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粹理性批判第17讲-先验分析论和概念分析论

  结合过往对于认识的学习,今天主要总结一下哲学、智慧、知识、认识、判断、概念、范畴所代表的含义,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

  

  一、哲学

  哲学是什么。这是一个学哲学,或者不学习哲学的人总会提交的一个亘久不变的问题。只是对于学习哲学的人来说,这个问题没有标准的答案;而对于只是想知道结果而不学哲学的人来说,总是想知道一个十分确切的答案。

  因此,我作为一个学哲学的人,只能提供一些自己的答案给大家,或者给自己参考,我明确它不是标准的答案,或者本身也有我个人的偏好和局限性。

  二、智慧

  哲学(英文:Philosophy,希腊语:Φιλοσοφ?α)是爱智慧。希腊文Philosophia是由philo和sophia两部分构成的动宾词组,philein是动词,指爱和追求,sophia是名词,指智慧。

  智慧又是什么?如何体现哲学的智慧。

  三、知识

  体现人的智慧,也就是为什么会说人有智慧,因为我们有知识。如果人没有知识会怎么样?

  我们和一般动物会一样,每一次实践都会重新去认识,我们的效率无法提高,只能靠本能生存。我们也不能创造和生产新工具,利用工具帮助我们更好地生活。

  一代代人,给我们创造和保留的知识,给了我们无上智慧,不要走前人走过的错误。知识留存了下来,而人的智慧也因此提高

  四、认识

  爱智慧就是爱知识,知识从何而来?知识是我们人类的产物,通过人类的认识而产生。

  人类在生活实践的过程中,利用人的理性能力、认识能力,产生知识。这种知识又作用于下一次实践,不断修正我们的知识。正如毛主席所说:“通过实践而发现真理,又通过实践而证实真理和发展真理。从感性认识而能动地发展到理性认识,又从理性认识而能动地指导革命实践,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1】

  五、判断

  知识由人的认识产生,那么知识是什么,人产生了什么?

  康德是真正深入到知识的结构当中的哲学家,知识最小单元是判断,如“S是P”。不管知识由书籍还是什么章句、段落、句子等构成,要产生一个知识,至少是一个判断结构。判断中的任何一个部分都不能算作知识,如单纯的“S”,做为一个符合并不能告诉我们什么。当我们问“这是什么”而想要获得知识的时候,答案一定是“他是XXXX”。

  六、概念

  说判断“S是P”是知识的最小结构单元,当然有人会反对,因为“里面有概念啊?”。至少在康德这个时代,概念都需要指向一个对象,因此存在一个潜在的判断,因此判断才是最小单元。

  而黑格尔是讲知识的形式真正推进到概念的哲学家。诚然概念需要和对象符合,概念潜藏着判断,但每一个概念的产生都是知识产生的过程。概念作为一个能动的过程,中间也会涉及和对象的各种关系,但最后我们形成了以概念为主的知识。各种概念之间可以形成新的知识,但黑格尔所要关注的是“概念是如何形成的”,因此《逻辑学》的三个部分是“存在论”、“本质论”、“概念论”,将判断的产生推进到概念的产生。

  七、范畴

  判断的产生、概念的产生,都在于关注产生的过程,为什么可以产生?

  概率中有一些特殊的概念,称为纯粹概念,或范畴。范畴没有任何经验性的来源,也是其它一切概念的基础,任何概念都依靠范畴而产生。范畴做为概念的概念,是产生概念的条件。

  康德是重提范畴的人,和亚里士多德的范畴不一样,范畴做为认识的原则,产生了判断(知识)。而且范畴要求是全方面的,不多也不少,且是普遍必然能扩充知识的。黑格尔说康德的范畴之不足之处在于:“思维的特殊的先天形式虽说具有客观性,但仍然只是被认作主观的活动,用一种系统化的方式列举了出来,而这些系统化的范畴,只是建筑在心理的和历史的基础上的”。【2】也就是康德的范畴也是“列举”而未加证明。

  而黑格尔所要做的工作,就是对“范畴加以证明”,进行“范畴的自我证明”。黑格尔《逻辑学》中的范畴远比康德的范畴多得多,但每一个步骤都是严密加以证明的,保障范畴的客观有效性。

  八、总结

  从什么是哲学开始思考,我们通过智慧、知识、认识、判断、概念、范畴各个环节讨论,最后定位到哲学的关键在于“范畴”。

  当然,我所基于的哲学讨论,紧扣在智慧、知识与认识之间,追求产生普遍必然性,并且可以指导科学、指导实践的知识。虽然这并不是唯一的哲学,无论如何哲学所给我们的教养是自己去思考知识如何产生,而不是提供一个现成的答案,也不是用自己的答案和别人的答案进行比较,关键是抓住自己知识的生产过程。

