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市高质量推进农业现代化

  

  农业兴则根底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今年以来,淮安市聚焦重点发力,紧紧围绕“四聚焦四突破”工作要求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确保农业稳产增产、农民稳步增收、农村稳定安宁,走出一条具有淮安特色的农业农村现代化之路。

  农业产业集群加速建设。制定出台《关于加快现代农业产业集群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快淮安市小龙虾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淮安市做优做强稻米产业实施方案》,明确产业发展目标、工作重点和推进措施。分别成立小龙虾、稻米市县(区)工作专班,将两大产业列入年度乡村振兴考核体系,同时成立省小龙虾产业研究中心、江苏盱眙龙虾产业研究院有限公司,围绕“盱眙红1号”和“盱眙1号”双线推进,研发小龙虾新品种。加强与头部企业合作,推进冷食龙虾等产品生产,小龙虾加工能力突破5万吨。印发《关于加强涉农资金统筹整合聚力推进乡村振兴的实施意见》,将部省级资金项目向产业集聚,并将6000万元市级乡村振兴专项资金重点用于产业集群发展。累计建设国家级农业园区6个、省级农业产业园区15个,7个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和5个省级农产品加工集中区。

  重大项目招引增势赋能。温氏年屠宰100万头生猪项目、苏食肉丸香肠深加工项目投产;涟水绿金丰和淮阴区国峰清源二期粪污集中处理中心项目建成;总投资32.7亿元的卫岗乳业三产融合发展项目开工……今年以来,一批延链项目、融合项目推动淮安市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坚持“项目为王、环境是金”工作导向,持续攻坚农业重大项目。聚焦产业转型升级和结构优化,瞄准央企、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上市企业等头部企业,围绕闽三角、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重点区域,招引旺旺、双汇、卫岗、苏食等一批能级高、规模大、辐射带动强的链主企业。加大在淮企业培育力度,推进卫岗乳业、益海嘉里等投资超10亿元项目加快建设,早日达效。淮安市现有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6家、省级62家、市级267家。支持鼓励百斯特中央厨房、福昌食品等现有食用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发展预制菜业务。引导农业生产主体与预制菜食品生产龙头示范企业开展紧密合作,创建预制菜产业联合体和共享工厂。把粮食、蔬菜、肉品、虾蟹等优质农产品,通过工业化、规模化生产,变成附加值更高的主食和菜肴,打响淮扬菜预制菜品牌。今年以来,新签约、新开工、新竣工亿元以上项目分别为38个、68个、11个,累计完成投资约13.4亿元。

  美丽乡村建设行动扎实推进。坚持试点引导、路径探索,创新实施“三级先导”工程,集成推进规划引领、制度设计、试点改革。全面实施富民强村帮促行动,依法依规有序推进集体建设用地入市试点,探索闲置宅基地和住宅盘活利用,有序推进盱眙县国家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成功开办“农宅贷”业务,农村宅基地线上线下审批管理“马坝模式”江苏省推广。大力实施土地规模流转“百千万”工程,提升农业规模化经营水平,淮安市土地流转率达67%。全国首创“村集体经济收入保险”,将村集体经营性收入、集体资源承包收入、投资收益等纳入保险标的,筹集保费1042.6万元,保障金额达2.1亿元。出台《淮安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方案》,统筹推进生态宜居美丽乡村示范建设。截至2022年底,淮安市累计创成省级生态美丽宜居示范镇3个、示范村37个,市级示范村153个。推进农村厕所革命,新改建农村户厕4.3万座,淮安市涉农村居实现公厕全覆盖,全部达到城市三类标准以上。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按双“60”标准完成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行政村达472个,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35.4%。现有39个省级特色田园乡村、849个美丽宜居乡村。加快农村生态河道建设,建成农村生态河道2420.3公里,农村生态河道覆盖率达33%。

  (来源:淮安市人民政府网站)