的逻辑关系,高水平建设平安中国示范区,平安成色更足、底色更亮。
“三感”齐升
平安浙江建设赢得民心
“富裕与安定是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致富与治安是领导干部的政治责任。”
“安心”“舒心”“放心”。今天,人们常常用这三个词来形容在浙江生活的感受。实难想象,新世纪之初的浙江,一个夏天森林火灾能发生数百起,最高时平均每天交通事故死亡人数超20人,虽人均GDP达2400美元,但群众安全感普遍缺乏。
如何实实在在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习近平多次强调,要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满意导向,把人民群众对平安建设的要求作为努力方向。
从命案攻坚到扫黑除恶,从交通治理到火灾隐患排查,从扫除“黄赌毒”到打击“盗抢骗”“食药环”……20年来,浙江始终把群众满意作为平安建设的最高标准,聚焦群众最恨最怨最烦,坚持什么犯罪突出就打击什么犯罪,什么问题严重就重点解决什么问题,哪里治安混乱就重点整治哪里。
正义也许会迟到,但绝不会缺席。浙江人至今记得“浙江第一悬案”告破的消息是怎样点燃全城。1995年,宁波绿洲珠宝行发生持枪抢劫杀人案,两名值班保安被杀,约11公斤黄金饰品被抢。绍兴越城、诸暨也相继发生多起抢劫杀人未遂案,经痕迹物证比对确认为同一人所为。该案历经22年6任公安厅长,终于在2017年3月29日迎来曙光,成功告破。
2017年以来,浙江紧盯社会危害最大的命案,跨越时间长河,倾注几代心血,破获命案积案上百起,现发命案也实现连续6年全破。命案总量持续下降,成为命案发案率最低的省份之一。
平安浙江,容不下黑恶势力。杭州人不会忘记2018年掀起的扫黑除恶飓风。2019年12月30日,轰动一时的虞关荣等66人黑社会性质组织案落下法槌,犯罪嫌疑人悉数受到法律制裁,背后26名“保护伞”被连根拔起。
黑云散尽,之江清明,人民欢呼。3年专项斗争,浙江共打掉黑恶团伙3400余个、拔除“保护伞”1400余名。
每一个来浙江的游客都会对“礼让斑马线”发出赞叹。面对公共安全事故高发的境况,浙江深化“遏重大”攻坚战,探索斑马线礼让行人、部署电动自行车佩戴安全头盔、开展工程车安全治理、推进智慧消防建设、落实重点领域实名制管理,全省道路交通安全形势大幅好转,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火灾事故、安全生产事故起数均大幅下降。
信息时代,以电信网络诈骗为代表的新型网络犯罪成为主流犯罪。浙江全链条打击,推动“全民反诈”,打击治理绩效全国第一,牢牢守住人民群众“钱袋子”。
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努力方向。19年来,浙江聚焦群众所想所盼,优化平安“供给”,成果惠及更多方面。“最多跑一次”“一照通用”“一窗通办”“车检一件事”“侨纷一件事”“智安小区”“移动微法院”“浙江解纷码”等民生实事落地有声,平安法治服务体验更优质、更高效、更便捷,人民群众安全感更可持续。
平安不平安,也由群众说了算。20年来,浙江人民群众安全感满意率逐年提升,至2022年达到99.28%,高出全国平均值1.13个百分点。浙江被公认为全国最具安全感、司法文明指数最高的省份之一。平安浙江建设真正成为社会期盼、群众满意的“民心工程”。
共建共治
平安浙江建设成为共识
“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共同构建社会平安与和谐。”
图为诸暨市枫桥镇“老杨工作室”? 徐德文 摄
诸暨市枫桥镇枫源村,枫溪江穿村而过,源流之处,政通人和、百姓安居乐业。经历60年创新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绽放光芒。
上世纪60年代,我省诸暨枫桥的干部群众在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中创造了“发动和依靠群众,坚持矛盾不上交,就地解决,实现捕人少、治安好”的“枫桥经验”,成为全国政法战线的一面旗帜。
习近平一到浙江,就高度重视继承、创新和发展“枫桥经验”,多次提到要“充分珍惜、大力推广、不断创新‘枫桥经验’”。
湖州织里镇,退休已逾十年的人民调解员吴美丽依然坚守在矛盾纠纷调处化解的一线。2004年6月2日,习近平来到织里镇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调研,当场听她调解了一起劳资纠纷。当了解到织里镇矛盾纠纷调处中心成立以来已调处纠纷3233起,调解率达95.7%,习近平微笑着赞许道:“人民调解为人民,化解纠纷促稳定,这是一项基础性工作,做得好,很有意义。”
图为杭州市余杭区矛调中心? 王志浩 摄
当年的远见谋划,如今已成为一处处旖旎风光。县级社会治理中心在浙江大地实现全覆盖,不仅“让老百姓有个地方说法”,更与乡镇(街道)四平台和基层网格实体运行、高效运作,迭代完善成“一中心四平台一网格”体系,成为浙江平安建设、社会治理领域的特色品牌。
20年来,浙江坚持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把平安建设作为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总抓手,创新社会治理方式,预防化解社会矛盾,广袤大地上写满了各类主体共同参与平安建设、社会治理的生动故事,真正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2013年,桐乡率先开展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基层社会治理探索实践。2017年10月,这“三治融合”被写入党的十九大报告,成为新时代“枫桥经验”的最新成果。
图为杭州“武林大妈”? 王志浩 摄
2016年,杭州“武林大妈”火遍全网。“平安护航G20”推动平安建设成为全民自觉行动,全省各地在民政部门登记注册的平安类组织达到4620个,平安志愿者队伍3.5万余支,“乌镇管家”“东海渔嫂”等志愿队伍活跃基层。
2019年,浙江提出“信访打头、调解优先、诉讼断后”,推动更多法治力量向引导和疏导端用力,“共享法庭”“醉驾”案件办理、“少捕慎诉”专项检察、警调衔接、行政争议调解等经验走向全国,全省万人成讼率从2019年的109.7下降至2022年的75.5。
当下,浦江成为全国学习的热点。2003年,习近平到浦江下访接待群众,开创了“省级领导下访接访”的先河,逐步形成了以“变群众上访为领导下访,深入基层,联系群众,真下真访民情,实心实意办事”为主要内容的“浦江经验”。20年来,浙江出台《浙江省信访工作责任制实施细则》,推行“五级大接访”机制,“预防在源头、化解在初始、息访在县域”良好信访生态已然形成,“浦江经验”金名片熠熠生辉。
有学者指出,最高明的社会治理不是“哪里起了火,再去哪里救火”,而是“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当前,浙江正持续迭代以平安基础工作、社会风险识别与管控、执法与司法、监督制约与服务为核心,以全域数字法院、数字检察、公安大脑、数字国安、数字司法行政为支撑的数字法治体系构架,牵引平安法治一体协同推进、实现新跨越。
这个七月,西湖天幕、运河茶馆,广场庭园、街头巷尾,之江大地为一部法律“应援”不断。这部7月1日施行的《浙江省平安建设条例》,是对19年来平安浙江建设成果的一次全面总结和法治升华,更是解决新时代平安建设新问题的重要指南,平安浙江建设由此迈入规范化、法治化新阶段。
今天,平安浙江建设成为全社会自觉行动。平安,这一人民群众最朴素的美好愿望,已成现实。站在“八八战略”实施二十周年的新起点,高水平建设平安中国示范区,浙江正续写“中国之治”浙江新篇章。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