  注释:

  1.《毛泽东选集》第一卷,《实践论》

  2.《小逻辑》贺麟译,§41节

  经典,是一直流传至今的前人智慧的结晶;经典,从出生就注定伴随我们的成长;经典,是我们历代人共同塑造的精神家园,作为灵魂的一处栖息地,在我们的世界中达到最广泛的共识。在经典中,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的影子,从中汲取智慧,学会在顺境和逆境中保持克制和坦然。

  还记得我们入学前,即使在我所在的小山村,也常常能听到孩童间口口相传《静夜思》这样的诗词。虽然我还没有上学识字,但经典已经开始渗透到我的生活中。我想,总会有《三字经》、《百家姓》和《千字文》等作为蒙学起点的地方。

  进入校园后,从唱唱跳跳玩乐为主,到识字算数,课本中涉及的经典不胜枚举,不乏经史子集、诗词歌赋及戏曲和小说,涵盖古今中外,浩如烟海。我一开始最喜欢的是诗词歌赋,主要是因为,课文的后面都会附有“全文背诵”。而我们的老师也是一视同仁地对每位同学照此执行。其实我有被它们的音韵之美所吸引,抑扬顿挫、朗朗上口。同时,这些经典记录了丰富多样的事物,展示了事物本身的美。更重要的是,每个经典背后都有着独特的意境和精神,能够带给我丰富的世界观,从现实的广袤到内心的丰盈。在经典中,我发现了一种超越时空的存在,一种能够陪伴我度过各种境遇和情绪感受的存在。它们给我的内心带来了确定性和安稳的共鸣。

  在成长过程中,我们都是好奇宝宝,充满了对世界的探索欲望。我不仅喜欢探索自己的课本,还喜欢翻看我哥的课本,即使其中文字比插图多。我的童年是孤独的,在小山村,大家星布其间地散居在广袤的土地上,本来人口稀少的乡村,要找到稳定的玩伴就是困难的,而和我年纪相仿的就屈指可数了。即使大多数时间是待在学校的,亲密无间的朋友也是很难找到的。时间厌恶空虚,使我总得找到事情去打发时间,我就喜欢翻腾家中的书籍,渐渐地就养成了以书为友的习惯,这算是一种对现实世界缺乏朋友的一种代偿吧。慢慢地,我开始读到课本以外的经典。

  记得读到的第一本经典是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那是我初中时参加全国物理竞赛去县城逛新华书店时,为自己买的第一本经典。虽然之前曾在电视剧《水浒传》中偶尔看到过一些内容,但印象最深刻却是“大河向东流啊~天上的星星参北斗呀~诶嘿诶嘿伊尔呦呀~”。整个暑假几乎都被《水浒传》吸引。

  硕鼠硕鼠,无食我粟!三岁贯女,莫我肯顾。逝将去女,适彼乐土。乐土乐土,爰得我所。梁山、水浒,岂不就是落草人的乐土?有词云“王道乐土”,其实,乐土往往不在王道所在的地方,恰在那逍遥江湖之中。堂堂大宋,泱泱华夏,简直是“杀人放火金腰带,修桥补路无尸骸”。落根在大宋,简直就是误落死地:皇帝欺压人。贪官污吏欺压人。流氓地痞欺压人。甚至,身边人,枕边人,都欺人太甚!如此,不逃亡水浒,有能去哪里呢?《水浒传》超越了现实主义的批判,在黑暗中仍留有一丝光明:在苦难中,有浪漫;在泪光中,有笑容;在现实中,有理想。《水浒传》不仅写了英雄的可怜,更写了英雄的可敬;不仅写出了人世的寒凉,也写出了寒凉中的一丝温暖。《水浒传》中有邪恶亦有正义,且正义之遇邪恶,虽有冤抑或曲折,而终于获胜,所以报大仇,雪大耻,申大冤,令人热心膨胀,攘臂欲斗。《水浒传》中有镇关西,就有鲁提辖;有镇关西的欺男霸女,即有鲁提辖的三拳出手;有西门庆与潘金莲之杀武大郎,即有武二郎之屠潘金莲与西门庆;有高俅父子的斩尽杀绝,即有柴大官人的接济救助;有殷天锡,即有李逵;有牛二,即有杨志;有毛太公父子,既有顾大嫂夫妻。说白了有朝廷,即有水浒,有官场,即有江湖;有凤城春色,即有山东烟水寨。《水浒传》告诉我们,这世界虽然被封建统治者霸占着,但仍有出路,供无路可走之人奔逸,这就是水泊梁山。而梁山就是这样一个平等理想的世界。

  经典陪伴着我们的成长,给予了我们智慧与启迪。它们是我们文化的根基,也是我们个人发展的支撑。通过阅读经典,我们可以接触到前人智慧的结晶,从中获取智慧和价值观的指引,学会在生活中保持坚韧和乐观的态度。

  以上就是经典在我们成长中的重要性,它们不仅是我们的文化遗产,更是塑造我们品格的宝贵财富。让我们珍惜并传承经典,让它们继续伴随着我们的成长,指引我们走向更美好的未来。

  第一部分 导言

  1.纯粹理性批判第1讲:德国古典哲学介绍和对后世及中国的影响

  2.纯粹理性批判第2讲:康德面临的三大课题(理性的危机、自由的失落、形而上学名存实亡)

  3.纯粹理性批判第3讲:什么是知识(解决问题的切入口)

  4.纯粹理性批判第4讲:数学、自然科学的危机(先天综合判断是否可能)

  5.纯粹理性批判第5讲-认识论的转向(先验哲学)

  第二部分 先验感性论

  6.纯粹理性批判第6讲-感性、直观、显象是什么

  7.纯粹理性批判第7讲-先验感性论-直观纯形式,即空间和时间

  8.纯粹理性批判第8讲-空间和时间是什么(自存、依存或认识形式)

  9.纯粹理性批判第9讲-形而上学阐明和先验阐明的区别

  10.纯粹理性批判第10讲-空间概念的形而上学阐明

  11.纯粹理性批判第11讲-空间概念的先验阐明和结论

  12.纯粹理性批判第12讲-时间概念的形而上学阐明和先验阐明

  13.纯粹理性批判第13讲-先验感性论总说明

  第三部分 先验逻辑

  14.纯粹理性批判第14讲-一般逻辑的划分(普通逻辑、特殊逻辑、纯粹逻辑、应用逻辑)

  本次正式来到了先验逻辑的学习,也是康德《纯粹理性批判》最重要的部分,对于刚开始理解先验逻辑,是康德哲学的门槛,也是整个西方近现代哲学的门槛。

  一、区分先验

  我们从几个常见的词汇先来了解一下先验,包括经验、超验、先天、先验、绝对,他们有紧密的关系,尤其是后面的词语基本上都是和前面有很大相同,又有不同的。综合起来,把握先验的三大原因:普遍性、必然性、产生经验的条件;把握绝对的三大原则:普遍性、必然性、无条件

  类别和经验的关系经验时间和空间之中超验超时空,不在时空之中先天独立于经验、甚至独立于一切感官印象普遍性必然性先验产生经验的条件普遍性必然性绝对无条件普遍性必然性二、包含知识内容的逻辑

  “如我们已经指出的那样,普遍的逻辑抽掉了知识的一切内容,也就是说,抽掉了知识与客体的一切关系,仅仅在知识的相互关系中考察逻辑形式,即一般的思维形式。但如今,由于(如先验感性论所阐明的)既有纯粹的直观也有经验性的直观,所以也可以发现对象的纯思维和经验性思维之间的一种区别。在这一场合,就会有一种人们不抽掉知识的所有内容的逻辑;因为仅仅包含一个对象的纯思维的规则的那种逻辑,将会排斥一切具有经验性内容的知识。它还将涉及我们关于对象的知识的起源,只是这种起源不能被归于对象,而与此相反,普遍的逻辑根本不考虑知识的这种起源,而是仅仅按照知性在思维时在相对关系中使用表象所遵循的规律来考察表象,不管它们是原初先天地在我们里面的,还是仅仅经验性地被给予的,所以,它仅仅探讨可以为表象找到的知性形式,不管这些表象通常来自于何方。”【1】

  一般逻辑只考察思维的形式,抽掉了知识与客体的一切关系。从先验感性论中,我们知道有纯粹直观和经验性直观,那么思维也应该有纯粹思维和经验性思维的区别。康德所要考察的后一种逻辑,也是一直以来没有人从事的工作。

  

  三、先验逻辑

  “并非任何一种先天知识,而是惟有使我们认识到某些表象(直观或者概念)仅仅先天地被应用或者仅仅先天地可能以及何以如此的知识,才必须被称为先验的(即知识的先天可能性或者知识的先天应用)。因此,无论是空间还是空间的某个几何学的先天规定,都不是一种先验的表象,而惟有关于这些表象根本不具有经验性的起源的知识,和它们尽管如此依然能够先天地与经验的对象发生关系的可能性,才可以叫做先验的”。

  “由于期望也许会有一些概念,它们能够先天地与对象发生关系,不是纯粹的或者感性的直观,而仅仅是纯思维的行动,因而是既无经验性起源也无感性论起源的概念,所以我们预先为自己形成了一门纯粹知性和理性知识之科学的理念,用来完全先天地思维对象。这样一门规定这样一些知识的起源、范围和客观有效性的科学,就会必须叫做先验逻辑,因为它仅仅与知性和理性的规律打交道,但只是就它们先天地与对象相关而言,不像普遍的逻辑不加区别地既与经验性的理性知识也与纯粹的理性知识相关”。【2】

  先验逻辑区分为先验分析论和先验辨证论,前者是知性的规律、后者是理性的规律。康德的批判显然有一种“划清界限”的含义在里面了。关于先验逻辑,我们一定要牢记康德关于认识论的转向。康德之所以探讨先验逻辑,核心的目的还是研究我们的认识,从我们的认识过程中找到先天综合判断的可能性。

  

  四、总结

  从某种意义上,当我们讨论“逻辑”的时候,至少要深入到认识原则的层面上,上升到普遍必然性的意义上,才是西方所谓的逻辑。一般的经验总结、个人感觉,都不能称之为逻辑,只是我们的习惯上的使用而已。

  现在,当我们再次面对逻辑的时候,不管是形式逻辑,还是先验逻辑,我们总该有更多的体会,不要轻易说“逻辑”。

  注释:

  1.《纯粹理性批判》李秋零译,第一部 先验要素论,第二部分 先验逻辑论,论先验逻辑

  2.《纯粹理性批判》李秋零译,第一部 先验要素论,第二部分 先验逻辑论,论先验逻辑

  

  2023年6月29日,正值日新学社成立4周年之际,《日新学刊》第5期正式发布。本期共收录学友文章共计11篇,包括一位新学友首次投稿!推荐使用多看APP阅读(字号设置为50以下),其次掌阅、京东读书等,微信读书不能显示图片和字体颜色。

  1.佳佳 我是如何制作考古学分享ppt的

  2.麟兮 《诗经·卫风·考槃》体会

  3.大李 佛为什么会飞

  4.振振公子 什么是哲学:哲学、智慧、知识、认识、判断、概念、范畴的含义及关系

  5.萧杝 不变之变,是为之“恒”——试解船山“恒”卦之意

  6.品巴山 如何正确理解“扬弃(Aufheben)”

  7.红雨 关于“情绪"的只言片语

  8.梁山泊 经典随想

  9.土豆斯 有风

  10.振振公子 我与“中西马”经典的相见

  11.道亘 经典伴我成长

  以下是学友投稿部分截图:

  

  

  

  

  

  

  

  

  

  

  

  我阅读学友文章之后的体会:

  读麟兮:《诗经·卫风·考槃》体会

  读道亘《经典伴我成长》

  读佳佳:《我是如何制作考古学分享ppt的》

  读梁山泊:《经典随想》

  读大李:《佛为什么会飞》

  读红雨:《关于“情绪"的只言片语》

  《日新学刊》第六期征稿|“我喜欢的X本书”

  一、主题:我喜欢的X本书

  二、内容:

  我们有学友总感叹想要学习的太多了,不知道怎么选书。有时候我们喜欢问别人:你最近在学习什么呢?希望从别人学习的书籍里面看看有没有自己合适的书籍,因此,日新学刊发起了第六期的主题征稿:我喜欢的X本书。每个学友都可以来谈一下自己喜欢的几本书籍,推荐给大家,看一下是否有同道中人或者是对别人有借鉴意义。书籍可以不限类型(当然需要符合法律法规),主要介绍一下喜欢书籍的:

  1.书名、作者、背景、出版时间、出版社等信息

  2.推荐的理由

  3.关于学习此书的建议等

  但是也不用限于上述形式,可以根据自己的风格调整。

  三、要求:

  1.字数不少于200字

  2.征稿截止2023/07/31日

  3.标题可以自拟

  4.投稿邮箱:rixinxueshe2019@163.com

  5.学刊还可以收录主题征稿之外作者的其它文章,欢迎同时投稿

  学刊下载地址: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RGIwag7pkDdAR5sdzp698A

  提取码:pfnk

  提起“我喜欢的X本书”这个话题,主要还是给自己过往的学习做一个总结,也给感兴趣的学友一个参考。我喜欢的书籍包括中西方向的,也争取涵盖了文史哲各个方向的。

  以下书籍涉及个人喜欢,仅代表个人排名,大家不要以偏概全。

  一、小逻辑

  

  作者:黑格尔

  译者:先刚、贺麟、梁志学

  先刚的《小逻辑》译本是才出来的,我买了还没有时间看。就先刚的学术地位,以其在谢林、黑格尔领域的学术研究,我认为新学友可以直接参考先刚译本了。

  之所以把小逻辑列在前面,是因为它不仅是理性主义的集大成者,还对西方过往的思想进行了系统性的批评,可以帮助肃清我们错误的思想。译本浓缩了几年内思想史和凝结了黑格尔哲学精华的书籍,学习之后对自己的思维有质的飞跃。

  学习建议:至于有人所学小逻辑之前需要有哲学基础,之前我也批判过,这是多余的“形而上学”式的臆测,我们无数的学友证明并不是如此。只是一个人阅读起来会很困难,建议大家参与读书会讨论,或者多向有经验的学友请教,当然网上看一些视频也是可以的。

  二、毛选

  

  作者:毛主席

  毛选无疑对我是影响很大的著作,包括在立心上,在思考现实的问题上。使得我学会了做一个积极向上的人,面对任何困难也不会气馁,也使我懂得人虽然天生有差距,但更重要的是我们自己要去努力,不以外在的理由为自己的懒惰开脱。

  毛选无疑是一本比较难阅读的著作,其中包括了马克思主义、中国传统文化的很多思想,但另一种意义上也是一种开山之作,真正探索中西融合的现实著作,对当代的研究有重大意义。其次,里面涉及到很多近代的历史、以及历史中的人物和实践,需要我们有一定了解后阅读会更深刻。

  毛主席是把理论灵活运用于实践之上的人,对于我们的学习也有巨大裨益,学习无外呼于此。但其中学习的困难也是显然的,对中西的理论得有相对的理解,再说运用于实践。我们往往最易于理解的是实践,而不擅长于理论研究,导致有时候学习毛选困难,不知道从毛选中如何剥离去理论,加以研究和学习。

  学习建议:学习毛选,个人建议对历史得有一定了解,不管是书籍、纪录片、电视剧都可以。其次,对于一些问题的好奇,比如“只有马克思主义可以救中国”、“民主和科学是什么”、“为什么是持久战”等等,带着自己的疑问学习,效果更加明显。当然,如果对于理解的学习不够,前期的毛选学习很可能是一种历史性的学习,可以结合理论的学习互相促进。

  三、纯粹理性批判

  

  

  作者:康德

  译者:邓晓芒、李秋零、韩林合

  之所以把康德放在如此重要的位置,因为从康德以来,才真正解决了毛主席所说的“本本主义”和“经验主义”常犯的错误。把我们的思想带到了新的高度,黑格尔的哲学在此基础上完成,其他哲学在此基本上发源。不懂康德者,很难说走进了西方的近现代思想。

  同时,康德把“上帝”放到了天平上,使我们学会了“尊重人”。这对于西方是一个重要的唤醒,对于学习中国文化是一种启发,对于修身是一种指导。

  学习建议:康德的学习可以先不考虑后面的困难,首先要理解的是本本主义”和“经验主义”,也就是唯理论和经验论,我们日常很容易陷入这两种错误,借由我们日常的行为反思,探索康德的解决之路。至于他说得对或者不对,先不要去在意,我相信无数次的提起“回到康德”,一定是有其原因的。康德的学习可以参考邓晓芒老师的《纯粹理性批判句读》,视频可以参考张志伟教授和李红教授的资料,只要肯下功夫,自己还是可以钻研的,虽然康德很难,但是比较黑格尔还是会简单很多。

  四、道德经

  

  作者:老子

  推荐版本:老子道德经河上公章句

  道德经是我真正意义上的经典原著入门之作,到现在,每年都在反复阅读,吸收其中的营养,结合中西合参,每次体会也都不一样。前面说的几本书或者听起来很“大”,但道德经除了“大”之外,可以特别小,小到直接和自己修身相结合。所以学习道德经可以快速有一些体会,慢慢就去实践。所以,如果一个人特别关注自身,道德经是不错的一本书籍。

  学习建议:道德经是比较抽象的书籍,学习过程中要不断训练自己的抽象能力,很自己获得感的书籍显然不同。如果没有经典学习背景的初学者,得有一定的耐心。道德经的版本和注解很多,建议初学者不要过于关注道德经不同版本和注解之间的差异,重点选着一个有感觉的版本(我自己比较喜欢河上公章句),不断学习之后,有一定了解之后,再扩充自己的参考范围。否则,一来就有很多不同意见,导致自己没有一个系统性的把握,也不容易前后串联起来。

  五、资本论

  

  作者:马克思

  资本论作为国家哲学,有时候容易被人的意识形态所片面理解。抛开这情况,马克思作为西方千年来的伟大思想家,资本论在全球都有很大的研究价值。并且,资本论的理论在现今发挥着他的效用,很多东西我们比较好理解。

  我们都想要了解和认识现今这个经济社会,我们很容易带着经验的视角来判断这个世界,我们不会思考我们是利用什么框架在看待这个世界。资本论就提供了一个视角,并且是一个反复被证明可行的视角,不管在中国、在西方、还是在全球都有效。

  学习建议:学习资本论无疑是很难的,马克思在序言中说过,研究资本论的工具是“抽象力”。如果不进一步了解黑格尔哲学中的辩证法,是很难说真正了解资本论的。学习资本论比一定非要先学习黑格尔,但是学习过程中,要从资本论中体会到马克思的“思维工具”,从侧面学习到黑格尔。当自己有一定了解的时候,再尝试两者真正互相结合起来学习。

  六、诗经

  

  推荐版本:

  1.《诗集传》,朱熹,中华书局

  2.《诗经》(全二册),王秀梅,中华书局

  3. 《诗之为诗:诗经大义发微》,柯小刚。

  诗即思,思亦史,史还诗。

  诗经作为诗,有其文学的一面;诗经作为经,有其思想的一面。诗经很多来自于各朝各代的故事,有其历史的一面。学习诗经,对于我们去学习文史哲的融合,是一本很有借鉴意义的书籍。

  学习建议:诗经不仅是诗,也是经。有些人一般情况下,不易体会到诗经所包含的思想。诗经诚然作为历史的一面,尤其局限,但更多的是去体会怎么样以古御今、汇通文史哲。诗经的解读也很多,包括我们一起学习的人也有很多不同解读,可以先去听听古人怎么说,今人怎么说,别人为什么这么说。怎么样把不同的观点容纳进自己的观点之中,对于我来说,诗经不是主要的学习目标,但也是重要的一个环节,是一个辅助我学习的良药。

  总结

  当然,除了以上书籍之外,还有很多优秀的书籍,我也在学习或者准备学习,比如王阳明、费希特、谢林、海德格尔等等。但是就学习的主要精力来讲、学习尽量不要有短板来讲,探索古今中西来讲,我至少会认真学习和钻研以上六本书籍。

  第一部分 导言

  1.纯粹理性批判第1讲:德国古典哲学介绍和对后世及中国的影响

  2.纯粹理性批判第2讲:康德面临的三大课题(理性的危机、自由的失落、形而上学名存实亡)

  3.纯粹理性批判第3讲:什么是知识(解决问题的切入口)

  4.纯粹理性批判第4讲:数学、自然科学的危机(先天综合判断是否可能)

  5.纯粹理性批判第5讲-认识论的转向(先验哲学)

  第二部分 先验感性论

  6.纯粹理性批判第6讲-感性、直观、显象是什么

  7.纯粹理性批判第7讲-先验感性论-直观纯形式,即空间和时间

  8.纯粹理性批判第8讲-空间和时间是什么(自存、依存或认识形式)

  9.纯粹理性批判第9讲-形而上学阐明和先验阐明的区别

  10.纯粹理性批判第10讲-空间概念的形而上学阐明

  11.纯粹理性批判第11讲-空间概念的先验阐明和结论

  12.纯粹理性批判第12讲-时间概念的形而上学阐明和先验阐明

  13.纯粹理性批判第13讲-先验感性论总说明

  第三部分 先验逻辑

  14.纯粹理性批判第14讲-一般逻辑的划分(普通逻辑、特殊逻辑、纯粹逻辑、应用逻辑)

  15.纯粹理性批判第15讲-从一般逻辑到先验逻辑

  前面我们已经初步了解了普通逻辑或者形式逻辑,康德进一步对普通逻辑做出分析论和辨证论的区分,虽然是为了引出先验逻辑的分析论和辨证论。但是,康德的划分还是有一定道理和意义的,至少我们在理解形式逻辑的优缺点上面有更进一步的了解。

  一、分析论

  康德是形而上学的传人,对形式逻辑很熟悉,在进行先验逻辑的改造过程中,很多地方是从形式逻辑发展而来的。包括本部分提及的分析论和辨证论,以及后面会学习的判断的范畴。

  康德首先讨论的是真理是什么?意指形式逻辑几千年来并无发展,并且形式逻辑本身抽掉知识的一切内容,和知识的要求所矛盾。

  “真理是什么?对真理的名词解释,即真理是知识与其对象的一致,在这里是被赠与和预设的;但是人们要求知道,任何一种知识的真理性的普遍而且可靠的标准是什么。”【1】

  “尽管一种知识可能完全符合逻辑形式,也就是说,不与自己本身相矛盾,但它毕竟始终可能与对象相矛盾。因此,真理的纯逻辑标准,即一种知识与知性和理性的普遍的、形式的规律相一致,虽然是一切真理的必要条件,从而是消极的条件,但逻辑却不能走得更远,逻辑不能凭借任何试金石来揭示不涉及形式、而是涉及内容的错误。”

  “普遍的逻辑把知性和理性的全部形式工作分解成它的各种要素,并将它们描述成为对我们的知识作出逻辑评判的原则。因此,逻辑的这一部分可以叫做分析论,并正因为此是真理的至少消极的试金石,因为人们在根据其内容研究一切知识,以便弄清楚它们就对象而言是否包含着积极的真理之前,首先必须根据其形式按照这些规则来检验和估价它们。”【2】

  形式逻辑积极的意义在于至少是真理的试金石,不符合形式逻辑的一定不是真理,但是符合形式逻辑的不一定是真理,因此,康德才是形式逻辑是真理的消极条件。

  二、辨证论

  “人们可以作为一个可靠的、可用的警告来说明的是:普遍的逻辑,作为工具论来看,在任何时候都是一种幻相的逻辑,也就是说,是辩证的。因为既然它根本不告诉我们有关知识内容的任何东西,而是仅仅告诉我们与知性一致的形式条件,这些条件除此之外在对象方面是完全无所谓的,那么,把它当做一种工具(工具论)来使用,以便至少按照那种假定来传播和扩展自己的知识,这种无理要求的结果只能是废话连篇,只要愿意就用一些幻相来维护一切,或者随意地攻击它们。”【3】

  “古希腊哲学家对辩证法有不同的的运用和评价,例如柏拉图把辩证法当作最高级的科学,即关于理念世界的科学,不但高于感性的意见和想象,而且高于理智的数学和几何学,是完全摆脱了感性和现实事物的束缚的学问。智者学派则把辩证法当作一种论辩的技巧,一种雄辩术,即一种如亚里士多德所说的“使弱的道理变强”的方法,它虽然立足于逻辑的思维规律,但必然会流于诡辩。”【4】

  由于人民对于形式逻辑的笃定,坚持形式逻辑的真理性。在此情况下,有些人就把形式逻辑当做工具来使用,也会把它当做我们关于对象本身的知识,并且还会在无意间扩展自己的知识,这是违背形式逻辑抽离知识的一切内容和不能跨越知识范围原则的。可能一些人不知道,但康德要把此揭示出来,这就是幻相的逻辑。

  三、总结

  康德对形式逻辑做分析论和辨证论的区分,显然是有目的的,先验逻辑也是这样区分的。其中也有一些相似的点,分析论是保障普遍必然性的,只是先验逻辑的分析论还包括了扩充的部分。辩论论,除了消极意义上理解为知识的误用,积极意义上还可以理解为对知识的批判,为我们知识正确的使用划清界限。

  注释:

  1.《纯粹理性批判》李秋零译,第一部 先验要素论,第二部分 先验逻辑论,论普遍的逻辑划分为分析论和辩证论

  2.《纯粹理性批判》李秋零译,第一部 先验要素论,第二部分 先验逻辑论,论普遍的逻辑划分为分析论和辩证论

  3.《纯粹理性批判》李秋零译,第一部 先验要素论,第二部分 先验逻辑论,论普遍的逻辑划分为分析论和辩证论

  4.《纯粹理性批判句读》邓晓芒著

  第一部分 导言

  1.纯粹理性批判第1讲:德国古典哲学介绍和对后世及中国的影响

  2.纯粹理性批判第2讲:康德面临的三大课题(理性的危机、自由的失落、形而上学名存实亡)

  3.纯粹理性批判第3讲:什么是知识(解决问题的切入口)

  4.纯粹理性批判第4讲:数学、自然科学的危机(先天综合判断是否可能)

  5.纯粹理性批判第5讲-认识论的转向(先验哲学)

  第二部分 先验感性论

  6.纯粹理性批判第6讲-感性、直观、显象是什么

  7.纯粹理性批判第7讲-先验感性论-直观纯形式,即空间和时间

  8.纯粹理性批判第8讲-空间和时间是什么(自存、依存或认识形式)

  9.纯粹理性批判第9讲-形而上学阐明和先验阐明的区别

  10.纯粹理性批判第10讲-空间概念的形而上学阐明

  11.纯粹理性批判第11讲-空间概念的先验阐明和结论

  12.纯粹理性批判第12讲-时间概念的形而上学阐明和先验阐明

  13.纯粹理性批判第13讲-先验感性论总说明

  第三部分 先验逻辑

  14.纯粹理性批判第14讲-一般逻辑的划分(普通逻辑、特殊逻辑、纯粹逻辑、应用逻辑)

  15.纯粹理性批判第15讲-从一般逻辑到先验逻辑

  16.纯粹理性批判第16讲-普通逻辑划分为分析论和辨证论

  参考普通逻辑分为分析论和辨证论,康德对于先验逻辑也做出类似的区分:先验分析论和先验辨证论。先验分析论又分为概念分析论和原理分析论。

  一、先验逻辑划分为先验分析论和先验辩证论

  “先验逻辑陈述纯粹知性知识的各种要素和在任何地方要能够思维对象就不可或缺的原则的部分,就是先验分析论,同时也是真理的逻辑。因为没有一种知识能够与这种逻辑相矛盾,却不同时丧失一切内容,也就是说,丧失与某一客体的一切关系,从而丧失一切真理的。但是,由于单独地、甚至超出经验的界限利用这些纯粹的知性知识和原理是非常诱人和引人入胜的,而经验又是惟一能够向我们提供那些纯粹的知性概念能够运用于其上的材料(客体)的,所以知性就陷入了一种危险,凭借空洞的玄想对纯粹知性纯然形式的原则作一种质料上的应用,并对毕竟不是被给予我们的、也许不能以任何方式被给予我们的对象不加区别地作出判断。因此,既然它原本应当只是一部对经验性应用作出评判的法规,所以,如果人们使它被视为一种普遍的和无限制的应用的工具论,并仅仅凭借纯粹知性就敢于对一般对象综合地作出判断、断定和裁决,它就被误用了。因此,在这种情况下,纯粹知性的应用就会是辩证的了。”【1】

  分类经验的关系对象逻辑区别先验分析论思维对象不可或缺的原则经验的前提真理的逻辑先验辨证论丧失与某一客体的一切关系超出经验的界限幻相的逻辑二、先验分析论

  先验分析论是把我们全部的先天知识分解成为纯粹知性知识的各种要素,康德强调:

  1.概念是纯粹的概念,不是经验性的概念。

  2.这些概念不属于直观,不属于感性,而是属于思维和知性。

  3.这些概念都是基本概念,与派生的或者由它们复合的概念明显有别。

  4.概念表是完备的,完全显示出纯粹知性的整个领域。

  三、概念分析论

  先验逻辑的这整个部分要由两卷构成,其中一卷包含纯粹知性的概念,另一卷包含纯粹知性的原理。前者的任务是要找到纯粹知性知识概念,后者是这些概念的使用说明。

  “我所理解的概念分析论,不是概念的分析或者哲学研究中常见的做法,即按照内容分析呈现出来的概念并使之清晰,而是还很少尝试过的知性能力本身的分析,为的是通过我们仅仅在知性亦即先天概念的诞生地中探求这些概念并分析知性的一般纯粹应用,来研究先天概念的可能性。”【2】

  

  概念分析我们比作上坡,从经验中分析出我们的范畴,不是分析已有的经验。原理分析我们比作小坡,既然发现了这些范畴,我们要解释先天范畴是如何运用、深入到经验去的。

  四、总结

  康德对先验逻辑首先拆分为先验分析论和先验辨证论,接下来先验分析论又分为概念分析论和原理分析论,大家首先要去理解各个部分的目的和作用。沿着康德所要达到的目的,去学习响应部分的章节,在有大框架指引之下,学习效果会好一些,要不然很可能跟不上康德的思路。

  

  注释:

  1.《纯粹理性批判》李秋零译,第一部 先验要素论,第二部分 先验逻辑论,论普遍的逻辑划分为分析论和辩证论论先验逻辑划分为先验分析论和先验辩证论

  2.《纯粹理性批判》李秋零译,第一部 先验要素论,第二部分 先验逻辑论,概念分析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